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红楼是一部奇书,不同的人、不同年龄读,从里面能看到不同的东西。
鲁迅说:“经学家看见《易》,道学家看见淫,才子看见缠绵,革命家看见排满,流言家看见宫闱秘事。”
但对于绝大多数并不是这家那家的普通人来说,更多的是一千读者眼里,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的效果,东西方的国度通用。
因此,人们年少时初读红楼,读到的是不食人间烟火的宝黛爱情,那时候青春的时光,伤春悲秋,一腔幽情翻腾卷涌,极易沉入情思绵绵的缱绻温柔,最向往的就是这样不染尘埃的爱情,凡是与之有关的内容就细细品读,其他章节都是一带而过。
长大后再读红楼,有了许多见闻阅历,懂了许多世故尊辱,尤其是遭到了社会的毒打,碰到了南墙,撞破了头,一颗纯净的心蒙上了人生的沧桑,于是在那些被忽略的红楼章节里,便读到了世态炎凉,人情冷暖。
于是,对于“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这首对联,便有了全新的深深的感知。它不仅在七十多岁的刘姥姥身上酣畅淋漓地体现出来,而且,还在年方十八岁的贾芸身上展示出来。刘姥姥是阅历丰富的老寡妇,早就对社会和生活看得贼精贼精。而贾芸小小年纪却人情练达,世事洞明,就不能不令人感叹了。从他对凤姐动了一番心思而顺利谋到大观园监督花草树木工程一职上看,他也许智商算不上奇特,但是,情商,却是倍儿棒,简直爆表。
二
贾芸,与贾宝玉一样,同是贾府后辈,从名字来看属于草字辈,跟贾蓉是一辈的,比宝玉低了一辈,但身份却跟宝玉、贾蓉差了十万八千里。
书中凤姐儿两口子提到贾芸时都称他为“西廊下五嫂子的儿子”,下人称他“廊下二爷”“廊下的芸哥儿”。然而此二爷非彼二爷,贾芸显然不是贾府嫡系子孙,跟贾瑞等一样属于贾府旁支。
虽然顶着个贾姓,贾芸的日子并不好过,从他第一次见到宝玉的自述中可知:贾芸父亲早逝,他与母亲相依为命,家中光景并不好过。
而贾芸的母亲,似乎不像书中其他贾家媳妇一样能说会道,善于奉承,就像贾芹母亲一样在凤姐儿跟前能说上话儿,想要在贾府谋个差事,贾芸只有靠自己。
虽然有一个舅舅,却是个“不是人”(卜世仁)的货色,贾芸有困难去求舅舅,舅舅非但不帮,还冷嘲热讽,一顿奚落,令贾芸灰心烦恼。家徒四壁,没人帮忙,可日子还要往下过,过日子就得有稳定的收入或者掘得第一桶启动资金,怎么办呢?
三
其实,困窘的现实逼迫贾芸早早就开始为未来进行了算计,但是他毕竟年纪轻阅历有限,对贾府的关系学认识尚浅,所以一上来就走了弯路去求贾琏帮忙,而不知道真正掌握实权的人是凤姐儿。这对于一个涉事未深的毛头小子来说,实属正常。不仅贾芸,就是现在的我们,也常常陷入这一迷宫里。往往烧了许多高香,可到头来却发现烧错了,白白费了许多心机,花了许多冤枉银子。
在二十三回贾琏第一次贾琏向凤姐推荐贾芸之前,贾芸已经找过贾琏两三次,贾琏答应帮他找份差事干。
从这里也可以看出贾琏与凤姐儿行事风格的不同:凤姐帮人从不把话说死,以防事情有变落人埋怨,不到最后一步绝不答应别人;而贾琏却是先答应下来再去做事,事情有了变化承诺就会落空,所以给人不靠谱的感觉。
这不,刚刚有了一个看管沙弥道士的好差事,就被凤姐儿给抢走了,贾琏又一次食了言,谁叫这位琏二爷是个惧内的主儿呢,加上当时小夫妻正在恩爱甜蜜之时,贾琏就把贾芸的事推到一边。
为此贾芸不得不再一次来求贾琏。
第二十四回贾芸来找贾琏,恰好遇上宝玉。面对宝玉的调侃:“你倒比先越发出挑了,倒像我的儿子”,贾芸展现出他伶俐乖巧的一面,他笑道:
“摇车里的爷爷,拄拐棍儿的孙子,虽然年纪大,山高遮不住太阳。只从我父亲死了,这几年也没人照管,宝叔要不嫌侄儿蠢,认做儿子,就是侄儿的造化了。”
宝玉之言本来只是富贵公子的玩笑话,贾芸却借机拉近了关系,为日后有求于宝玉事先铺了路。虽说是恭维之词,也不乏心酸之情;尽管做小伏低,却也不违叔侄辈分。从此,贾宝玉便未婚就有了一个比他还大四岁的“儿子”。而且,这“儿子”特孝顺,后来偶得一盆白海棠,便急急忙忙拿来孝敬贾宝玉这个“父亲”,并附有一封信,开头便是“不肖男芸恭请父亲大人万福金安”,叫人绝倒。这表明了什么?高情商。与刘姥姥见了王熙凤是在地下早已拜了数拜一样,虽然卑微,但对于身处困境之人,难道你还能挺着腰板梗着脖子去寻求什么尊严吗?
贾芸是个聪明人,从贾琏三言两语就看出了事情屡试不成的原因,明白自己走错了方向,回来的路上就转变了策略,放弃贾琏转而求靠凤姐儿。
贾芸深知凤姐儿不比贾琏,求贾琏可以直说,求凤姐儿就必须下一番功夫。
我们看贾芸下了什么功夫。
四
他首先去求开香料铺的舅舅赊冰片、麝香各四两,结果碰了一鼻子灰,什么也没拿到。
柳暗花明又一村,无计可施之时贾芸却偶遇醉金刚倪二,不想泼皮破落户倪二这次仗义疏财,主动借给贾芸几两银子,还不要利钱,解了贾芸的燃眉之急。
贾芸的好运气不是凭空而来,倪二肯借给他钱,一来因为醉酒,二来必定跟贾芸平时言行有关。即便醉酒,倪二也尊称贾芸一声“贾二爷”。脂砚斋旁批:可知芸哥儿素日行止是“金盆虽破分量在”。
即便家境贫困,贾芸也没有失了身份和气节,即便倪二这样泼皮,也不敢小瞧贾芸。
最让人佩服的是贾芸的一副好口才,可谓“见什么人说什么话”,无论是面对泼皮倪二,还是面对泼辣的王熙凤,或者是富贵公子宝玉,都随机应变,应对自如。
在他口中,倪二是“有胆量有作为的人”,自己是“无能无为的人”,一顶高帽戴到了倪二头上,既奉承了倪二,也表达了感谢。
见到王熙凤,贾芸更把自己会说话的本领发挥到了极致。
贾芸深知凤姐儿“喜奉承”“爱排场”,见到凤姐儿赶紧恭恭敬敬上去请安。
想必贾芸和凤姐儿平时走动不多,所以凤姐儿正眼也不看,仍旧往前走。贾芸不气馁,进一步套近乎,说母亲时常记挂婶子,怜惜婶子身体单弱,佩服婶子料事周全,一般人比不上。
这番奉承话一下说到了凤姐儿心坎上,让她“听了满脸是笑,不由得止住了脚步”。
紧接着,贾芸乘胜追击,献出了冰片麝香,明明专门借钱买的,偏偏说是朋友送的,说得有鼻子有眼,不由人不信。
凤姐儿何等聪明,何况贾琏事先已经把事情给她兜了底,贾芸这些小把戏怎么瞒得过她的火眼金睛?
可是贾芸这番话说得极其入耳入心:“若说送人,也没个人配使这些……想来想去,只孝顺婶子一个人才合适”,听得凤姐儿“又是欢喜”“又是得意”。
加上现在正是要办端阳节礼,采买香料、药饵的时节,再说也答应了贾琏给贾芸一份差事,于是凤姐儿便顺水推舟收下了贾芸的礼。收了礼就意味着事情有了希望,果然第二天凤姐儿就把监督种花草的差事给了贾芸。
五
贾芸送礼这一段堪称人情练达的经典,看起来不过三言两语,其中却大有文章。
贾芸之所以能成功攻下凤姐儿,首先得益于他善于观察,细致筹谋。他不仅知己知彼,抓住了凤姐儿爱奉承的特点,还抓住了端阳贾府准备节礼的时机。
其次,贾芸深谙说话的艺术。
求人办事,会说话可以当钱花。红楼里不乏会说话的人,头一个就是王熙凤。聪明人才会欣赏聪明人,正因为凤姐儿会说话,才特别欣赏会说话的人,贾芸、小红都是因为会说话才入了凤姐儿的法眼。
冰片麝香虽然贵重,贾府也不是买不起,难得送礼人说话入耳入心,贾芸一番入情入理又不乏溢美的说辞,终于攻下了凤姐儿的防备,为自己成功掘得生活的第一桶金。
所有的成功都不是偶然的,成功从来都青睐有准备的人。像贾芸这样脑子灵活会说话、办事不怕困难肯想办法的人,他不成功谁成功?
情商,有时候是会激发智商的。所以会激发,是因为一个高情商的人,会抛开所有的世俗偏见、约定俗成,剑出偏锋,说常人难以启齿的话,拍常人难易察觉的马屁,挠最易直达痒处的地方,想不成功都难。
他们就像生长在墙角的藤蔓,出身低微却不自轻自贱,善于利用一切机会,凭着洞明世事,人情练达的指引左盘右旋,在社会的夹缝中争取阳光雨露逐渐强大起来。果然如白海棠一样“蘅芷阶通萝薜门,也宜墙角也宜盆”。
这样的人,大智若愚,忍辱含诟,貌似卑弱,其实,有高情商的支撑,他们才是生活的真正的强者。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