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看过余华的《活着》和《许三观卖血记》,感觉他笔下的世界永远是黑暗的,阳光永远照不到那里。那时就已经心生想法,就算为了自己的心情,以后也不会再看余华的作品。怎奈阴差阳错,我把Kindle借给了一位好朋友,她说我Kindle里面的《第七天》这本书很好看,她看完后很震撼,推荐我也看看。恰巧那段时期公司不是那么忙,每天都能按时下班,我就利用下班时间看起了这本书。看完后,整个人有些抑郁不得解,开始查这是谁写的,看着作者的名字,我久久没有回过神来。
没错,《第七天》的作者就是我之前说的不会再看他文章的那位——余华。
时隔多日,如今突然想起这本书,第一反应是想起书中的几句话:
我对他说,走过去吧,那里树叶会向你招手,石头会向你微笑,河水会向你问候。那里没有贫贱也没有富贵,没有悲伤也没有疼痛,没有仇也没有恨……那里人人死而平等。
他问:“那是什么地方?”
我说:“死无葬身之地。”
阴阳两隔,逝者如何得知生者的境遇,以此为主题的小说并不多见。而余华的新作《第七天》,却以此为切入点,通过一种宗教式的忏悔情愫充满着全书中每个逝者的灵魂,也让读者更深地懂得生命的价值。
《第七天》中的故事都似曾相识,很多来自于曾引起媒体和网络广泛关注的新闻,只是作者通过主人公杨飞穿梭于阴阳两界,叙述7天中那些不堪的死亡事件,用回忆将故事串联,追忆和思考爱恨情仇,将生者与逝者的种种不堪与悔恨传递给每个无家可归的游魂。运用虚幻的手法,描绘出在现实生活中屡屡出现的场景。看了书中的那麽多故事,我只能凄凉一笑,那种感觉,太过压抑!
被强拆致死的郑氏夫妇;车祸身亡的李月珍;李青因为杨飞的贫穷出走但陷入骗局自杀;鼠妹为情自杀,伍超为鼠妹的墓地卖肾筹钱而死;张李二人的凶杀以及张刚父母的挟儿子以令警察局等等。
死后的世界同样是分等级的。在殡仪馆里,有钱有权者享受vip待遇,普通人只能耐心等待,让领导先烧。没有墓地的亡灵们只能去往“死无葬身之地“。
这样的社会,那种灰暗与冰凉,着实让人感到绝望与无奈。还记得墓地太贵而引出的一句话叫做“死都死不起”。
来到“死无葬身之地“的亡灵们都带着悔恨或是遗憾,但在这里却有着真正的平和安宁,就连生前针锋相对的仇家也在这里结成了不离不弃的伙伴。
其他地方呈现中国人无限的悲哀,“死无葬身之地“又显示中国人最纯真的善良……
在作者朴实无华的简单叙事中,及时没有感情描写,却让人感觉有着强烈的情感,三番五次的,止不住眼泪。
我是极度不支持大家看这本书的,看后会对现实中的欲望、混乱、不公平和弱肉强食感到极度愤怒,容易对显示产生绝望,即使余华在少量的地方描写人与人之间的温暖,但那些,实在弥补不了灰暗的侵蚀。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