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圣经学习读书读书志
【深度读经02】人的信念就如同相机里的“白平衡”

【深度读经02】人的信念就如同相机里的“白平衡”

作者: 王林FranklinWang | 来源:发表于2017-08-15 04:09 被阅读754次

    求你听我,我要说话;我问你,求你指示我。我从前风闻有你,现在亲眼看见你。(伯42:4–5)

    很多人读到这节经文的时候,认为约伯是亲眼见到神,所以他才信。

    他们渴望这种真实、直接地看见上帝,然后才能相信。常常说,“如果你让我亲眼看见神,我就信”。

    “亲眼所见” 原作 Max by Milan Jurex from 500px

    约伯如何“看见”神?

    其实,约伯记的上下文中有很多线索都清楚地告诉我们,约伯并没有在肉眼中见到神。

    首先,约伯从来没有看见神的形象,他只看到了耶和华的旋风(38:1;40:6)。圣经描述耶和华最后和约伯的交流不是“显现”,而是耶和华三次对约伯说话(38:1;40:1,6)。这也呼应当以色列人在西奈山的经历,当时他们“只听见声音,却没有看见形象”(申4:12)。

    第二,在42:4节当中,约伯恳求的是“求你听我,我要说话;我问你,求你指示我”,他和神之间是口头的交流。

    第三,这节经文所说的“亲眼见你”应该是呼应约伯在19:25–27节的祷告,“我知道我的救赎者活着,末了必站立在地上。我这皮肉灭绝之后,我必要在肉体以外得见神。我自己要见他,亲眼要见他,并不像外人”。约伯祷告求亲眼见神,但是在“皮肉灭绝之后”,“在肉体以外”得见神。很明显,他求的"亲眼见神"并非是肉眼的看见。

    不仅仅在约伯记中里有这些线索,直到耶稣基督道成肉身以前,在圣经中没有人亲眼见过神本身,只见过神的荣耀。所以,这里比较“眼见”和“耳闻”主要是借用视觉比听觉更直接,来表达约伯获得了更加明确、直接的确信。因着耶和华神对他的话语,约伯信心的眼睛更加明亮,看到神真实地临在他的生活当中。所以,他在神的同在当中重新审视自己的遭遇和回应,再次悔改。

    在这个意义上,约伯超越了他看到的生活的苦楚和打击,在信心当中与神相遇。这样的相遇是如此直接和真实,如同“亲眼”见神一般。在圣经中认识真实的世界,我们需要超越眼见和耳闻,做信心的跳跃(the leap of faith)。而那只有眼见才能相信的说法,来源于启蒙主义对我们的影响。

    “我知道我的救赎者活着,末了必站立在地上。我这皮肉灭绝之后,我必要在肉体以外得见神“ 原作Job Lying on the Heap of Refuse by James Tissot

    “超越”还是“自闭”

    启蒙思想教导我们,只有我们能够实际观察、经验的才是真实的。只有我们能够“看见”的,才是值得相信的,而凡是我们看不到的,都应该拒绝相信。

    因此一些现代思想家不无讽刺地将现代社会以前的世界叫做“童真年代”(innocent age)。那是一个人们相信看不见的鬼怪精灵的时代,而我们经过启蒙的现代人,不应该再被这样的信仰蛊惑。

    但实际上,回顾过去一百多年的人类历史,现代人所面对的困境之一,就是我们的信心太狭隘。仔细思考,一些学者所鄙夷的“童真年代”并不一定更加无知;而只能相信亲眼所见现象的现代人,并不见得更有智慧。

    摄影的人知道,相机所“看”到的和肉眼“看”到的,可以是截然不同。比如说,我们肉眼自动会将环境中光的颜色减少,让所有环境光都接近白色。但是如果你将照相机的自动“白平衡”功能关掉,你将很快看到各种光源的颜色非常不同。有冷冷地蓝色、热情的橘红、暖暖的黄褐色、还有那神秘的紫色。同一个世界,但相机和肉眼看到的色彩是那样的不同。

    同样,人的信念就如同相机里“白平衡”的设置一样,决定我们所看到的这个世界的颜色。当我们把“白平衡”永远调整到自动档以后,我们就失去了观察一个多彩世界的能力。

    "同一个世界,不同的色彩" 原作 Color Temp Comparison by Ed Kreminski from 500px

    再寻“童真”-The Second Naiveté

    “一切不能看到的、无法检验的都是不能相信的”这一信念让我们重新定义和解释了一切。在这样的世界观里,爱情不过是化学;社会关系不过是经济交换和权力斗争;人性的扭曲不过是错误的基因、错误的家庭环境、错误的教育。我们以为获得了对这个世界更深、更准确、更全面的认识,并且信心高涨的重新塑造周围的一切。

    我们要在那白板上画那最新最美的图画,在地上建立前所未有的人人平等、人人富足、人人幸福的乌托邦。这样的雄心壮志激励了许多人前赴后继、舍身忘死。但近一百年的历史教导我们,越是倾尽全力追求这些理想的社会,我们看到了越多的难以想象的灾难。这一个世纪里,我们所经历的最大的苦痛,不是“天灾”,而是“人祸”。

    或许,我们应该重新获得一些“童真”;或许,这个世界本有更多的色彩;或许,我们应该超越眼见和耳闻;也或许,人,真的不是我们看到的那么简单。

    "童真" 原作Happiness to be a Child by Julia Happy from 500px

    【本文修订经好友邱慕天安平建议,特此致谢】

    本文姊妹篇“神啊,我怎么才能亲眼见你?”请点击这里

    王林/Franklin Wang 的简书主页领英Linkedin;欢迎关注简书专题【基督信仰】

    微信公号请私信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深度读经02】人的信念就如同相机里的“白平衡”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edoer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