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很荣幸站在这里跟大家分享我的读书感受。在故事的三位主人公中,齐桓公带给我最深的思考。他之所以能够九合诸侯,一匡天下,是因为其自身有着虚怀若谷的品质和临危不乱、运筹帷幄的伟大胆略和英雄气概。
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君子能成大事,其关键在于自身。若是如孔子般把桓公成功的原因归结于“管仲之力”,或者如司马迁般归结为“鲍叔能知人”,则有些离弦走板了。
桓公的智慧,在于其“衣钩误射,诈死而逃”的临危不乱。
齐国的公子纠与公子小白争夺君位,管仲用箭射中小白的衣带钩,小白假装吐血而亡逃脱。读罢,我惊叹桓公在生死攸关的时刻还能保持如此的冷静和细致。他定是个胸怀大志之人,否则怎会假意中箭也要东山再起。君子的成功靠的不仅是长久的韬光养晦,更是始终不渝地坚守鹄的。只有秉着持之以恒的精神,才能做到“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才能做到“定乎内外之分,辩乎荣辱之境”。
桓公的智慧,在于其“不计前嫌,重用管仲”的贤达大度和知人善任。
历朝历代有周文王对姜子牙——愿者上钩,有西汉刘邦对诸葛孔明“三顾茅庐”,有唐代李世民虚怀纳谏、广开言路,有北宋王安石“宰相肚里能撑船”。回头观望,千年前的桓公便能够做到仁爱宽厚,推己及人,做到孔夫子口中的一个“恕”字,着实令人敬佩!
他更明白人才对于国家的重要性。“致天下之治者在人才。”正如后世唐太宗见到新科进士们从端门列队而出时感慨的一句“天下英雄皆入吾彀中矣!”桓公也是惜才爱财善用人者。他深知“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用人之长,不挑人之短。善用人者,无不可用之人”于是他放下对管仲的成见,重用之,使其辅佐自己成就霸业。
有言道:“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鉴,可以明得失。”眼观当下,齐桓公求贤的故事依然具有现实意义。学习他的冷静自持、临危不乱,能让我们更好的适应日新月异的新时代,做到与时俱进、推陈出新;学习他的虚怀若谷、宽以待人,能让我们更舒服地与同学、朋友相处。
只有做到临危不乱、虚怀若谷,才能在错综复杂的现实社会中纵横捭阖,应付自如。
我的发言到此结束,感谢大家的聆听!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