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认识惯性力
生活中我们都会在一些时候设立自己的小目标,比如坚持跑步、每天背20个英文单词、练字等等。在初期大多数人都坚持得很好,然而过了一段时间,这些小计划就会因为这样或那样的原因偏离自己的预定设想,最终无可例外地走向夭折。一段时间过后我们发现该减的肚子依然鼓鼓囊囊,该练得字依然歪七扭八,看美剧依然要靠字幕……我们为自己的放弃懊悔却又无可奈何。结果如何呢?我们陷入了定目标、中途放弃、再定目标、中途放弃……周而复始的死循环。以至于一部分人对此习以为常——算了,还是照原来的样子过吧。
究竟是什么原因使我们如此容易放弃呢?这其中有一个叫惯性力的东西在起作用。物理中的惯性很好理解,不受外力的情况下,物体总是保持着原来的运动状态。生活中同样存在这样的惯性力。当你试图对某些东西做出改变时,惯性力会不知不觉中将你拉回原来的轨道。
这些惯性力会以总总形式在不同时刻来体现。比如总是晚起的你制定了一个每天早起跑步的计划。第一天、第二天你都很顺利起来了。第三天,你的热情没那么高,赖了一会儿起床。第四天,由于前一天晚上看球赛太迟,于是你给自己暂停了一天。第五天,不巧,你感冒了,于是不得不暂缓这一计划。之后呢,你把这个事情忘得一干二净,还是和原来一样睡到很晚才起。
在这个例子中,球赛导致的倦意、感冒都是惯性力的体现,它们都将你拉回了原来的轨道,导致计划的失败。
二、走出自我放弃的怪圈
有人说:“我受够了这些不好的惯性力,简直让我抓狂,我该怎么办呢?”我想以下几个原则或许可以提供一些参考。
1.克服惯性力的最好办法是建立新的惯性力
如果你认为惯性力都是不好的,那就大错特错了。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如果这个惯性力能够让你持之以恒做一件有价值的事,那么这就是好的惯性力。要克服旧有惯性力(注意,这里用的是克服,而不是打破。两者有很大不同。),最好的办法是建立一个新的惯性力。比如你想克服众人面前一开口说话就紧张的惯性。那么不妨先建立一个在陌生人面前健谈的惯性,然后在此基础上将这一惯性扩大到陌生群体。
2.迂回战术不失为克服的好战术
如果你觉得的克服旧有惯性力的动力不足,大可以采取迂回战术增加你的能量。比如,你想早起背英文单词,那么就从不同侧面增加你的动能。比如说,有个很帅很帅的boy总是早起在操场跑步,你非常想看到他。这个能量貌似比起床背英语的动能更大一点,那么你就利用这个机会让自己早起,去看帅哥的同时带上一本单词书吧。过几天你会发现,你已经习惯到操场背单词了。当然,这只是提供思路的一个例子。记住,正面不行,那就从侧面迂回吧。我们的所有措施是为了达成最终目的。
3.关注时间效应而非力度效应
惯性力的形成更有赖于时间效应而非力度。在制定目标的初期,更小的强度意味着受到原来惯性力的影响更小。比如,每天背五十个单词,这个目标的强度很大。意味着你要付出很大的意志或者找到足够强的动力源去侧面迂回。如果我们把它改成每天背五个单词或者三个单词,那就简单多了。当一段时间过去以后,你的脑中已经形成了每天要背单词的惯性,如果不这么做仿佛一天中少了什么。恭喜,新的惯性已经形成,在此基础上缓慢增加强度是轻而易举的事。
4.贪心是你必须改正的弱点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