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浅谈唐代的“胡风”饮食(上)

浅谈唐代的“胡风”饮食(上)

作者: 孤岛屿尘 | 来源:发表于2020-05-28 15:30 被阅读0次

                                            浅谈唐代的“胡风”饮食

中国饮食的“胡化”从汉魏起就以存在,并在长期的民族冲突和融合的过程中,中原汉族的饮食收到了越来越多胡食文化的影响。唐代是中国文化呈现出一种“大有胡气”的全面开放状态,唐代饮食文化亦受游牧民族与异域风情影响,胡食之风也更趋强烈,在主食、副食、菜肴制作方法等方面均体现了胡食文化的特征。本文从研究唐代的胡风饮食入手,从侧面了解唐代的社会生活状况与胡人文化带给中原的影响。

唐王朝疆域辽阔、民族多种多样,其以开放博大的姿态接受了大量的外来文化,吸收了异域文化的精髓,因此唐文化呈现出了多元化的特征,在以汉族为主的风尚中糅合了西域胡风。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西域之士带来了域外的食品和其独特的饮食习惯,收到唐代人的喜爱,从而构成了唐代饮食文化中的“胡风”饮食。一方面,中国文化呈现出一种“大有胡气”的全面开放状态;另一方面,在饮食生活领域,胡食之风也更加明显,当时有“贵人御馔,尽供胡食”[ 刘昫.旧唐书[M].北京;中华书局,1975]之说,可见唐代饮食文化的各个领域都收到了胡食文化的影响。在主食上,胡饼、毕罗为代表的面食成为唐代北方人最普遍的主食;在果蔬上,通过西北陆路许多奇珍异果也从西域进入中国,如波斯枣、金桃等,新的胡菜品种如菠菜等,也源源不断涌入唐代;在饮料上,西域的葡萄酒、龙膏酒等及其制法传入中原,在长安盛行一时,胡人豪爽的饮酒风俗也被唐人所效仿;在菜肴制作方法上,唐代也深受胡法烹饪影响,效仿胡人以羊肉、奶酪为主料,以烤炙为加工方法。等等。唐代饮食文化中的“胡化”色彩,也足以体现唐代的开放与繁荣。本文将以唐代胡食为研究对象,试清晰地梳理、罗列唐代饮食文化中出现的胡食,展现当时的外来饮食风尚,进而体现胡食对当时社会生活的影响。

一、胡食的定义

“胡”在字典中的解释是,当作名词使用时,指代北方和西方的少数民族,“汉、魏、晋时对西域诸国皆称曰胡”,其中包括印度、波斯、大秦等,但唐人则未将印度成为“胡”;“胡”也泛指来自北方和西方少数民族的东西。《后汉书·五行志》记载:“灵帝好胡服、胡帐、胡床、胡坐、胡箜篌、胡笛、胡舞,京都贵戚皆竞为之”[ 《后汉书·五行志》],所有来自西域的食物名称前都被加上了“胡”字。而关于西域的界定,狭义上是指天山以南,昆仑山以北,葱岭以东,玉门以西的领域;广义上指古代中原王朝西部边疆及其以西的所有地域。本文所探讨的“胡食”指的范围是古代中原王朝西部边疆及其以西的外来饮食。

二、面食类

1.胡饼

胡饼是胡食中最著名的主食,又称作炉饼或麻饼,《缃素杂证》称:“盖胡饼者,以胡人所常食而得名也”[ 《缃素杂郑》]。根据史料记载,胡饼在汉代时就随着丝绸之路的开通而进入中原,它的传入很快受到了以面食为主食的北方人的欢迎。《太平御览》引《后汉书》:“灵帝好胡饼,京师贵戚皆竞食胡饼”是对胡饼最早的记载,可见东汉末年,胡饼作为西域食品已经传入上流社会,甚至受到皇室的喜爱,其在汉代的风靡可见一斑。

唐代的胡饼据相关史料记载应类似于今天的烧饼,其做法是在炉中烤制而成,饼皮撒上胡麻,中间还可以放馅料。《释名·释饮食》记载:“饼,并也,溲面使合并也。胡饼,作之大漫沍,亦以胡麻著上也”[ 《释名·释饮食》]由此可见,胡饼体积很大,表面有一层胡麻。其次,从《太平御鉴》引《赵录》中“石勒讳胡,胡物皆改名。胡饼曰搏炉,石虎改曰麻饼”[ 《赵录》]这一记载可以看出胡饼应是在烤炉中制成。而随着胡饼在中原的不断创新,在唐朝虽然仍保留着最原始的胡麻饼,但也出现了以肉类为馅的胡饼,其中有一种叫“古楼子”的肉馅胡饼就很受当时人们的喜爱,具《唐语林》[ 《唐语林》]卷六记载:“时豪家食次,起羊肉一斤,层布于巨胡饼,隔中以椒、豉,润以酥,入炉迫之,候肉半熟食之,呼为‘古楼子’”。“候肉半熟食之”是唐人效仿胡人的饮食风俗,也可以看到唐代饮食文化中胡食风俗的融入。

胡饼已成为当时人们的日常食物。据唐代《任氏传》[ 《任氏传》]中的记载“既行,及里门,门扄未发。门旁有胡人鬻饼之舍,方张灯炽炉。郑子憩其帘下,坐以候鼓,因与主人言。”可见胡饼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已经随处可见,甚至在人们居住的坊间就设有贩卖胡饼的摊位。

2.饆饠

饆饠是一种外来语,也称作毕罗。毕罗是由西域传来的食物,但是一种什么样的食物我们尚不可知,有人认为是一种面食,有人认为是一种米饭,但从《太平广记》卷234《御厨》中“有物若毕罗,形大粗,滋味香美,呼为‘清王修事’。”[ 《太平广记》],和韦巨源《食谱》中“天花饆饠饼”的描述,毕罗更偏向于一种面点。

毕罗风靡中原,其做法、吃法也多种多样。根据《酉阳杂俎》中记载“天宝中,进士有东西棚,各有声势,稍伧者多会于酒楼食饆饠。”[ 《酉阳杂俎》]由此可见毕罗作为一种普遍的食材,可以在不同场合使用不同的制作方法。

3.胡麻饭

胡麻作为传统的植物食用油料作物,不仅是当时人们食用油的重要来源,更是推动了汉唐以来烹饪技术的发展,使得食物的味道更佳丰富。这种麻类作物由于来自于胡地,因此被称之为“胡麻”,除了做成烹饪的调料,唐人也常用胡麻做成饭食用。从一些唐诗中我们可以找到一些线索,如“山中无鲁酒,松下饭胡麻”,“百花先酝能留客,一饭胡麻度几春”等,而《太平广记》中同样也记载到“绕穴可行一里许,乃出一洞口,洞上有水,岸上有数十人家村落……采药人告之曰,不食已三日矣,遂食以胡麻饭”,从这些文学作品中可以证明胡麻唐人作为饭食用的一种食物。

相关文章

  • 浅谈唐代的“胡风”饮食(上)

    浅谈唐代的“胡风”饮食 中国饮食的“胡化”从汉魏起就以存在,并在长期的...

  • 浅谈唐代的“胡风”饮食(下)

    三、果蔬类 随着唐代中国社会生产力不断提高、农业生产技术不断发展,蔬菜种植技术也得到提升。随着汉唐王朝加大与周围国...

  • 由正仓院琵琶上的骆驼说起

    琵琶与骆驼,都是从西域传入中国的,具有异族特色。安史之乱之前,唐代胡风很强盛,这也是胡乐与胡物。 图三的唐代紫檀五...

  • 胡无人——李白〔唐代〕

    严风吹霜海草凋,筋干精坚胡马骄。 汉家战士三十万,将军兼领霍嫖姚。 流星白羽腰间插,剑花秋莲光出匣。 天兵照雪下玉...

  • 浅谈唐诗宋词的区别

    浅谈唐诗宋词的区别 唐诗宋词俗称“唐风宋雨”,是中国传统诗词文化最值得骄傲和自豪的炫丽明珠与璀璨瑰宝。准确的讲唐代...

  • 笑入胡姬酒肆中:以胡人、胡服、胡食、胡乐与胡舞管窥西域胡风

    引言:唐代丝绸之路的开通,使得中西之间的文化交流更加频繁,一时之间,由此而来的胡风,洋溢整个长安城。如果从“胡姬酒...

  • 十步杀一人,千里不留行

    上一章: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 读诗目录 侠客行唐代:李白赵客缦胡缨,吴钩霜雪明。银鞍照白马,飒沓如流星。...

  • 白居易的最爱——胡饼

    【导读】 胡饼,一种流行于唐代的面食。关于胡饼的名称来历有两种不同说法:一种认为这种饼上沾满胡麻(就是芝麻)...

  • 浅谈唐代的金银器

    在唐代金银器制作得到更大的发展。从近几年考古发现,唐代金银器数量众多,类别丰富、造型别致,纹饰精美,金光闪闪,银光...

  • 拾穗小札(2):巴金不读胡风的文章

    巴金不读胡风的文章 在文坛上,作家巴金和理论家胡风属于好朋友。 胡风原名张光人,现代文艺理论家、诗人、文学翻译家。...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浅谈唐代的“胡风”饮食(上)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edvgah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