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相对而言我更喜欢和菜头老师在公众号上更新的《敦促午后狂睡速阳书》这篇文章,里面文字幽默有趣,把午后狂睡,江湖人称“姥爷”的那种别人皆阳我不阳的嘚瑟以及其他人的羡慕表达得酣畅淋漓,十分痛快。比如“但是自从我罹患奥密克戎病毒以来,此人欢天喜地,每天向我展示体温记录,多次公然表示自己绝对不会阳性。更为令人气愤的是,此人每天轮番烹饪各种美食,包括不局限于东山鹅、菲力牛排、煲仔饭、萝卜炖排骨、清蒸南京香肠、红膏梭子蟹等等菜肴。给身在病中的我,带来了极大的精神负担,和沉重的心理打击。”以及“希望午后狂睡从中能够体会到我的拳拳之心,殷殷之意。放下矜持,放下孤高,回到朋友们中间来,回到群众中间来,回到火热的生活中来。午后,今天是12月19日,我们都在咳着嗽等你。归去来兮,新年将至,胡不归?”
相反这篇起跑线虽然也不错,但是相对而言没有那么有趣。最主要的原因还是在于起跑线这个话题大家都谈论多很多次了,和菜头老师的论点也没有很多新意,但是对于我们有些特别在意所谓人生是一场短跑的思维方式来说,也是一个警醒吧。
起跑线,名词,原意是径赛时用以标示起点的直线,也用作比喻人生竞赛的起点。
之所以起跑线这个词这几年这么流行,往大了说是因为社会增长到了一定瓶颈,压力和内卷让我们不得不拼命找各种途径增加成功的几率;往小了说我们需要安心,而不管他是否有效或者效用能有多持久,这也是短跑和马拉松的区别。
所谓短跑就是立马能看到效果,立即就能结束,完了就可以躺在过去的成就上睡大觉;而马拉松则不同,出发时排第几顺位通常来说差别不大,反正也没可能跑进2小时以内,自己所能追求的就是在关门之前跑完全程。而且,那还是世俗意义上的成功,可能和性格好坏,品行高低,甚至能力强弱的关系都不大。
人生太复杂,不能用简单的要素就给归纳了。某种意义上,世俗的成功虽然也是成功,但是个体在这个世界上不断认识自我、实现自我、超越自我也是一种成功。
和菜头老师说:出发点要比起跑线更重要。一个人来到人生的大舞台上,第一个问题应该问这是不是一场径赛,第二个问题应该问参加赛跑是不是我真正想要的东西。你可以为任何个人理由开始赛跑,但最好不要只是因为你看到别人都是如此。也就是我们的初心到底是什么?找到自己的初心,然后用尽力量去实现它。
这也就提醒我们不要到处开辟战场,因为时间有限、资源有限、精力有限,因为到处都需要看成绩,都需要成就感,很难在各处都获得成功。通过想做什么来反过来思考,哪些是我不想做的,不是必须做的。这样想一下,发现很多事情其实做不做都无所谓,不会影响大局;既然无所谓,我们又何必浪费精力去做呢?这样不断做减法,慢慢就会聚焦在自己真正在意的人和事上,就会发现世界宽了很多,辽阔了很多。
为自己的选择负全责,这就足以让一个人和大多数人区分开来,都不需要任何智力优势或者思考深度。当一个人愿意为自己负责的时候,在哪里都可以起跑,前面有多少人在奔跑也不会畏惧。因此,行动本身就会让我们快乐。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