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因全员做核酸检测,我到居委会,工作人员林丽跟我说:郭老师啊!学校什么时候开学呢?我已经管不了我的孩子了,在家什么也不做,可怎么办呢?我说:这不正是人们常说的“弯道超车”的最好时机吗?她说:我家孩子没有自控力,在家里,只是一味的玩,根本不学习。
林丽所说的这种情况,其实是绝大多数家庭的真实写照,因为不管是学生,还是家长们,都认为学习似乎只有在老师的督促下,在学校才能完成,此外,学习跟自己几乎没有多大关系。
真是这样吗?非也!
学习应是每时每刻的事,学习应是终生的事,对于学习,应从小即开始培养自学能力,培养自控能力;因为这种能力不会突然之间拥有,需要慢慢培养,并且,年龄愈小开始效果愈好。反之,如果没有这种能力,将来做什么事情都不行的。
正确的做法:可以先教给孩子,让他对某事关注三分种或五分钟,每天坚持,关注时间逐渐延长,循序渐进;再应用到学习上来,培养自学能力和自控力,使其成为一个自律的人,这是将来做一切事的基础。
学习也分广义的和狭义的,前者泛指所有的学习,包括方方面面,不管是认识花鸟草虫,还是眼睛看到的,耳朵听到的,身体触摸到的,都属于广义的学习。后者则指单纯的学校学习,尤其像现在,一切以学生成绩说话,把老师的绩效跟学生的成绩挂钩,实行唯分数论,老师也不得不从自身利益出发,把学生的时间牢牢的掌控在自己手里,学生必须按照老师的指挥棒走,老师指到哪里,学生就必须跟到哪里,完全没有自由支配的时间;而老师又是跟着试卷走,考试什么就教什么,不考试的内容根本不学。
因为这种情况已成常态,当学生有时间可供自己支配时,又不知道该做些什么,因为学生从来就是为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而学,从来不是为自己而学,学生纯粹就是一个学习机器,这还是高估了呢!学习机器还能学到知识,而学生在被动学习的情况下,又学到了哪些真正的知识呢?不仅书本上的纯粹死知识学到的不多,而且不扎实,现实中太多的生活知识和生存能力更是几乎没有学到一点儿,体育锻炼也没有做好,中小学生的体质呈逐年下降趋势,早已是不争的事实。
虽然这几年有关文件发的不少,决策者们也意识到了这种情况,无奈传统的看法仍以分数论成败,再夹杂着利益的诱惑,造成文件是文件,事实是事实现状,若想改变,可不是一朝一夕就成的。
我常说:为什么成功者总是少数?因为他们有着极强的自学能力和自控力,该做什么?他们心里非常清楚,会把自己的事安排的很周到,哪怕为此挨老师的批评,家长的打骂。他们是真正做到“我要学”的人,而不是“要我学”的人。
现在的教育太重视书本死知识的灌输,缺乏的是如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创造能力等方面,而这些偏偏又是最重要的,不仅对个人如此,对一个国家更是如此,人们常说“捡了芝麻,丢了西瓜”,与此不正相照应吗?
从教育学的角度看,应该多给学生以自由支配的时间,可现在呢?又增加了延时服务,本来是好事,目的是让学生参加兴趣班,发挥自己的特长,可所有的学校都是在补文化课,所谓的“特长”、“兴趣班”无非是幌子而已!导致学生自由支配的时间更少了。也可想象一下,即使现在给学生大量的自由支配时间,学生也不知该怎么利用!因为他们从没有训练过,永远是老师给他们布置作业,老师不布置,他们根本不知道自己该干什么!这就好像圈养的动物一样,一下子把它放到野外,它能生存下去吗?
前年的新冠疫情,有了史上最长的一个寒假,我们这儿直到四月二十日才开学,那个学期实际只有七十天,各项教育教学任务不也完成的很好吗?
那有人会问了:按你说的,在学校岂不是在浪费时间?恭喜你,还真说对了!没有对学校教育十二分的了解,是不敢下这样的结论的!
家长们以为:孩子天天往学校去,早起晚归,两头见星星,比狗睡的迟,比鸡起的早,那么辛苦,每天在学校的时间超过十二个小时,都是在学习的吗?若真是,那要学习多少知识啊!实际呢……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