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历了疫情催生下的“最宅”春节假期,相信不少人已经真正意识到家里WiFi体验早已跟不上手机的5G信号,家里WiFi速度远不如手机5G流量来的快。
![](https://img.haomeiwen.com/i10019972/933a6ef436a7ff4b.png)
也许正是看见了用户需求,年初开工后华为、小米迅速发布WiFi 6路由新品,不仅售价瞄准平民化,同时开启了WiFi 6+Mesh的组合拳,强行拉开了国内WiFi 6路由的换机之路。
![](https://img.haomeiwen.com/i10019972/e801314443502d05.gif)
虽说截止到目前小米华为360等互联网品牌均已经有了平价WiFi 6 Mesh路由器,这对于普通用户而言确实是百利而无一害,但在技术上,或者说在整体体验上这些平价产品与路由大厂的WiFi 6 Mesh路由会不会有所区别?为了尽可能得出一些结论,我还是对用了数月的网件Orbi RBK852下手。毕竟是全球首款发布的WiFi 6 Mesh路由器,所以网件Orbi RBK852还是很具有代表性,同时售价也对得起“路由大厂”、“旗舰产品”这两个高端Title。
网件Orbi系列定位
虽说家用无线路由的普及率已经达到了99%,但使用无线路由的需求总体可分为三类。需求不同自然产品的选择也会不同,路由厂商的产品线也有所区分。
![](https://img.haomeiwen.com/i10019972/88ecfb9e0b6ba4b3.png)
第一类:需求不高,能用即可的“小白用户”,对WiFi需求并不高,做到能够用即可,甚至可以妥协至在家里某个房间有较为稳定的WiFi信号即可,并不要求全屋WiFi冲浪。一般的路由产品即可满足这类需求,我们也可以简单的称之为平价玩家。
![](https://img.haomeiwen.com/i10019972/10c9225ed90a73a3.png)
![](https://img.haomeiwen.com/i10019972/c6a57ccf4ab74cb1.png)
第二类:喜欢折腾,no zuo no die的“玩家用户”,这类用户往往动手能力比较强,对路由产品有着比较高的期待,期望能够通过自己的能力来打造专属于自己的路由产品,刷机只是常规操作,压榨出路由最后一滴性能才是最终目标。一般也只有路由大厂的产品才符合他们的预期,旗舰产品更有可玩性。
![](https://img.haomeiwen.com/i10019972/ceaae379bd6fd4ff.png)
第三类:对WiFi质量要求高,但并不善于折腾的“高端用户”,并不想去折腾,一劳永逸才是最终目标,期望通过一次简单的配网就能实现长期的网络稳定、速率够快,全屋覆盖,做到“一次设定,终身不管”。
如果对网件Orbi有所了解的话,那么应该清楚Orbi系列专为第三类用户打造。路由颜值方面走上家居风,可甜可盐;配网和使用上做到极简操作,一键配网和自动组网;性能上宁可过剩。借用网络上的一句评价:高效、稳定、易用和覆盖广四点是Orbi系列的最佳诠释。而RBK852作为Oribi最新的旗舰产品,自然也遵从了该产品线的特点。
开箱晒物:圆润&科技感
作为网件旗舰级新品,自然能够吸引不少专业玩家的关注,所以网件也在一代代的打磨自身产品,外观上力求能够为用户带来颠覆感,性能上则以过硬的硬件打造出强悍的传输效率。落地到网件Orbi RBK852身上,自然有了不少看点。
![](https://img.haomeiwen.com/i10019972/7ba2f4d7f6d37cb4.jpg)
首先是蓝白色系的包装,外层的蓝白硬纸壳材质来提升整个包装质感,内部的瓦楞纸材质为产品提供足够的支撑,以抵抗运输途中的破坏。正面右侧有产品渲染图,但从渲染图上就能感受到这货的高颜值,左侧便是产品系列名称,特地标明速率达到了6Gbps。
![](https://img.haomeiwen.com/i10019972/b184d32088429fcc.jpg)
背面则是Orbi系列的一些特色功能介绍,不感兴趣的小伙伴可以直接忽略,不过看看有利于了解产品的一些特性。
![](https://img.haomeiwen.com/i10019972/88dfd6effe24af80.jpg)
底部则是包装清单和路由的规格参数,对应参数党和硬件党来说,这份详细的参数表能够帮他们快速全面的了解产品。除此以外可了解到国行Orbi RBK852产自“越南”(见底部标签)。
![](https://img.haomeiwen.com/i10019972/e3a07a24f1caa44b.jpg)
包装内同样有一份家族式的快速上手指南,加上Orbi系列的产品定位,其实整个使用也最多需要这张快速上手指南。
![](https://img.haomeiwen.com/i10019972/6b53309eb100be00.jpg)
Orbi RBK852采用的是两只装,所以包装内有两只路由,但需要注意的是这两只路由有主副之分,最快的分辨方式的看路由腰线上的透明标签,标签上有SSID的则是主路由(RBR850),其实在路由背面底部IO接口处,主路由要比分身路由(RBS850)多一个Wan口。
![](https://img.haomeiwen.com/i10019972/e13b586ad338aabb.jpg)
电源适配器采用了方正造型,尺寸约为手掌大。为适合国情,插头部分为两插固定式(海外为可拆可换设计)。
![](https://img.haomeiwen.com/i10019972/81190898f83c2f88.jpg)
电源输出标准是12V/3.5A,产自国内,电源接头是DC接口,电源线长约1.5m,不过电源线采用的是类似双绞线形式,如果优化成类似现在主流手机数据线的单根圆线会更好。
![](https://img.haomeiwen.com/i10019972/8cbc9da559a39d4b.jpg)
除此以外,包装内还附赠有一根网线,从网线自身的标识可以看得出,这是一根超五类网线。
![](https://img.haomeiwen.com/i10019972/a22ce555fbae5ad2.jpg)
网线整体为扁平线,也就是我们俗称的“面条线”,美观度上有绝对优势。但不得不说的是面条网线的强度和抗干扰能力都要弱于正常的超五类网线,虽说应付家中千兆网络问题不大,但是有条件的话还是建议更换。网线整体长度约为2m。
![](https://img.haomeiwen.com/i10019972/a8325264f02ac87b.jpg)
虽说Orbi RBK852的两只路由有主副之分,但是外观上两者的差异非常小,所以下面的路由主体部分以主路由为主。
![](https://img.haomeiwen.com/i10019972/318e5542e2353cee.jpg)
路由外观上延续了Orbi家族的一贯风格,采用立式设计,以白色为主色调。但是这一次为提升产品的整体质感,网件在Orbi RBK852机身设计上加入了更多的金属色来搭配。
![](https://img.haomeiwen.com/i10019972/2c36166d1a155268.jpg)
造型上Orbi RBR850并不规则,整体比较扁平,中间看似是一体成型的银金属色,两侧做了断层镂空的设计,层次感突出,同时为散热提供了风道设计。整体三围尺寸达到了254*190.5*71.12mm,重约1.3kg,体格不算小,但是配合上这个重量拿在手里非常有料。
![](https://img.haomeiwen.com/i10019972/d57c92874a43fe29.jpg)
整个机身正面除了Logo没有多余的要素,正反面的断层下方均隐藏的是散热孔,能够将散热孔优雅的设计成装饰点,可见网件PM的用心和对美感的追求。
其实在Logo下方的内凹散热孔中还隐藏有一个呼吸灯,根据灯光颜色等来指示路由当前的不同状态,同时起到装饰作用。
![](https://img.haomeiwen.com/i10019972/6254302968e53124.jpg)
背面和正面差别不大,但机身所有的IO布局在背面,主路由RBR850从左到右分别是Sync组网按键、2.5G/1G WAN口、4个千兆LAN口、重置按键和电源接口。
![](https://img.haomeiwen.com/i10019972/6df92088bbda0521.jpg)
分身路由RBS850则少了一个WAN口,其它部分均保持不变。
![](https://img.haomeiwen.com/i10019972/20a7305dcae5b925.jpg)
路由顶部采用的是圆润设计,灰色烤漆下蛮有质感。
![](https://img.haomeiwen.com/i10019972/463f23ca1cead428.jpg)
底部是4块大面积的硅胶垫,为产品站立式时提供足够大的摩擦系数,中心位置有一张产品标签,产品的基础必要信息均在上面,例如型号、MAC地址、默认无线等信息。
会发现底部左右各有一个金属孔,这个难道是吊装预留的设计?
![](https://img.haomeiwen.com/i10019972/3d1162d51735a939.jpg)
网件Orbi RBK852背面的白色挡板是可以快捷拆卸的,而背面在对应靠近Logo位置有一个隐藏式的小卡扣,轻轻用力掰动即可拆下挡板。拆下挡板后即可看到内部黑色的厚实散热板。
同时还可以看到内部密集的螺丝,拆下螺丝即可拿下灰色框架并看到内部的PCB板和构造。网上已经有大批的拆解图文介绍,这里就不再赘述。
规格参数:高通方案,耐造型
![](https://img.haomeiwen.com/i10019972/69722a0b7b89e28c.png)
*图片来自koolshare论坛@夜半点灯
处理器:Soc是高通的IPQ8074A;
5GHz-1&5GHz-2频段均为高通QCN5054,支持4x4 MU-MIMO,80MHz频宽,最高速率为2400Mbps;2.4GHz频段高通QCN5024,支持4x4 MU-MIMO,速率可达1.2Gbps;
内存:512MB Flash&1GB MB RAM;
天线:内置8天线设计;
LAN口:数量4,全千兆;
WAN口:数量1,2.5Gbps/1Gbps;
发送/接受:2.4GHz 4*4;5 GHz-1 4*4 5 GHz-2 4*4
电源输入:12V/3.5A;
支持数据传输率:
801.11ax(WiFi 6)2.4Ghz :1200Mbps;
801.11ax(WiFi 6)5Ghz-1 :2400Mbps;
801.11ax(WiFi 6)5Ghz-2 :2400Mbps;
![](https://img.haomeiwen.com/i10019972/17f70c53c14eb13d.png)
*图片来自koolshare论坛@夜半点灯
在天线部分,网件Orbi RBK852内部共有8根天线,其中顶上的四根天线为5GHz-2频段天线,用于无线回程使用,而左右两侧各有两根天线,这也是2.4G和5GHz-1频段的复用天线。
再回想起Orbi RBK852包装正面的“6Gbps”标识相信大家应该有所了解,6Gbps=6000Mbps=2.4Ghz :1200Mbps+5Ghz-1 :2400Mbps+5Ghz-2 :2400Mbps。但是需要注意的是厂家宣称的路由器无线传输速度只是各频段下的理论值总和,这个值加起来很高但现实中很难实现,这里不是针对某一个品牌,是所有的路由品牌。
体验:网页&APP双控端
正如上文所说,网件的Orbi走的是高效、稳定、易用和覆盖广路线,体现在使用上自然是怎么简单怎么来,这点不管是在网页端还是手机APP端、是配网还是组网都得到了验证。
![](https://img.haomeiwen.com/i10019972/893ce8c361b41b56.png)
网页端一如既往的简单明了,但整个UI还是偏传统,虽说上手快,操作起来简单,但美观度上尚有提升空间。
![](https://img.haomeiwen.com/i10019972/d03dd29cfacc1445.png)
网页端有几个值得一提的,首先是在无线加密上已经支持WPA3安全协议,所说WPA3安全协议已经出来数年,但目前市面上的路由基本都还停留在WPA2安全协议,这点要为Orbi RBK852点赞。同时也为用户提供了是否开启WiFi 6的设置项。
![](https://img.haomeiwen.com/i10019972/f391955956b32198.png)
对于家中具有NAS的小伙伴而言,RBR850能够将2.5Gbps的WAN口和1Gbps的LAN1口端口聚合成3.5G的WAN口,大大提升速率。
![](https://img.haomeiwen.com/i10019972/00926ab16495b586.png)
网件作为一个全球性品牌,路由产品自然支持多区域选择,但需要注意的是Orbi RBK852国行版并不支持区域选择,目前已经锁死中国区。
![](https://img.haomeiwen.com/i10019972/db6b899f7c06de09.png)
RBR850同时支持AP模式,这对于高阶路由玩家提供了更多的设置空间。相对来说更多的设置需要在网页端完成。从这里可以看出网件的思路是APP满足日常的基本需求,更高阶的设置则依旧保留在网页端,和华硕有异曲同工之妙。
![](https://img.haomeiwen.com/i10019972/ac92853fea1eddeb.jpg)
APP操作比较简单,首先需要在苹果应用商店或者谷歌商店下载对应的APP(安卓用户可能需要梯子),然后创建一个账号进行登录,有了此账号后期可以实现远程操控路由。正常登录账号后,添加对应的路由,然后通过手机镜头扫描RBR850机身正面的QR码即可连接新路由,然后进行常规设置即可完整配网步骤。
除了正常的账号密码登录外,“ORBI”应用还支持指纹登录,为防止账号遗失,在注册账号时还必须设置问题回答,安全机制等级较高。
![](https://img.haomeiwen.com/i10019972/2109eb0a708326ee.jpg)
进入到APP路由管理界面,能够直观的看到当前路由状态和分身状态,往下则是8个对应的常用功能模块,分别是设备管理器(查看当前Mesh系统的联网设备),网速(内置的是SpeedTest测速,从实际体验来看测速过程较慢)、Wi-Fi分析(能够直观的看到当前信号强度、查看信号的信道和相关干扰情况,对于有一定网络知识需要调试的小伙伴比较有用)、网络地图(Mesh系统的联网状况)、无线设置、访客网络、流量计(默认关闭)和技术支持。
![](https://img.haomeiwen.com/i10019972/b7fd84ea95610f73.jpg)
在左上角的主页按键上可进入高阶设置,例如添加新的分身、账户管理等,针对路由的高级设置则比较少,只能进行路由命名、重启等常规操作。
Mesh组网:依旧是傻瓜式
![](https://img.haomeiwen.com/i10019972/d3525e48b8f159d6.jpg)
按理说,Mesh组网是一个复杂而又极具技术含量的事,操作起来并不简单。但也正是因为它的复杂性,反而引起来路由工程师的重视,通过繁重的幕后工作换得了我们目前比较简单的Mesh组网方式。虽说各个路由品牌的Mesh组网都不难,但是网件Orbi也算是做到了极致。
只需要僵住路由配网后,再将分身路由正常通电,待白灯稳定常亮按下分身背后的SYNC按钮,剩下的便是等待,约数十秒的时间,两只路由便自动组网成功。
网件Orbi RBK852优先组无线回程Mesh网络,如果想切换到有线回程,只需要通过网线连接主路由的LAN口和分身路由的LAN口,会自动切换到有线连接,拔掉网线又会自动回到无线回程。
关于无线回程,因为Orbi RBK852具有三频信号,并且在无线回程是将高频5G信号作为回程专属信号,所以避免了无线回程与联网终端之间的冲突,从而大大降低了无线回程中的速率下降问题。
有线回程就很有意思了,因为现实中多数人会选择把拨号路由放在多媒体箱,在不重新布线的前提下很难实现主LAN-节点WAN的有线回程。目前实测出可以RBR850路由—交换机—RBS850路由(实测并不是所有交换机都支持)形式组有线回程Mesh。
但是更多人希望是上级拨号路由—交换机—RBR850/RBS850路由路由模式来组有线回程,但经过实测目前这种方式还没法实现有线回程。期待网件后续进行优化。
单只路由信号测试:实战80平小家
![](https://img.haomeiwen.com/i10019972/15a1607a0854e616.png)
测试环境:建筑面积为81平的两室两厅两卫房子,户型示意图里的深褐色为承重墙。Orbi RBR850放置在图中红色标注位置,测试位置分别是A、B、C、D、E、F。A点与路由中间没有任何的遮挡物,距离为3.5米左右;B点相隔一面承重墙,距离为3米左右;C点相隔一面普通墙壁,距离为2.5米左右;D点相隔一道木门,距离为6米左右;E点相隔一面承重墙和两面普通墙,距离为7.5米左右。F点为楼层的电梯口,距离入户门约6米左右,但是中间隔有两层墙。从日常的使用来看,E点和F点均是WiFi信号的重灾区。
负载情况:智能家居终端全部切换到测试路由,保持30个终端在线(不进行大流量交互),模拟真实环境;
测试设备:OPPO Reno 10倍变焦版手机;
三频信号:双频合一,高频5G用于无线回程专属;
信号强度:中国区;
测试网络:电信300M光纤;
![](https://img.haomeiwen.com/i10019972/1d057e000dd7895c.jpg)
(信号强度:图中顺序对应ABCDEF位置)
![](https://img.haomeiwen.com/i10019972/567ed0b0284a50df.png)
(绿色为5G信号强度,橙色为2.4G信号强度)
在和5G下,尽管在A/B/C/D四个不同位置信号出现了波动,但信号强度依旧处于正常范围内,日常的使用完全不在话下。但是到了E/F两个位置,联网中东自动从5G信号切换到了2.4G信号上,显然在这两个位置上5G信号的强度已经比较微弱,2.4G的穿墙(绕墙)能力要明显优于5G频段再一次得到证实。如果与其它路由信号强度对比的话会发现,Orbi RBR850的表现并不是最好,显然在锁区之后,国内的无线标准显然限制了其发射功能。
![](https://img.haomeiwen.com/i10019972/a7fc53388216e11f.jpg)
(SpeedTest测速:图中顺序对应ABCDEF位置)
![](https://img.haomeiwen.com/i10019972/d0e93c17d2e06c5f.png)
(绿色为5G信号下测速,橙色为2.4G信号下测速)
从速度测试上也能清晰的看到各个位置的网络状况,ABCD四处在5G信号下基本是全速状态,尽管信号强度已经了明显的波动,但是依旧能够保持满速,这点要超过不少竞品的表现。
但是到了EF两处因为信号从5G自动切换到2.4G,尽管依旧能够维持正常的通讯,但是速率已经是捉襟见肘,如果想要在全屋实现满速WiFi显然是需要Mesh节点路由的加入。
其实只要下行速度超过300Mbps/s,上行超过30Mbps,基本就可以断定速度已经达到了满速,之所以这样决定是因为下行速度超过200Mbps之后就很难断定是因为路由信号衰减而造成的速度下降还是因为电信光猫自身的压制作用。
Mesh无线信号覆盖测试:实战80平小家
网件Orbi RBK852主打网状网络技术,所以接下来我会将两个设备进行Mesh无线组网。
![](https://img.haomeiwen.com/i10019972/3226ddd77aa966e1.png)
测试环境:建筑面积为81平的两室两厅两卫房子,户型示意图里的深褐色为承重墙。一个主路由华Orbi RBR850放置在图中红色三角标注位置,另一个分身路由Orbi RBS850放置在图中黑色三角标注位置,测试位置分别是A、B、C、D、E、F。A点与路由中间没有任何的遮挡物,距离为3.5米左右;B点相隔一面承重墙,距离为3米左右;C点相隔一面普通墙壁,距离为2.5米左右;D点相隔一道木门,距离为6米左右;E点相隔一面承重墙和两面普通墙,距离为7.5米左右;F点为楼层的电梯口,距离入户门约6米左右,但是中间隔有两层墙。从日常的使用来看,E点和F点均是WiFi信号的重灾区。
可能有人会有疑问,为啥要求生活阳台和电梯口有网络呢?等电梯没网络,手机还没法自动切换到“流量数据”,这样的窘状相信不少人都遇到过,而老编家在27楼,上班高峰期等电梯的时间通常比较久;生活阳台位置我放有智能洗衣机(需要联网)、吸顶灯(需要联网)等设备,所以也需要网络。
负载情况:智能家居终端全部切换到测试路由,保持30个终端在线(不进行大流量交互),模拟真实环境;
测试设备:OPPO Reno 10倍变焦版手机;
三频信号:双频合一,高频5G用于无线回程专属;
传输区域:中国区;
测试网络:电信300M光纤;
![](https://img.haomeiwen.com/i10019972/1588a5f1db0fb092.jpg)
(信号强度:图中顺序对应ABCDEF位置)
![](https://img.haomeiwen.com/i10019972/3fb829b06aa4a6bd.png)
从单个路由5G信号强度和Mesh网络5G信号强度的对比图上可以清晰的了解到,房间每个位置的信号状况,可以看到E(生活阳台)和F(电梯口)三个位置的信号有了明显好转,5G信号强度已经恢复到正常水平。之所以这样自然是移动终端自动漫游到了更好的信号源上。有人会疑问为什么在EF点没有单个路由的5G信号数值,因为单个路由下该处的5G信号已经衰弱到手机连接不上,自动切换到2.4G信号。
![](https://img.haomeiwen.com/i10019972/83d6ec818eb05d5a.jpg)
(SpeedTest测速:图中顺序对应ABCDEF位置)
![](https://img.haomeiwen.com/i10019972/06989c46a291445e.png)
SPeedtest速度方面,在ABCD四点,不管是单个路由还是Mesh组网网络,上行和下行均达到了满速状态;在EF两点,测试终端的信号自动切换到副路由上,所以信号强度大幅度提升,测速也达到了满速状态。看来网件ORBI RBK852将5G高频信号给无线回程专用以及高频5G信号的4根天线设计没有白瞎,起码我家300Mbps的电信宽带达到了全屋满速WiFi,并没有因为是无线回程的衰减问题影响到了网速,这种效果还是蛮爽的。
Mesh信号漫游测试:无感漫游
漫游除了改善家中各个位置的信号状况,其中还有一个值得注意的点,那就是信号漫游时的网络状况,例如我们在《王者荣耀》中打得正酣,你需要从主卧到生活阳台去拿个物品,此时的走位一定会出现信号切换,如果漫游效果不佳的话,延迟掉线是必然的,所以接下来也简单测试下网件Orbi RBK852漫游时的具体表现。
测试环境与Mesh无线信号覆盖测试保持一致;走位情况:从A——E(第一次漫游),E——B(第二、三次漫游),B——F(第四次漫游),F——走向更远(第四次漫游)
![](https://img.haomeiwen.com/i10019972/bf6d0532724bf886.jpg)
第一次漫游:RBR850(户型图黑红色圆心位置路由)的5G信号切换到RBS850路由(户型图橙色圆心位置路由)的5G信号,耗时54ms;
第二次漫游:RBS850路由(户型图橙色圆心位置路由)的5G信号切换到RBR850(户型图黑红色圆心位置路由)的2.4G信号,耗时59ms;
第三次漫游:RBR850(户型图黑红色圆心位置路由)的2.4G信号切换到RBR850(户型图黑红色圆心位置路由)的5G信号,耗时53ms;
第四次漫游:RBR850(户型图黑红色圆心位置路由)的5G信号切换到RBS850路由(户型图橙色圆心位置路由)的5G信号,耗时52ms;
第五次漫游:
第五次漫游:RBS850路由(户型图橙色圆心位置路由)的5G信号切换到RBS850路由(户型图橙色圆心位置路由)的2.4G信号,耗时55ms;
而整个漫游过程中,丢包率为0。
![](https://img.haomeiwen.com/i10019972/a2c0d0fc9121e3da.jpg)
随后我又对王者荣耀的网络延时做了测试,按照上面同样的走位(疑惑的类似的漫游情况),整个测试过程中,最大延时达到了136ms,平均延时是40.75,网络抖动13.93,丢包率依旧是零。
如果说以上测试数据并没有太大感知,下面我便说说我自身的体验,确实有被Orbi RBK852的漫游实力惊艳到。应该说绝大多数路由厂商都会宣传自家的Mesh产品可根据当前的信号强度和速率来选择最佳的信号接入,但是实际体验并非如此,表现较好的是信号漫游比较及时(前提是漫游前的信号较弱),不丢包;表现差的会表现出漫游效果差,出现丢包等各种状况。但是通过实测发现,Orbi RBK852不仅漫游及时,并且在多个Mesh信号覆盖的区域,Orbi RBK852能够在最快的速度找到当前位置速率最佳的信号并自动切换过去。
单个路由吞吐量测试:
将ORBI RBR850与Intel AX200网卡天线放在相距50cm的位置,中间没有遮挡物。在这样的环境下,协议速率为1.2Gbps,ORBI RBR850有且仅只有80MHz频宽。
为了更好的展现华硕灵耀AX6600的吞吐量,我也通过IxChariot6.7做了一份不完整的测试:
测试环境:
无线客户端:华硕AX588T
无线服务端:Intel AX200
有线客户端:千兆网口
有线服务端:千兆网口
系统:均是Win10专业版,关闭所有防火墙;
测试软件:IxChariot6.7
测试脚本:High_Performance_Throughput.scr
![](https://img.haomeiwen.com/i10019972/6db1be61283ba63d.jpg)
单只路由Lan to Lan(单向)
![](https://img.haomeiwen.com/i10019972/88a68dc340349aa6.jpg)
单只路由Lan to Lan(双向)
![](https://img.haomeiwen.com/i10019972/427fffd21e7f9073.jpg)
单只路由5G to Lan(上行)
![](https://img.haomeiwen.com/i10019972/8f7ad497ebab1937.jpg)
单只路由5G to Lan(下行)
![](https://img.haomeiwen.com/i10019972/cd2bfedbdf49748b.jpg)
单只路由5G to Lan(双向)
![](https://img.haomeiwen.com/i10019972/faa820fa42f7d982.jpg)
单只路由5G to 5G (单向)
![](https://img.haomeiwen.com/i10019972/d817eb85bbf50116.jpg)
单只路由5G to 5G (双向)
![](https://img.haomeiwen.com/i10019972/06adfc5e30556201.jpg)
两只路由组无线回程Lan to Lan(单向)
![](https://img.haomeiwen.com/i10019972/520a9b2c34be9b12.jpg)
两只路由组无线回程Lan to Lan(双向)
![](https://img.haomeiwen.com/i10019972/7bf933bce9fe7a06.jpg)
两只路由组无线回程5G to Lan(上行)
![](https://img.haomeiwen.com/i10019972/0557cb5bd9c81d1d.jpg)
两只路由组无线回程5G to Lan(下行)
![](https://img.haomeiwen.com/i10019972/3059d309736d63c2.jpg)
两只路由组无线回程5G to Lan(双向)
![](https://img.haomeiwen.com/i10019972/fbf338a8e066d377.jpg)
两只路由组无线回程5G to 5G(单向)
![](https://img.haomeiwen.com/i10019972/f0d9840c998a6402.jpg)
两只路由组无线回程5G to 5G(双向)
![](https://img.haomeiwen.com/i10019972/43a46bd3af4f72b2.png)
数据汇总,以上就是整个吞吐量测试,数据仅供参考,因为每次测试都会受到环境、设备等多方因素影响,同时发现组无线回程后,吞吐数据出现了骤降,应该出现了一些兼容性问题。
文件传输测试:
无线客户端:华硕AX588T
无线服务端:Intel AX200
有线客户端:千兆网口
有线服务端:千兆网口
系统:均是Win10专业版,关闭所有防火墙;
文件:单个RAR文件;
![](https://img.haomeiwen.com/i10019972/ca67319ea31b2b53.png)
单只路由LAN to LAN
![](https://img.haomeiwen.com/i10019972/4a48f7a243807cb5.png)
单只路由5G to LAN
![](https://img.haomeiwen.com/i10019972/6b6237cbc8c47095.png)
单只路由5G to 5G
将ORBI RBR850与ORBI RBS850组无线回程,对应的文件传输速率。
![](https://img.haomeiwen.com/i10019972/60dc18f30fc607c8.png)
RBR850 LAN TO RBS850 LAN 文件传输
![](https://img.haomeiwen.com/i10019972/38b0ce95ef6ee0da.png)
RBR850 5G TO RBS850 LAN 文件传输
![](https://img.haomeiwen.com/i10019972/8e03981cb942bd12.png)
RBR850 5G TO RBS850 5G 文件传输
总结:高通方案&用料奢华&做工优秀
网件Orbi的产品理念一直是简单、易用、高效、覆盖广,当第一代Orbi产品完成这个使命后,RBK852作为后续继承者,要做不可不仅仅是继承,而是发扬光大。
![](https://img.haomeiwen.com/i10019972/ab82830a61e94180.jpg)
在简单易用方面,网件凭借自身在路由多年的经验,早已摸透用户的一些痛点、难点,落地在网件Orbi RBK852身上通过简单配网和自动组网形式来大大减少了用户操作;高效方面采用的是IPQ8074A+QCN5024+QCN5054+QCN5054的全高通方案,不仅用料奢华,同时整个做工相当的优秀,散热到位。为了让生命力更久,还直接配备了2.5Gbps端口,为后续的1000M宽带打下了基础。在安全方面支持最新的WPA3安全协议,拥有再战10年的潜力;在覆盖广方面自身便是Mesh路由,不管房子有多大,信号不好只需要一个分身路由即可全部搞定。
所以说,如果你是不想折腾的高端WiFi用户群体,那么网件Orbi RBK852绝对是最佳选择。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