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从未长大,但我从未停止成长。
——题记
岁序更替,新年又至。回望2023,深深浅浅的脚印重重叠叠,绘成一个大大的“长”字。
一.遭遇困境,被迫成长。
2023上半期的九5班,是入职以来最难带的一个班。遭遇了以下难题。
1.正气不足,浮躁蔓延。
几个成绩拔尖的男生个性鲜明,自负又狂傲。面对春季复习压力大,复习任务繁重,复习知识乏味的课堂现状,他们经常牢骚满腹。不管师道尊严,不谈尊重,只认你的课堂是否精彩,只认你课堂的内容是否有价值。面对语文课上的古诗文背诵与分析,他们不屑一顾且振振有词:“不就16分的文言文阅读题吗?有必要天天当成一本经来念?作文50分呢,多讲讲作文的知识行不行?”面对个别学科老师作业重复布置,没机械刷题的做法,他们晚上不写,到校后5分钟抄完了事,面对老师的质问,他振振有词:“我都会写,不信你提问。”周末学校补课,他们想尽一切办法夹带手机:“周末休息时间偏让上课,不得不来的是我的人,心是自由的。”……整个班级里弥漫着浮躁,焦灼,任你怎么做工作,班级的正能量始终很难上不来。考试的成绩也是起起伏伏,最糟的一次考到了年级倒数第五,被校长约谈。满满的挫败感。你不能伤感,也来不及伤感,新学期的任务接踵而至。我召开了任课老师座谈会,我向大家虚心请教,请他们为班级的管理出谋划策。有两个老师的发言深深刺痛了我的心。一个说:“我发觉你带班总是越带越散,越到后面越拢不住。”另一个说:“你做班里就是看着书,其实我觉得你坐和不坐没什么区别。”满盈的泪水在眼眶里打转,无奈的滴落。眼泪永远没用,只是无能的表现。擦干眼泪,我直面问题,用心征询大家的建议,在班级管理上更用心。
2.中途换将,重组班委
上学期,公选的班长努力上进,有担当,有责任。虽然成绩并不拔尖,但一直行走在越来越好的路上。春节前,新冠疫情放开,居家网课。刚开始的两周听课状态不错,课堂上积极与老师互动,随后开始慢慢变化,先是课堂上不再互动,点名时千呼万唤才出现,再后来早读课上不见人影,不交作业……联系家长了解情况,家长只是叹气,毫无办法。开学后,他依然无法从网课沉迷手机的懒散中走出,上课无精打采,天天早上迟到,成绩快速下滑。曾经努力上进的他一去不回。谈话、和家长沟通,树立目标,给予鼓励,百法用尽,依然萎靡不振。自我管理都无法实现,更别提班级管理!所有的努力都失效以后,果断换“将”!和任课老师商量,征询意见,在班里询问,了解同学们的想法……最后,副校长兼物理老师建议:就让第一名管理,当班长。不管她有没有才华,愿不愿意,都是她!第一,就是需要承担起更大的责任。第一名的小姑娘很腼腆,自己默默的学习,不打扰别人,也很少和老师交流,更别说管理了。上课前的师生问候,喊“起立”的声音小得只有同桌能听到。
实验一周,第一名不行!怎么办?又陷入了焦头烂额中。
正焦虑时,班级的一位同学给我写了一封长信,委婉谈了班级存在问题的原因,自己的看法,最后,毛遂自荐,愿担起班级的重担,为班级服务。说自己的成绩虽不是最优秀,自制力不是最强,但想试试,在初中的最后一学期里,既挑战自己,严格自律,又通过为班级服务,磨炼自己的意志。
和任课老师商定后,同意让他当班长。于是和新任班长谈话:谈困境,定目标,教方法;召开班干部会议:谈现状,听建议,找方向,谋发展。鼓舞班干部的士气,打好团体合作战。
春期开学半个月后,在新任班长的带领下,班级开始慢慢走入正轨,班级的学风慢慢开始转变。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刚刚定好班长,找好领头人,又遭遇了另一个危机。
3.突然离开,千般不舍
开学一个月后,孩子们最敬佩的数学老师突然接到调令,升职调动到另外一个学校任教。面对突然的离开,他们不满,他们生气。新来的数学老师是资深老教师,很优秀,但先入为主的印象盘踞在心头,他们拒不接受,课堂死气沉沉,课下牢骚满腹。面对这样的尴尬,我彻夜难眠。我班的数学底子本来就弱,春期时间短暂,升学压力沉重,再冷漠抗拒下去,两败俱伤。必须尽快扭转。我想起了丁如许微班会的创意:“微班会,就是要解决问题”。何不召开班会,给孩子们的情感找个出处?于是,我利用语文课上了一节“告别,为了再次重逢”的班会课。班会课分三个环节:
(1).美好的回忆。我把原来的数学老师辅导、上课的画面配上音乐在教室里播放,用图片带他们回忆过去的在一起的美好时光。教室里静悄悄的,一直浮躁狂傲的孩子们。在美好的回忆中渐渐安静下来,温柔的情意慢慢流淌。
(2)难得的相聚。我又向孩子们讲述了我们今天的数学老师过去的学生是如何思念他的老师,如何利用周末想尽一切办法和老师相聚的画面。讲了我们今日数学老师的曾经取得的优异的成绩,他在数学方面的独到之处。孩子们眼中的神情慢慢变得敬佩而坚定。
(3)最美的遇见。我给孩子们朗读了老师原来的数学老师写给孩子的一段话:“孩子们,为了工作的需要,我暂时离开了,还没来得及把你们送进高中就走了,心中也万般不舍。我在一高等你们。秋天,我等你们来,期待我们的再相聚!”孩子们静静的听着,眼睛亮晶晶的。我总结说:孩子们,他们年龄还小,还未曾经历过太多的分别,但分别就是人生的常态呀,因为有了分别,我们会加倍珍惜在一起的美好;因为有了分别,让我们明白这世间的无常;告别,教我们珍惜;告别,促我们成长。这是在一次一次的告别中,我们慢慢变得坚强,我们走向人生的广阔!告别,是为了更美的遇见!正是在告别的伤感中,让我看到你们的有情有意。那就拿起我们心中的笔,写下我们对老师的不舍,写下我们对老师的承诺吧,秋天,你们一定会再相聚!她在一高等你们。
班会课后孩子们写下了《告别,为了更好的遇见》的作文。深情的语言,柔情的倾诉,看得人眼泪涟涟。我把孩子们写的优秀作文拍给原来的数学老师,老师也很感动,把这些照片做成九宫格配文发朋友圈。深情的老师,她用心爱着这份职业,她珍惜这份难得的师生情,因为有爱,因为真心,她是最优秀的老师,她不断成长着,攀升着。
春季的工作,让我疲惫不堪。班级里问题百出,感觉自己就像一个扑火队员,哪里有火扑向哪里。曾经那么多年的带班经验,在新一届孩子面前似乎全部崩塌了,有种旧壶装新酒的落伍感。而自己引以为傲的语文课堂,也在春期漫长的复习课中变了形,失了味。漫长的深夜里,想起班里的一摊子事儿,想起无法吸引孩子的课堂,我久久无法入眠,思考着面临的困境,想要找出破解之道。
二:面临晋级,质疑成长。
2022年秋,我通过了学校的副高级教师晋级评选,递交申报副高级职称的材料顺利通过,只剩下讲课答辩环节。由于冬天的疫情影响,讲课答辩一直推迟到春天。“持志如心痛”,讲课答辩的事情一日不结束,心里便一日不安静。小半个春天,一直在教研教材,等着讲课。
连续7年的毕业班,对七八年级的教材比较陌生.除了中招必考的文言文篇目,现代文需要一课一课重新钻研。白天,班级有一大摊事等着忙碌,没有半点功夫,留给自己的只有夜晚。于是,无数个夜晚,在送完学生,辅导完女儿作业后,我一个人坐在桌前,一课一课读教材,看教参,扒资料,设计课堂流程。等真正的钻进教材,设计流程的时候,才发现原来自己的上课是多么的应付。没有细心的研读教材,没有对教材周边资料的深入研讨,对所有课文的讲述都只是流于表面。对照课文读语文课程标准,核心素养的落实,任务群的研讨,综合实践活动的设计似乎都只是一团乱麻。高级?似乎中级都不配!毕业26年了,一直在初中语文里摸爬滚打,有什么收获呢?26年,是一直在重复第1年的教学,还是成长了26年?回头一想,忽然惊得自己满身冷汗。时间不饶人,在时间面前,又收获了什么?
三:偶遇网师,幸福成长
一晚,备课又卡壳了。于是,拿出手机,随意点开公众号,无意中浏览到了和笑笑老师的一篇文章,突然被里边的“新教育”三个字惊到!“新教育”、“教育在线”。我的记忆一下子被唤醒了,17年前的一段记忆浮现在眼前。
2006年,学校刚刚通了网络,有了电脑,某上网浏览,遇到了新教育和毛虫实验,只是默默的跟着看帖,从来没有回过。就是在那个时候,知道了李镇西老师,于是,以李镇西老师的博客为起点开始阅读,只要是李老师在博客里提到的,在网络上可以搜集到的书。通通找来阅读,就是从那个时候踏上了自己的毕业十年后的阅读之路。阅读了李镇西老师的《心灵写诗》,《爱心与教育》,也在他的文章里知道了“铁皮鼓”、曹文轩……,读了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建议》、李镇西老师《写给我的学生们》、《我的语文课堂》、曹文轩的《青铜葵花》、《山羊不吃天堂草》、《草房子》……回头来看,我的整个阅读,就是跟随李镇西老师的书本引导,一路读下来的。后来,随着手机的兴起,QQ,微信的发展, 遇到了更多的公众号,慢慢的和教育在线走散了,17年,竟又一次见到了新教育,才发现新教育竟然有了自己的网络师范学校很多年了,一次走散,失去的太多太多……
于是,赶紧点开新网师的公众号,关注并入饥似渴的开启阅读,发现春期的招生已经过了,幸好赶上了一次网络云端会议,赶紧以旁听生的身份申请参加,正在那次会议上认识了屈小娥老师,卢雪松老师,何刚老师,王荣平老师,朱娟老师,樊华岗老师。他们的优秀让我敬佩不已!屈小娥老师从毕业开始就坚持写课后反思,做教研员听课时坚持写打油诗,独创自己的教学模式;卢雪松老师的绘本教程自成一家;何刚老师坚持写教学随笔;樊华刚老师刚刚加入网师,就写了25万字的读书笔记……这是一群怎样的人呢?他们的优秀光芒如太阳,一下子照亮了我前行的道路。我在心里暗暗下定决心:哪一定要追随,一定要追随!哪怕永远都追不上,有他们的引领也不会迷失方向。
从此,我迷上了网师的公众号,每天必看,网师人的精进和卓越让我敬佩不已。春节的九年级很忙,很累,很焦灼,网师的公众号就想一缕凉风,给我带来一丝清凉和安慰。
7月份,如约等来了网师的招生简章,我第一时间写下自己的入学申请,并翻遍网络,找到南阳线下中心的负责人武华云老师,以网师非学员的身份加入南阳线下中心,开始和他们一起阅读《高手教师》,坚持每天阅读打卡。从交上申请书的那一刻,我就毫不怀疑的认定,我就是网师人,我一定要成为网师人。
7月17日,我终于等来网师负责人张增凤老师的短信,在她的邀约下,我加入了网师这个大家庭,找到了尺码相同的家人。同时,我也发现,网师真是一个卓越的群体,值得每一个渴望成长的人加入,于是,我把网师简章发给身边的朋友,并不断的鼓励他们加入。在我的不断邀约下,我的两位好朋友也递交了入学申请,今年秋天,我们都成了网师的一员,开启了在网师的学习时光。
开学后,我选修了刘恩樵老师的《初中语文课堂设计》,和来自天南海北的语文老师一起,在刘老师的引领下,探索语文课堂教学的新模式,解决语文课堂中的实际困惑,在听课、阅读、完成作业中,我学到了很多。我认真完成七次作业,还认领了10月份的一日叙事,参加了“追光而行,我与新网师的故事”征文活动,多次聆听网络云端会议。沉潜新网师的半年时间,我像一个刚刚入学的一年级新生,如饥似渴的跟在团队后面学习着,进步着,成长着。
网师汇聚了太多尺码相同的人。在读书群里,我跟着团队啃读,半个学期下来,我啃读了《高手教师》、《静悄悄的革命》《给教师的建议》、《活在课堂里》,正在啃读《播种核心素养的语文课堂》,写了将近20万字的读书笔记;阅读了《未来教师》《教师阅读地图》、《教师阅读漫谈》、《时间的压力》、《做一名专业的班主任》、《教师成长力》等书。毕业26年来,第一次专注的把目光聚焦,开启了真正专业阅读,走上专业成长的道路。
受新网师众多读书会的影响,我和同时加入网师的两个老师一起组织了“蒲公英亲子读书会”。每周六晚上,当学生放学离去,校园安安静静时,我们带着孩子开启亲子共读时光。两个多月以来,我们组织了8次读书会,共读了两本绘本,一本长篇儿童小说。读书会的成员由最初的7人发展到11人,孩子们也由最初的被动参加,不会分享转变为特别期盼,抢着分享。2个月的共读,孩子们进步明显。每周的共读,成了孩子们最期盼的事情。
12月,希望是和华为联手,重组读书会。我激动不已,把读书会的文章分享给身边的人,一个个打电话邀请他们参加读书会。在经历了很多的“没时间”、“我很忙”的拒绝后,依然坚持邀约,在我的不断努力下,终于有8位老师加入了不同的读书会,当看多看到更多的同事,朋友,学生在我的影响下捧起书本,静静读书的时候,便会想起赵秋娟老师的话:“网师人应该像种子,撒到哪里都可以长成大树,葳蕤生香!”我也愿做一棵读书的种子,把网师精神传扬。
半年的网师学习,我受益匪浅。暑期学校的校本培训,作为班主任代表发言,我用《教育是一首诗》做开场音乐,用《高手教师》里的方法搭建稿件框架,用《做一名专业的班主任》做理论参考,用《做中国教育的建设者》做愿景 。发言结束后,好多老师找到我分享课件,稿件。这是刚加入网师后得到的第一个收获。
11月份,全县九年级语文教师研讨会,我校作为承办方,需要有一名老师讲研讨课,重任压在了我的头上。我用刘恩樵老师教的设置任务的办法设计备课,课堂效果很好。这是老师送我的第二个收获。
半年的网师学习,我也看到了自己的渺小。在语文读书群里沉潜阅读的半个月里,我坚持参加每天的晚读,听优秀的老师梳理文章,碰撞观点,讨论疑惑,在心里默默感叹:热闹是你们的,我啥也不会。每晚在自习室里听课,如教室里的学困生一样自卑苦恼。教育理论的缺乏让我和他们的距离相差太远太远。别人读书,读出了理论的高度,而我,只读懂了表面的文字。人生的前47年,我真的是白活了。
前天,读马增信老师的生命叙事,最后一段话引发了我的思考:
郦波教授说“一个人其实要生两次,一次是你的爸爸妈妈把你生下来,这只是物理的诞生,这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自己把自己生下来,那是在精神层面的诞生,也是人生最重要的一次出生”。
读读这段话,对照自己,我的第二次出生,是不是要从47岁开始,从加入网师开始呢?幸好,还不算太老,一切都还来得及。就从2023开始,开启新的人生。
不久前,阅读赵文校长的文章《做明师 向未来》,感觉结尾这段话几乎就是为我量身定做的:“在总结交流中,我用两个关键词表达了我内心的感受。一是‘后悔’,‘后悔’与这么优秀的人同行,他们的出色把我的自信碾压的体无完肤,也同时提醒自己,漫长的教育路,我仍然是个‘小学生’;二是‘庆幸’,‘庆幸’自己能够与这么多优秀的人在一起,能够时刻看见优秀,学习优秀,汲取榜样的力量砥砺奋进。
返程路上,五味杂陈,但内心充盈着坚定理想的幸福之光。不求所有的日子都充实,都泛着光,只愿每天能够承载着教育的温暖和幸福前行!”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