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文题名有盗版嫌疑,只不过贾平凹先生将这个书名发扬光大,又精准踏入人心,不得不折服。于是便在心里一遍遍地说,就这个题目吧,就这个题目吧。
如下3段话是一位战友在解剖自己的文章中,对自我的一种深刻获取,当时便狠狠击中我,收藏到如今,引用在此,也是为了抛玉引砖之效。
所以越来越能感受到“自我”是真实存在的,那是一种遵循自己的意志,不用讨好他人的愉悦。当不需要陪伴时,便不需要割掉一部分自我去换取,便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了自由和畅快。
这样当我再次拥抱人群时,快乐也来得更纯粹和坦然,并不期待去索取什么,因为我要的都能在自己这得到。
因为我是自己最忠诚的战友,最亲密的爱人。
对独行能够自在,是我最难攻克的堡垒。人类此生都在找寻安全感,只是我需要的安全感远远高于他人,犹如饮鸩止渴。
我走过一些城市,却从未有独行的经验。畏惧独行的孤独感,独行的茫然感,宁愿在热闹,安全的境地里画地为牢。
也从未真正的自我,在别人的评价里起起落落,将自己努力框进别人的友情标准里。偶尔以为自己有无上的能力,偶尔以为自己卑如草芥,总在别人的世界里上蹿下跳。
同样,当我想要在工作中崭露头角,却要不断不断从原来的纯白里,将自己一点点染上与人相同的颜色,这样似乎能够让自己显得聪明一点。
如若在小小的房间里,独处了1天,眼睁睁看着天色渐暗,孤独感便蔓延而上。见到朋友圈里精彩雀跃的氛围,便更显这天的孤卑。
于是,我时常喊着,女人应该独立,无论如此都需独立。却只是浅显地认为,经济独立,便是女人的独立,而所谓的经济独立,不过可供自我生活罢了。
我并未如引言的笔者般,能快速参悟,并实施行动。只能在一次次思考里,微步挪动。
在一线城市打拼的年轻人,某种程度上来说,精神独立性是相对性强的。毕竟,自我解决问题的情况实在太多。但同样,精神独立性又极其脆弱。朋友的一句安慰,父亲的一句关心,便能让完好的硬壳产生裂缝。
也许,在我们呱呱落地的时候,便天然地想要被爱护,照料。果然,我们终其一生都在与本能做抗争,过程总是艰难无措,也把终点想得太美好。
有人说,当你越成熟,你看到的东西应越是纯粹。原是不理解何意,但是当遇见的真相越多,想关注的东西便越多,在意的也越多,总是难以找寻真正想要的。
而独立的定义,也被无数纷杂所充塞,我一度觉得自己是学不会独立的,它太难。
再后来,真正从父母常驻的地方奔赴到新的地方,真正一个人生活。咬着牙便能扛起超负荷的物品,流着鼻涕也能镇定自若地骑车前去买药吃药囤药,毫无厨艺经验却硬是筹备了一桌子边炉餐招待朋友。这些看似简单无极的小细节,却是我在真实地在独立生活后,才识得的技能。而在此,我才几乎摸到了门,不夸张的说,每每此刻,我能意识到对自我的赞许度在提升,自信心也在酝酿。即便如此,我依然是畏惧与喜悦并行。
然后再回到贾平凹的书中内容,一开始对他的母亲的描写,对场景描述,对时代背景的描绘,细节又宏大。我一向不爱散文性文章,所以刚开始翻阅,几乎是硬着头皮,但一路而下后,场景似成了作者在身边用沉稳平实的声音,淡淡的诉说着古老,真实,平淡,偶尔跌宕的故事。全文一直保持平和气息,字里行间便能感受到作者写此文时,悠然的状态。
这种惬意感,确实抓住了我,那是一种无法言说的洒脱。于是,内心深处终于给自己留了一块净土。
独立始终不是经济独立那么复杂,独立在于内心所持,那片净土在哪,你便能走到哪。至于走到哪的风景如何,取决于内心所断。
路还很长,唯心不惑!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