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文字:满阶梧桐
《南京 6 - 老浦口》
今夏女儿回南京算是临时决定, 因为她在学校里申请了几项暑期的活动, 我们等她确定了不参加后才给她订了回宁机票。
小妹已经有很多年没有见过我女儿了。如果再错过今年, 也许又要等几年。 所以小妹去而又返, 只为了见见我们家的小姑娘。 小妹一向是个很洒脱自在的人,虽然坐飞机飞来飞去地很辛苦, 但是在小妹的脑子里从没有麻烦这个词。
老浦口, 之所以被称为老浦口, 是它确实很老啊。 元朝时这里被称为浦子市, 或浦子口。
明太祖在南京建立明朝后, 曾巡视江北, 他发现江北地势比较险峻, 是南京北面“扼抗南北,钳制江淮”的军事重镇。 遂修建“浦子口镇”, 这就是“浦口城”, 以此来加强都城的防御。 建城同时修建城墙与城门,其中金汤门及所在小镇被成为金汤镇, 坊间俗称“浦镇南门”。
就在这个浦镇南门, 有中国较早的和较大的火车车厢生产工厂, 全名是: 浦镇车辆工厂。 名不见经传的小小浦镇南门因为有了这个工厂而被嘱目。 现在在高速列车和地铁上, 常能看到“浦镇车辆厂制造”的字样。 还有过去的双层客车也是出自这个工厂。 这个厂子在4*9年之前就已经存在了, 它的前身是津浦铁路机厂, 创建于1908年。那时候, 沿着津浦铁路线, 就是从天津到浦口的火车线, 沿线有很多工人和工厂。 小浦镇上当时就住着大量的铁路工人,有“龙虎巷民国建筑群”, 直至今天, 已经一个世纪过去了, 仍能找到那时的痕迹。 十几年前, 城市改造时, 浦镇南门也拆除了大量老旧房屋, 后突然嘎然而止, 有传言说, 要保留浦镇南门原来的样子, 被拆掉的部分还要恢复。 可是啊可是, 传言只是传言, 小浦镇南门老区既没有继续拆, 也没有重新建。 现在的浦镇南门有点混搭的样子, 外围都是新建的, 一副摩登大城的节奏, 原先的浦镇南门却是破烂不堪。
浦镇南门是我母亲年少时住过的地方, 她在那里读完了中学, 之后便离开了, 先到了浦口, 之后就是南京城区。
母亲对浦镇南门是有感情的, 她的这种感情很像在多伦多生活的我对于南京的情怀。 母亲中风之后, 腿脚就不方便了, 后来她又摔断了股骨头, 她连走路都走不稳, 就更不可能到浦镇南门那里去走走逛逛了。
小妹打电话回来说:5月31日, 她会开车带母亲去浦镇南门, 也让我女儿看一眼外婆少年时生活的地方。 母亲得知后非常高兴。
女儿也有点兴奋, 问我浦镇南门可有什么景点。
我摇摇头。 说: 虽然是个很古老的小镇, 但那里真没有什么, 你可千万不要有过高的期望, 那里仍是半个世纪前的样子。
没有想到, 我的话竟激起女儿的想像: 半个世纪前! 天呢, 我还能与半个世纪前的时光有碰撞! 这太不可思议了。
我赶紧解释: 不, 不, 这个世界上没有什么时光隧道。 我就是想告诉你, 浦镇南门是个很小的镇子, 有一家工厂,离你现在的生活很远, 它又旧又破。
谁知我的话没有进到她的脑子里, 她还在异想天开: 半个世纪前的中国人是怎样生活的呢!
虽说是无用功, 但是我还得说: 小姑娘, 请停止你的想像吧, 浦镇南门就像多伦多的 Dawes 路。 它同样是2024年, 就是脏点儿。
5月31日上午, 小妹开车带着我们一起前往浦镇南门。 首先要穿过江底隧道, 这些年来, 南京开辟了好几条江底隧道以此来连接江南与江北。 出了隧道, 立即就上了高速, 向着东北方向驶去, 浦镇南门离南京市区有着不算短的距离, 50分钟后, 我们到了老浦镇的大街: 龙虎巷。 小妹停下车, 说: 我们该吃早饭咯。 浦镇南门有几家网红的路边小吃店, 只是啊, 看上去卫生堪忧哦! 因此被戏称为:苍蝇馆子。
这是家面馆, 小妹先去买面, 让我们找地方坐下等。 女儿看着店铺里的桌子板凳都油不啦叽的, 问我: 能坐吗? 会不会把衣服弄脏了。 她的话音刚落, 又自己释怀地说: 脏了就脏了吧, 然后好让姑姑给我买新的。 (小妹让女儿叫她姑姑, 她觉得叫姑姑才够亲。)
面来了, 好大的两碗面, 名为“全家福”, 就是里面有各种肉和菜。 足够我们5个人吃。 隔壁有家猪头肉店, 是十里八乡极有名的, 小妹又买了一包猪头肉。 女儿一听是猪头肉, 立即拒绝食用。 除了她,我们4个人都吃得好香。 女儿看着我们吃, 她一个劲地摇头、 皱眉。
往龙虎巷里面走, 路边停了车, 巷子太窄, 于是我们便徒步走下去。母亲很兴奋, 她要去见见她少时的同学, 父亲用轮椅推着她在青石小巷里咕咚咕咚地走着。 我带着女儿走另一条小路, 虎山街。 路边的房子歪歪扭扭, 仿佛一碰就会倒了一样, 小路边更是让人不忍看。
虎山街32号,这是个独立的院子, 不算小, 横着三间屋, 竖着三间屋,和前排屋子的后背一起围成了个四方的院子。 母亲少时就是住在这个院子里, 院西侧围墙下, 原先是个花圃, 我的外公还在世时, 这个花圃里种了不少玫瑰和月季, 月月有花开,给小院子增添了一些闲适之意。 夏天时, 一家人会在院子里吃晚饭、 饭后纳凉, 我外公会教几个表哥英文, 给他们讲讲文法, 陪他们练练口语。 我外公是山东人, 平时说起话来, 那可是一口浓重的山东腔啊。 但是他说英文, 却是标准发音, 几个表哥都因此受益良多。 除了英文, 我外公还要查看几个表哥的国文, 哎, 就是语文。 让他们把作文拿给他看。 不论是英文, 还是国文, 大表哥都不喜欢。 大表哥辞世时, 我姨妈伤心极了, 那年我才刚小学毕业。 两年后, 我外公也乘着仙鹤西去了。
此时, 院子的门是紧锁着的,这里早已没有人住了。 曾经的朱红的木质大门不知是何时换成了铁皮门, 颜色虽然鲜艳, 却没有什么生气。我从门缝向里睥睨, 很多很多年前, 几个表哥玩耍的院子里堆有些垃圾。 走吧, 女儿催促着我。
浦镇南门, 真没有什么可看的。 这附近还有坐山, 名为大顶山, 我的外公外婆和大表哥都葬在这山下, 十几年前, 城建开发, 让迁坟, 如今,我也不知道他们在哪里。
女儿想离开这里, 她的脸上、 手臂上, 还有脚腕处都被蚊子叮咬了, 鼓起了红包包。 我们赶紧离开了虎山街, 往小妹停车的地方去。 从前浦镇南门就是灰蒙蒙的, 现在依然如此。
浦口, 跟浦镇南门挨得挺近的, 从前骑自行车, 只需半个小时就可到达。 浦口, 是我和小妹少时生活的地方。 那时父亲在浦口区政府大院里工作, 我们就住在政府大院后面的宿舍区。 马路对面是医院和浦口公园。
小妹把车子径直开到浦口公园门外, 停下, 说: 你们可知道, 现在的浦口公园非常漂亮。
我们走进去一看, 果然景色宜人。 草木都修建得很是别致, 园子管理得紧紧有条。 公园里湖光水色, 柔波荡漾。 竹林青翠, 轻盈有仙意, 杉林挺拔, 高耸筛阴翳。 湖心亭一直都在, 就是这个湖心亭, 我小的时候, 就是从这个亭子边滑落到湖里的。 今天回想起来, 当时的画面仍很清晰, 我从湖里爬上来, 小裙子湿透了, 好在是盛夏, 很快就干了, 一点都不影响我继续跟小朋友们玩。
离浦口公园不远就是浦口码头和浦口火车站, 它们是紧连在一起的, 它们都是有着百年历史的地标。 浦口码头是江北轮渡的停泊处, 没有江底隧道的时候, 浦口浦镇的人都是从这里摆渡到南京市区的。 浦口火车站就是津浦线的最南一站, 早已停止使用了, 当时是英国人修建的, 是目前保存最完好的老火车站, 被网上的人成为“文艺火车站”。 孙中山的灵柩从北京运到南京时, 走的就是津浦线, 浦口火车站前有个停灵处, 然后从浦口码头过江, 走中山路, 经过挹江门, 直到中山陵。 就是这个浦口火车站, 朱自清的一篇《背影》让它成了世人几十年的想像与惦记。
在浦口火车站附近的一面墙上, 我看到一幅巨幅广告, 只写了四个字: 中国浦口! 这真的让我有一点点惊叹, 惊叹浦口的勇气, 惊叹浦口的雄心, 惊叹浦口的期望。 既然目标依然明确, 那么就努力吧, 加油吧, 让浦口成为真正的“中国浦口”。
在浦口, 我们去拜访了一位“老神仙”, 是一位老太太, 已经98岁了, 生活自理, 完全不是问题。 她曾经是浦口镇的镇长。 当年我父亲在政府大院里工作时, 她也在那里。 她见到我父母时开心极了, 把她的好吃的东西全搬了出来, 给我女儿吃。 她跟我们聊天, 思维清晰、 有条理, 语速不紧不慢, 全跟得上,时不时地, 她还说会句笑话。 她精神矍铄,讲起从前政府大院里的老人老事, 如数家珍, 她全都记的清楚,几乎没什么错漏, 所以我称她“老神仙”。
离开浦口前, 我们又去了一家苍蝇馆子: 大喜馄饨店, 至于环境我就不描述了。 来这里吃馄饨的人也都不讲究, 没座位了就站着吃, 靠着墙吃, 还有人端着馄饨碗蹲在门口吃, 反正啥吃相都有。 不知道是不是因为网络宣传的效果, 3碗小馄饨, 得60多块, 我们5个人, 小妹又跑去隔壁买点别的食物, 女儿喜欢那种小小酥酥的天桥烧饼, 又买了10个。 苍蝇馆子不是应该物美价廉嘛!
我们再一次穿过江底隧道, 那是往回走, 回家了。 一路上, 母亲说了好多羡慕老神仙的话。 母亲的腿不好, 要坐轮椅, 得让父亲推着, 所以她很少出门。 可跟老神仙相比, 她不禁神色黯然。 我和小妹少不得要多说几句宽慰她的话。
2024.05.31
——感谢阅读——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