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数都有自己的编制方式,常见的编制方式有三种。
1、市值加权型。
这是指数的主要编制方式。像我们熟悉的上证50、沪深300、中证500、中证1000等都是采用的该种方式。计算的具体方法是把指数中的每个股票的市值(股价×流通股本)加起来,然后先除以基期的总市值,再乘以基期的指数值。市值加权指数假设投资者按照每只股票的市值比例去投资。比如,工商银行流通股本占上证指数总市值的17%,那么就拿17%的资金去购买工商银行的股票。该指数的主要问题就是大市值公司对指数的影响大大,加上原本属于小市值的公司因上涨进入到该指数,涨多了就跌的真理将拉动指数下滑,而跌幅过大的股票因不再满足指数编制规则而被移除,指数将完美错过成分股的反弹。
为了解决市值加权指数的弊端,人们开发出了等权重指数和策略型指数。
2、等权重指数。
指数背后的成分股采用等权重编制方法,赋予每个成分股相同的权重,并通过定期调整,确保单个成份股保持权重的相等。
这种编制方式使得指数长期来看具有超额收益。最初投资时,每支成分股权重相等,经过一段时间后,成分股将出现上涨和下跌,指数的定期调仓换股相当于自动买入跌的多的股票,卖出涨得多的股票,完成一轮高抛低吸,长期累积来看,超额收益非常可观。比如说医药100等权重指数。
医药100指数成立至今,上涨866%,同期的上证医药,上涨400%,深证医药,上涨624%。
3、策略型指数。
常见的策略型指数有股息率、波动率、基本面等加权方式。
股息率加权最出名的目前是中证红利指数。指数每年调仓两次,以沪深两市中现金股息率高、分红比较稳定、具有一定规模及流动性的100只股票为成分股,采用股息率作为权重分配依据,以反映A股市场高红利股票的整体表现。
股息率高有两个原因,要么是公司业绩非常好,提高了分红比例,要么是股价跌得多,在分红保持不变的前提下,股息率被动上升,每年两次调仓将自动卖出股息率低的,相当于业绩变差或股价上涨的公司,自动买入股息率高的,相当于股价下跌或业绩强劲增长的公司。
波动率加权最有名的是中证500行业中性低波动指数。编制方式是在中证500指数二级行业内选取低波动特征的股票为样本,保持行业中性的同时,行业内股票采用波动率倒数加权。
波动率越高,表示公司股价越活跃,关注的人越多,波动率越低则是关注的人越少,股价长期处于低估,但这些处于低估的公司长期来看,终究是不会被遗忘的,当风口到来,股价将一飞冲天。指数定期卖出波动率变高的公司,买入波动率很低的公司,自动完成了高抛低吸。
基本面加权最有名的是300价值指数。该指数以沪深300指数样本股中价值因子评分最高的100只股票为成分股,采用价值因子数值作为权重分配依据。
同样是定期对成分股进行调整,保持着指数背后永远是当前基本面最好的公司,其上涨逻辑再于价值驱动。
当然了,随着基金产品的丰富,现在还出现了红利低波动、消费红利等新型指数,由于编制规则,该类指数长期具有超额收益,不过由于追踪的基金成立时间都不长,其表现还有待观察,如果追踪效果良好,下一步,我们也会纳入到组合中。
长按识别二维码,关注Peter 黄公众号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