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政府又重申了保护校园内孩子人身安全的法案,这是对人权保护的进一步措施,而近年来校园欺凌率的不断降低,也证明了我国的措施取得了巨大的成效。
自从2014年起我国开始重视校园欺凌的问题,校园欺凌曾对中国的孩子们造成了巨大的实质伤害或是心理上的负担,而更有偏激者主张通过让孩子变得凶起来来防止被欺凌,这也进一步恶化了这个问题。
后来,我国真正完善了落实了处理校园欺凌的对策,做到了制度上,学校上,家庭上三位一体的保护措施。降低欺凌负责人年龄,学校及时上报欺凌事件,通过规范行为和加大惩罚力度的方式遏制校园欺凌,以一种不伤害,不改变无辜孩子个性的方式减小欺凌率,应该说是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为何以暴制暴的方式行不通呢?让自己的孩子强势起来无疑是十分的有效的,但也使孩子在人格上发生了改变。被欺凌者一般有着自己本身的一些特征:如性格内向阴郁等,而他们人格的强势会导致暴力心理,从而从被欺凌者转形成了欺凌者,而这种转变在他们进入社会之后还会保留,转型前后的性格夹杂在一起,就有了报复社会的冲动。
目前国家处理校园欺凌所用的是另一种性格转型,即从暴力人格引导转向非暴力的一面。校园暴力的发生往往起源于观点的不同,因此对于孩子的观点包容性的训练将成为重中之重。训练孩子理性的分析和尊重他人的观点成为解决欺凌的方法之一。而在改革开放的潮流中,我国对包容技能的训练取得的成就为世人瞩目。
此外,处于集体之中的孩子们因为性格索然或是好玩而对他人的外貌进行嘲笑也常常是引发欺凌事件的导火索。在现在这种存在所谓的“利己主义者”的社会中,没有太多的人允许他人践踏自己的自尊。针对这点,我国近期也在通过各种方式广泛宣扬社会正能量和与人和善之类的观念,在建设美好社会的同时,这大大的让同学之间的关系得到了改善。
通过政府、社会、学校、家庭多方联动,最大限度的降低了校园欺凌事件的发生,这为孩子们的身体心理上的安全提供了巨大的保障。而在集体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复杂的,校园欺凌还会以各种隐蔽的形式发生着,保护青少年远离校园暴力的道路任重道远。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