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自媒体行业的飞速发展,不少企业都设置了自媒体运营岗位,但是很多企业的自媒体却没有做出什么效果,不仅不能给企业带来价值,还让企业背上了新的成本负担。这是怎么回事呢?
我们在为许多科技类企业进行自媒体运营诊断和服务过程中,大致总结出如下一些原因:
第一:产品
企业运营自媒体的最终目的,还是为企业的产品或服务做显性或隐性的推广。所以如果企业的产品或服务本身质量不行,达不到业界平均水准的话,投入再多成本,运营人员也是很难把自媒体做好的。线上市场是一个很透明的市场,用户很容易就能找到各种评价或对比信息,那种靠销售个人能力,把梳子卖给和尚的故事,是不可能出现的。自媒体的功用,是解决“酒好也怕巷子深”的问题,而不可能起到点石成金的作用。
第二:平台
五年前的自媒体平台,基本只有双微,阵地相对单一,几乎不存在什么选择困惑。而现在的自媒体平台,对于企业来说,即便微博可以放弃,但大量的兴趣阅读平台,都具备不同程度的自媒体运营价值,包括头条、百家、网易、大鱼、企鹅、一点、搜狐、新浪等等,此外还有一些直播平台、短视频平台、问答平台,以及一些垂直领域的内容或社区平台。而很多企业,还始终固守在订阅号或服务号上,眼看着粉丝阅读率从10%降到了1%,也仍然不准备做出什么改变,维持鸵鸟心态,不懂得与时俱进。
第三:人员
目前在主流自媒体平台上,除了少数进入较早,拿到了流量红利的大V外,其它那些有影响力的自媒体账号,基本上都已经从个人作坊,过渡到机构化运作的状态了。新进入的个人运营者,已鲜有机会再发展起来。而企业自媒体面临的情况也是如此。五年前,也许企业只需要配置一名身兼美工、策划、采编的自媒体运营专员,就可打造出一个像模像样的企业订阅号了。但现在如果还是这样的人员投入,怎能与那些拥有策划、编辑、设计、H5和小程序前后端开发、视频制作、主播、客服、推广以及社群运营等,人员完整、分工明确、专业化和流水线作业的自媒体团队抢流量呢?
第四:运营
早期的订阅号和服务号可以说是兼具拉新与促活价值的。一方面,文章的粉丝阅读率高、转发量大;另一方面,官方对诱导关注的限制也并不非常严格,企业可以通过转发奖励或裂变活动,收获不错的运营效果。可现在的订阅号和服务号,随着文章粉丝阅读率的大幅下降以及对诱导关注的坚决封杀,连促活的价值都降低了很多,就更别提拉新了。可很多企业在自媒体运营的模式上,却没有做出太大的调整,仍然寄希望于一招通吃,没有针对自媒体的价值和功能进行与时俱进的拆分,并通过更有针对性的策略,采取更加灵活的、矩阵式的、组合式的运营模式。
第五:定位
早期,企业基本只是将自媒体定位为自主的品牌宣传渠道、免费广告渠道或客户服务渠道,所以在不少企业中,自媒体运营的职责,是归属于市场、公关或客服部门的。但随着移动互联网眼球经济的发展、随着市场对用户流量价值认知的提升、随着新出现的很多SaaS工具能够帮企业实现线上交易的闭环,越来越多的企业,寄希望于其自媒体,能够承担更多的实实在在的营销职责,并开始发力。在这种情况下,那些仍然佛系运营自媒体的企业,将会严重落后于市场趋势,在与那些采用积极策略运营自媒体的竞争对手的比拼中,逐渐被边缘化。
第六:内容
最后,再说说最关键的问题:内容!企业做不好自媒体,不能全怪自媒体平台对企业所发内容的“嫌弃”或用户群的不精准。现在的很多自媒体平台,都是覆盖全量用户的,且通过持续优化的推荐算法和用户画像,无论对于什么细分领域,对于确实有价值的内容,即便不能确保篇篇都爆,但只要坚持输出,是一定会有效果的。所以最根本的问题,还是企业发布的内容,对用户没有持续的吸引力。有些企业,为了短期内把自媒体运营指标做上去,会找很多捷径,例如花钱买粉买评论买转发、借助一些原创度检测工具拼凑炮制伪原创、找一些不懂本企业技术和产品的自媒体代运营机构炮制可读性极差的水文,或是想尽办法写出既想当婊子又想立牌坊的软文骗点用户,等等。这些手段,也许能取得一时之效,但其实都是在透支用户对企业自媒体的信任,最终企业自媒体的结局很可能将是,未至天堂,已成坟场。
创作不易,欢迎朋友们关注、评论、转发。如商业转载或其它,请联系我。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