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了三川玲和景芳老师的分享,对写作有了新的认识,甚至可以说刷新了我对写作这件事情的认识。以前会认为写作这件事情,不是谁都能写的,也不是谁都能写好的,会用文笔优美的程度去定义写作的水平,也自然的会将自己划入不擅长写作这个队列中去。两位老师提到写作其实一定是一种情感的外溢,当内心足够的对某个事物有感知与情感,自然就会通过笔端流露出来。所以,写作一定是一种状态,写作的时候也必然要能在那个状态里。写作是要从一个点开始写的,在那个点上,你的感受和思考是什么?
对于写作可不可以教?老师认为能教的是技巧、字词句、名人名言、成语故事,不能教的是感受、经历、思考、欲望和冲动。所以无论是对孩子还是成年人写作的训练,应该着重在生活中去培养个人的观察基础上的感受与思考,通过对周遭事物细致入微的观察,再到心灵层面的感受,大脑的思考,最终想通过笔把它记录下来。让孩子爱上写作,需要让孩子忘记写作的恐惧,建立一种写作是有趣的,通过日常生活中的一些方式激发孩子参与体验,进行启发式引导,建立孩子写作的自信,比如三川玲老师提到的让孩子走出去,跟外面不同经历的人交流,就会有对他人人生及故事的收获及感触。
“读完卷书,行万里路”固然重要,但知识的迁移能力如何形成呢?其实还是在于感知思考与传递。通过阅读或者旅游,在书中或者不同的地方去体会来自于自己生活认知领域之外的一切,然后形成自己的感知与思考,并通过笔端传递。
对于学生阶段的写作,会面临命题写作和创意写作冲突的问题,老师认为明确自己必须做的和可以自由选择做的事情的界限这一点很重要。可以将学校的要求完成之外,给自己独立自由的空间去写自己喜欢的。无论用什么样的形式,只管通过文字去表达就可以了,写作一定是一件自由的事情。
短视频大行其道的今天,是否意味着人们喜欢视频类的东西,而不需要阅读了呢?答案肯定不是的,无论什么时代,阅读及文学的素质与能力都是最底层的逻辑。要拍好视频讲好故事是很不容易的,最终还是需要有扎实的文学基础与底蕴才能输出好故事的。
对于写作这件事情,一个人的情感认知与体验是核心,剩下的就是阅读的积累、方法论的引导和诉诸笔端的热情与坚持。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