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寒假的当天晚上六点左右,蒋胜利跟韩静和孙子夕她们一起打了一辆出租车。到火车站后他去买了一张站台票,然后顺利地把她们送上了火车。
蒋胜利拉开羽绒服的拉链,透过车窗看到她们开心地朝他笑着,并挥手告别。蒋胜利朝她们挥了挥手,看着火车慢慢远去,逐渐消失在灯火后面的黑暗里。
第二天上午,平时喧闹的校园一下子安静了下来,只有三三两两还没离开的学生。北风呼叫的声音嚣张了许多,空荡荡的校园也变得冷峻起来,
蒋胜利走出宿舍楼门口,左手提着一个黄蓝双色的行李包,用右手把外套的拉链往上拉了拉,然后快步朝学校大门口走去。
快到中午的时候,他下车后走了十几分钟就到了大姐家。大姐家门口是他从镇上到自己家的必经之地,每次来回学校他自然得把这里作为一个温暖的驿站。
看到他回来了,大姐很开心,并关切地问了他一些情况。他没有见到大姐夫,大姐说他忙着去找那些盖房子的人家要账去了,还要把要回来的钱分给跟着他干活的人。
大姐夫这几年拉了一帮人,平时专门替人家盖房子,也就是当起了包工头。由于他一直办事可靠,为人也很实在,因此找他干活的人也越来越多。
蒋胜利上次回来时就听说大姐夫和他二哥联手承包了镇上主街里的翻建工程。那整条沿街的老供销社房子要全部拆掉,然后盖成下面是门店,上面是住宅的两层楼。
那条老街给他留下了深刻的记忆,从北向南长长的一条街,街东边的房子以前都是作供销社用的。有的门里是卖农具的,有的是卖化肥农药的,也有卖书本文具的。
那时买东西只能先站在玻璃柜台外面看,各种东西都标着价格。看好后要买了得让里面的售货员帮你拿出来,售货员只能让你赶紧看看然后就催着赶紧交钱。
那时很多人都觉得当售货员很了不起,不管卖的是啥都是吃商品粮的。干爷爷家的小女儿就是托人找关系接了她爸的班,当起了卖化肥的售货员。
记得她上班没多久,就开始在村子里跟人说起普通话。很多人表面上不说啥,背后很看不起的说她拽的连说话都开始撇起来了。
那条街直到现在临近年关的时候,街道两边和当中都是卖货的,剩下的地方挤满了买东西的人。卖东西的人吆喝着,买东西的人大声地砍着价,还有叫骂的,哭闹的,吵闹得不可开交。
这农村人快过年了,家家都要去街上买回很多东西。从街这头挤到街那头,一边挤一边买,然后再挤着买回来。一个来回就是一上午,顺利的话可以背着东西回家了,有遗忘的还得赶紧回头再添置点。
原来单层的供销社老房子不行了,破旧得跟不上时代的步伐了,必须得拆掉重盖。好在是在原址上翻建,这样还能维持街道的大体样子,也能留住人们对老街的感情。
大姐夫上次告诉蒋胜利,这次翻建后他准备少分点工钱,抵一套门面房回来。
这样上面一层自己住,下面的门面要么自己用来卖东西,要么租给别人,蒋胜利也觉得这样挺好,不管怎样都可以改善他们的生活。
未完待续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