我读陶渊明
张岩松
“归去来兮陶渊明”的课程我们已经学完了,陶渊明这个人,俗物不被污染,前半生活在纠结中,在做官和隐居中矛盾纠结,但他最终听从内心的声音,活出了他的本性,活出了他的真和愿,活出了他的孤独。他的选择为后人做出了指引。
今天我们读陶渊明的诗《饮酒》《归去来兮》《五柳先生传》,就要了解他的一生。陶渊明一生活了63岁,29岁之前主要以读书为主,29岁到41岁,在官场和田园之间纠结了12年,41岁到63岁,彻底归隐,耕田种地,饮酒写诗。陶渊明短短的63岁,永远活在我们的心
我们先来了解陶渊明的家世。陶渊明的曾祖为东晋名将陶侃,所以他受曾祖父的影响,也想去做官为国家效力。 而他的外祖父孟嘉是东晋名士,祖上家世较好,经常隐居在山林,生活在大自然中不问世事。所以他受外公的影响,读六经,爱老庄,他的本性有爱丘山,有竹林七贤竹林的个性品质。但是陶渊明父母早逝,家道中落。等到他成年的时候,家庭尤其困难。
由于受家庭影响,年幼的陶渊明自幼修习了很多儒家经典,从小立下了高远的壮志。这些从他的诗词中知道“少年罕人事,游好在六经”;“猛志逸四海,骞翮思远翥。”
陶渊明到二十岁之后,开始外出做官,但是刚参加工作,他遇到了艰险和困惑,那时候东晋政治混乱,士大夫没有地位,军阀当政,陶渊明仕途很失意,看到的都是社会的黑暗,人民生活痛苦,朝廷腐败。
当官对陶渊明的打击比较大的,就跟我们现在刚刚参加工作一样,梦想着一朝之间踏入社会,便能鲲鹏展翅、鹰击长空。怎奈职位太低,并没有什么发言权,根本看到未来和出路。于是陶渊明干脆辞官回家,当农民种田,可是他非常有才华,读了那么多的书,内心又甘心就这样下去,于是又选择出世做官,就这样在29岁到41岁这12年中,陶渊明五次做官五次辞官,最长一次做官三年,每次回家种田,生活很苦很累也很穷,他心中有志向不甘心,最后一次做官是在陶渊明族叔的帮助下做了彭县县令。八月初上任,十一月州府派出督邮到彭县。县吏提醒陶渊明见督邮需要穿着正式的官服去迎接,他不能忍受,于是就有了著名的“不为五斗米折腰”的故事。这一次,陶渊明彻底选择隐居生活,写下了著名的《归去来兮辞》。
在《归去来兮辞》他写了归家的快乐,但是从诗中,我们还是读出了他内心的苦闷,纠结和矛盾的。一方面是他的儒家思想,希望自己能“朝在田舍间,夕登天子堂”,另一方面多次出仕的失败使得他对官场的污浊不堪十分厌恶。最后他只得抒发对宇宙、人生的感想“已矣乎!寓形宇内复几时?曷不委心任去留?胡为乎遑遑欲何之?富贵非吾愿,帝乡不可期。怀良辰以孤往,或植杖而耘耔。登东皋以舒啸,临清流而赋诗。聊乘化以归尽,乐夫天命复奚疑!”陶渊明的长长叹息声,我们都听到了。
一声叹息后,陶渊明虽然放下了他的入世的心,但他没有沉沦,他更是把对生活的热爱,把自己的才华和情感,寄托在诗中,在酒中,在山水中。
我们今天读陶渊明的诗“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多么希望也能过上陶渊明笔下的神仙生活,可是陶渊明过得真是神仙生活吗?不是,种田的生活非常穷苦,但是陶渊明乐观,他能把地狱过成天堂生活。
陶渊明还很幽默风趣,比如他在给自己写的《五柳先生传》里,就表明了他的本性的乐观幽默态度和生活。因为他屋边有五颗柳树,所以他称自己是五柳先生。他说自己很闲静,不喜欢多说话,也不求名利,喜欢读书,不求甚解,每次读到兴奋的时候都废寝忘食。他很喜欢喝酒,但他的家太穷了,买不起酒,他的邻居知道了这件事,买酒和他一起喝酒,陶渊明每次喝酒,都酩酊大醉,从不吝情去留。陶渊明不但痴迷于自然还痴迷于酒。他经常写文章娱乐,不追求名利富贵,不抱怨贫穷。赋诗乐观。陶渊明的晚年诗中,我们读到了他的本性和真,他在田园生活中找到生命的意义。
陶渊明活了63岁,从小受家庭影响,读六经又好老庄,他的身上有儒家入仕济苍生的志向,又崇尚老庄,喜欢过一种与世无争的隐居生活。挣扎在进退之间的陶渊明是矛盾的,他心怀高远的政治理想,却没有实现抱负的途径。面对昏暗的政治,污浊不堪的官场,不愿同流合污的陶渊明只能退而寄感情于山水田园诗酒之中,活出了本性活出了真。我想这就是我们为什么要读陶渊明的原因,守住本心和本性,不被世俗污染,在苦难中活出乐观和光彩。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