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简友广场
如何阅读对写作最有利?

如何阅读对写作最有利?

作者: 鸟游于云 | 来源:发表于2023-04-11 09:56 被阅读0次

          阅读对于写作的重要性怎么强调都不过分。但是我也经常听到身边的朋友说:“书也读过不少,但是大多都记不住”。这是什么原因呢?这是因为没有掌握正确的读书方法,那就是精读。

          什么是精读?所谓精读,就是读了又读,反复地读。毛泽东就是用精读法读书的。像《资治通鉴》他读了十七遍,《共产党宣言》至少读过100遍,《三国演义》读了70多年。《鲁迅全集》、《容斋随笔》也都是他老人家经常喜欢读的书。他也曾对不少人说过:《红楼梦》不读五遍没有发言权。而我们有些年轻人呢,书读一遍之后往往就束之高阁了。我们试想一下,背外语单词读一遍能记住吗?读古诗一遍能背下来吗?如果读书只读一遍,那就绝不会有真正的收获。

          苏东坡说:学者需精读一两书,其余如破竹数节,后皆迎刃而解。前苏联昆虫学家、哲学家、数学家柳比歇夫说:我在青少年时代,我的读书方法使我在某种程度上落后于别人,因为我看的书比我的同志少,他们看书比较浮皮潦草,但是浮皮潦草地看书,有许多精彩的东西消化不了,看过的东西很快会忘记,至于我的看书方法能使我得到十分清晰牢固的印象,所以随着岁月的推移,我的库存要比我的同志丰富得多。朱熹说:读书须是成诵方精熟,今所以记不得,说不去,心下若存若亡,皆是不精不熟之患。

          以上都说明了精读的重要性。我个人的读书方法其实并不科学,为了满足好奇心,我几乎每天都在读书,但是读得太多太滥,真正熟记于心变成自己的东西的不多。但幸运的是,我也精读过几部自己非常喜欢的书,比如《毛泽东选集》、林语堂的《中国人》等等。通过这些,确立了自己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形成了自己的知识体系,为写作打下了比较扎实的基础。

          那么读书的方法确定之后,下一个问题是如何选书?如何找到自己真正喜欢的书? 

          关于选书,首先要听专家的意见,最主要的是尊重自己的感觉。在这方面,我非常认可林语堂的观点,他说:我认为一个人发现他最爱好的作家,乃是他的知识发展上最重要的事情。世间确有一些人的心灵是类似的,一个人必须在古今的作家中,寻找一个心灵和他相似的作家。他只有这样才能够获得读书的真益处。一个人必须独立自主去寻出他的老师来,没有人知道谁是你最爱好的作家,也许甚至你自己也不知道。这跟一见倾心一样。人家不能叫读者去爱这个作家或那个作家,可是当读者找到了他所爱好的作家时,他自己就本能地知道了。关于这种发现作家的事情,我们可以提出一些著名的例证。有许多学者似乎生活于不同的时代里,相距多年,然而他们思想的方法和他们的情感却那么相似,使人在一本书里读到他们的文字时,好象看见自己的肖像一样。以中国人的语法说来,我们说这些相似的心灵是同一条灵魂的化身,例如有人说苏东坡是庄子或陶渊明转世的,袁中郎是苏东坡转世的。苏东坡说,当他第一次读庄子的文章时,他觉得他自从幼年时代起似乎就一直在想着同样的事情,抱着同样的观念。当袁中郎有一晚在一本小诗集里,发见一个名叫徐文长的同代无名作家时,他由床上跳起,向他的朋友呼叫起来,他的朋友开始拿那本诗集来读,也叫起来,于是两人叫复读,读复叫,弄得他们的仆人疑惑不解。伊里奥特说她第一次读到卢骚的作品时,好象受了电流的震击一样。尼采对于叔本华也有同样的感觉,可是叔本华是一个乖张易怒的老师,而尼采是一个脾气暴躁的弟子,所以这个弟子后来反叛老师,是很自然的事情。

          只有这种读书方法,只有这种发见自己所爱好的作家的读书方法,才有益处可言。象一个男子和他的情人一见倾心一样,什么都没有问题了。她的高度,她的脸孔,她的头发的颜色,她的声调,和她的言笑,都是恰到好处的。一个青年认识这个作家,是不必经他的教师的指导的。这个作家是恰合他的心意的;他的风格,他的趣味,他的观念,他的思想方法,都是恰到好处的。于是读者开始把这个作家所写的东西全都拿来读了,因为他们之间有一种心灵上的联系,所以他把什么东西都吸收进去,毫不费力地消化了。这个作家自会有魔力吸引他,而他也乐自为所吸;过了相当的时候,他自己的声音相貌,一颦一笑,便渐与那个作家相似。这么一来,他真的浸润在他的文学情人的怀抱中,而由这些书籍中获得他的灵魂的食粮。过了几年之后,这种魔力消失了,他对这个情人有点感到厌倦,开始寻找一些新的文学情人;到他已经有过三四个情人,而把他们吃掉之后,他自己也成为一个作家了。有许多读者永不曾堕入情网,正如许多青年男女只会卖弄风情,而不能钟情于一个人。随便那个作家的作品,他们都可以读,一切作家的作品,他们都可以读,他们是不会有甚么成就的。这么一种读书艺术的观念,把那种视读书为责任或义务的见解完全打破了。在中国,常常有人鼓励学生“苦学”。有一个实行苦学的著名学者,有一次在夜间读书的时候打盹,便拿锥子在股上一刺。又有一个学者在夜间读书的时候,叫一个丫头站在他的旁边,看见他打盹便唤醒他。这真是荒谬的事情。如果一个人把书本排在面前,而在古代智慧的作家向他说话的时候打盹,那么,他应该干脆地上床去睡觉。把大针刺进小腿或叫丫头推醒他,对他都没有一点好处。这么一种人已经失掉一切读书的趣味了。有价值的学者不知道什么叫做“磨练”,也不知道什么叫做“苦学”。他们只是爱好书籍,情不自禁地一直读下去。

          如果你足够勤奋足够幸运的话,可以比较快地找到自己喜欢的书籍。我少年的时候读书条件并不好,家里除了小人书以外没有什么课外书。但是我又非常幸运,在我16岁那年发现了《毛泽东选集》。1987年~1991年,我又陆续发现了《孙子兵法》,林语堂的《中国人》、尼克松的《领袖们》、《1999年不战而胜》,法国作家特洛亚的《神秘沙皇亚历山大一世》。

          1991年之后,我又陆续发现了《毛泽东诗词鉴赏》、《庄子》、《红色帝国的崩溃》、《莎士比亚悲剧喜剧集》、《鲁滨逊漂流记》、《楚辞》、《古诗三百首》、《元曲》、《豪放词精选》、《声律启蒙.笠翁对句》、《圣经》、《荷马史诗》、《古文观止》、《三国演义》、《聊斋志异》、《正说中国350帝》、《论语别裁》、《菜根谭》、《培根论说文集》、《厚黑学》、《演讲口才经典范文百篇》、《山坳上的中国》、《十字路口上的中国》、《六次危机》、《影响人类历史的100个历史名人》、《毛泽东传》、《毛泽东的中国及后毛泽东的中国》、《临危受命~丘吉尔》、《舌战大师丹诺自传》、《苏东坡传》、《毛泽东和中国文学》、《斯巴达克斯(图画版)》、《红星照耀中国》、《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等等,这些书我都读过两遍以上,其中林语堂的《中国人》读了三遍,《毛泽东选集》读过五遍。正是因为有了这些积累,我才变成了今天这个样子,好也罢坏也罢,都是自我教育、自我反省的结果。

          找到了自己喜欢的书以后,怎么读呢?其实就已经不是一个问题了。林语堂说: 这个问题解决之后,读书的时间和地点的问题也可以找到答案。读书没有合宜的时间和地点。一个人有读书的心境时,随便什么地方都可以读书。如果他知道读书的乐趣,他无论在学校内或学校外,都会读书,无论世界有没有学校,也都会读书。他甚至在最优良的学校里也可以读书。曾国藩在一封家书中,谈到他的四弟拟入京读较好的学校时说:“苟能发奋自立,则家塾可读书,即旷野之地,热闹之场,亦可读书,负薪牧豕,皆可读书。苟不能发奋自立,则家塾不宜读书,即清净之乡,神仙之境,皆不能读书。”有些人在要读书的时候,在书台前装腔作势,埋怨说他们读不下去,因为房间太冷,板凳太硬,或光线太强。也有些作家埋怨说他们写不出东西来,因为蚊子太多,稿纸发光,或马路上的声响太嘈杂。宋代大学者欧阳修说他的好文章都在“三上”得之,即枕上,马上,和厕上。有一个清代的著名学者顾千里据说在夏天有“裸体读经”的习惯。在另一方面,一个人不好读书,那么,一年四季都有不读书的正当理由:

          春天不是读书天;夏日炎炎最好眠;

          等到秋来冬又至,不如等待到来年。

          那么,什么是读书的真艺术呢?简单的答案就是有那种心情的时候便拿起书来读。一个人读书必须出其自然,才能够彻底享受读书的乐趣。他可以拿一本《离骚》或奥玛开俨的作品,牵着他的爱人的手到河边去读。如果天上有可爱的白云,那么,让他们读白云而忘掉书本吧,或同时读书本和白云吧。在休憩的时候,吸一筒烟或喝一杯好茶则更妙不过。或许在一个雪夜,坐在炉前,炉上的水壶铿铿作响,身边放一盒淡巴菰,一个人拿了十数本哲学,经济学,诗歌,传记的书,堆在长椅上,然后闲逸地拿起几本来翻一翻,找到一本爱读的书时,便轻轻点起烟来吸着。金圣叹认为雪夜闭户读禁书,是人生最大的乐趣。陈继儒描写读书的情调,最为美妙:“古人称书画为丛笺软卷,故读书开卷以闲适为尚。”在这种心境中,一个人对什么东西都能够容忍了。此位作家又曰:“真学士不以鲁鱼亥豕为意,好旅客登山不以路恶难行为意,看雪景者不以桥不固为意,卜居乡间者不以俗人为意,爱看花者不以酒劣为意。”

          习近平同志在陕西农村下乡时,一边放羊一边读书。白天干了一天活之后,晚上在窑洞里经常点着煤油灯读到半夜。

          曾国藩说:读书先立志。有了自己的志向,也就有了读书的动力。我是觉得,一个人有了志向,再找到自己特别喜欢的书以后,他是舍得去睡懒觉的,也不会舍得把时间花在无意义的社交和打牌上。也有的同志说,有些小说我读起来不困难,但是让我读政治理论著作,我往往觉得太枯燥读不进去。如果是这样的话,我只能说作为一个税务干部、作为一个公务员你很不幸,很不幸你不喜欢读政治理论著作。

          不喜欢读政治理论著作,我分析主要有两种情况:一种是自己没有真正地读过,“听说”比较枯燥,于是自己也就相信了枯燥,心安理得地不去尝试。二是没有立下真正的志向。

          我觉得,如果你有真正的愿望去了解这个世界,如果你真心地关心祖国的前途和命运,如果你真想学点真本事,你不向习近平学习,向谁学习呢?你不向毛泽东学习,向谁学习呢?关于这个问题,我在为“青年理论学习小组”搞讲座的时候专门谈过,今天不准备展开。我个人的体会是,如果你是真心想学好机关公文,那么你就去读《毛泽东选集》,以及习近平同志的著作。这样做了以后,你就把自己放在公文写作的保险箱里了,就绝对不用担心自己写不好机关公文了。如果你想具备一定的文学创作水平,你就按照自己的兴趣广泛地阅读吧,在此基础上,认真地精读几本书,从而建立自己的思想和知识体系,你基本上就可以做到兵来将挡水来土掩了。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如何阅读对写作最有利?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eedpd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