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外国文学
听傅佩荣教授讲哲学(三十三)

听傅佩荣教授讲哲学(三十三)

作者: 宛宛花开 | 来源:发表于2018-07-12 13:25 被阅读11次

    第二十八到三十二讲的主题是亚里士多德肯定经验世界,那接下来更进一步,谈谈亚里士多德关于形而上学的看法。讲“形而上学”这个词之前,我们先来说说上帝在哲学中扮演什么角色。

    为什么要先谈上帝?这是从亚里士多德的哲学系统里面推出来的必须先谈的东西。这个上帝与宗教的上帝有关吗?完全没有关系,所以不用担心。在古希腊时代的神,基本上是多神论,但是作为哲学家慢慢就要收敛。像苏格拉底到柏拉图,他们就开始收敛,说这个宇宙最后的原理不应该是多元的,不应该是分散的,应该有一个统一的力量或者一个原始的模型,柏拉图把它称作理型,这就是柏拉图的理型论。但到亚里士多德不一样,他强调变化的世界。如果世界充满变化的话,你就要问:变化的力量从何而来,变化有什么目的?他从这个地方推出来所谓的“哲学家的上帝”。

    我们将介绍以下三点:

    第一点,亚里士多德从变化的世界,他要找到变化的来源与归宿,那个来源与归宿他就称之为上帝。

    第二点,这个上帝到底有什么样的特色?他有什么样的作用?扮演什么样的角色?

    第三点,你这样推出来的上帝与人类有什么关系?这点很重要。 在这一点上,与宗教的上帝就完全不一样了。

    今日重点1:变化的来源与归宿

    根据亚里士多德的哲学,他要解释充满变化的世界,变化是怎么回事?他有两套概念。第一套是质料与形式,任何东西质料越多代表形式越少,慢慢发展到最后成为完美的情况的时候,质料很少,形式就变多了。

    但是讲变化的时候不能忽略另外一套概念,更实用,叫做从潜能到实现。譬如一棵橡树的种子充满潜能,但是它慢慢长成橡树,成为大橡树之后就变成了实现,原来的潜能就很少了。一个小孩子长成大人也是一样,从潜能慢慢变实现。所以这一来的话,宇宙万物充满变化,它们就会形成一个存在的层级。所谓存在的层级,就是最低的都是潜能,几乎没什么实现;到最高层次的时候,都是实现,没什么潜能。这样由低而高构成一个存在的层级。那么这个存在的层级最高的是什么?就是完全的实现,也就是完全只有形式而没有质料,这就是亚里士多德所谓的“上帝”。这是第一点,他推出来上帝,那只是一个名称而已,所以重要的是这个上帝要怎么描写他呢?

    今日重点2:第一个本身不动的推动者

    上帝到底扮演什么样的角色?他称为“第一个本身不动的推动者”,这是一句术语。研究西方哲学的人,只要听到“第一个本身不动的推动者”,那就是亚里士多德所说的词,等于是一个标签。

    那么请问到底什么叫做“第一个本身不动的推动者”这三个词的组合?1.他是第一个,就是宇宙万物的变化从何而来?当然是从他而来,因为他是“第一个”本身不动的推动者,没有他,万物根本就不会出现,也不至于变化。2.你要了解这个“第一个”在做什么,他是本身不动的。在亚里士多德的系统里面,任何东西只要在行动、在运动、在变化,都代表它不够完美。因为任何变动都是从潜能走向实现,所以他本身不能动,因为他已经是完全的实现了,不可能再有什么变动了。3.他又是推动者,你说他本身不动,怎么推动?他是以他的完美的实现、完美的形式来吸引万物归向他。所以他的推动是用吸引的方式来做推动,这一点很特别。我们想想看,其他的东西都不够完美,它们的发展从潜能到实现,实现就是一种完美,那你当然要追求最高境界的完美,那不是向这个“第一个本身不动的推动者”不断地前进,就可以不断地提升自己的存在层级吗?所以他用这个(术语)来解释宇宙万物的变化如何开始的,最后结束的目的何在。

    我们再进一步来看,这个上帝到底在做什么?亚里士多德用一个词来描写,他说:“上帝就是思想之思想。”这个话听起来特别的玄,意思就是说上帝是纯粹的精神体,因为他不可能有物质,没有任何质料,他是纯粹的形式,所以应该是一种精神体。这个精神体是纯粹的思想;但不要忘记,你如果讲人在思想,一定是我在想什么外在的东西,或者我在想某一样不是我的东西,我可以想一个人,他不是我。但是作为上帝的话,他是唯一的,他的思想不能向外只能向内,否则的话就变成在他外面还有个东西,他的思想会构成某种行动,那就不对了,所以他的思想只能向内。换句话说,上帝是思想的主体,也是思想的客体,他就是思想的本身,所以称他为“思想之思想”,这是西方对于亚里士多德的“上帝”很明确的认识。

    这种“思想之思想”到底是怎么回事,怎么去理解它呢?他到底有没有位格呢?什么叫位格?位格就是像人一样有知、有情、有意的能力的主体,叫做位格。上帝既然不是纯粹的物质,当然有位格,但他的位格与人又不一样,他的位格(的特色)在于他是思想的主体,也是思想的客体。

    今日重点3:上帝与人类的关系

    接着谈第三点,这个上帝与人类有什么关系?

    1、这个上帝不会回报我们对他的爱,这与宗教中的上帝就完全不同。一般人以为说,我如果信仰一个宗教,我爱里面的神和佛,它也会照顾我,也会爱我。亚里士多德的“上帝”则完全无动于衷,不受人所影响。 你想想看,如果你爱上帝,上帝要回报你,他不是在行动吗?

    2、人类在任何情况下,根本就不能说我们爱上帝。换句话说,上帝对这个世界没有任何监督、管理、安排的愿望,也没有任何可能的行动。这样的上帝到底是怎么回事?你当然不用向他祷告了,祷告也没用,就是万物要归向他,但他本身不会有任何回应。他已经完美了,他已经是完美的形式和实现,不需要回应任何东西了。

    那这样的上帝对宇宙万物有什么意义?前面说过,有时间上的先后,有逻辑上的先后。讲时间上的先后是说任何东西都有原因,没有原因,不会造成这个东西。讲逻辑上的先后是说任何东西都有理由,这个理由是我们去理解的时候才需要,有这个理由,所以这东西才会出现,这叫做逻辑上的关系。

    所以在这里结论很清楚了,上帝不是世界的原因,上帝是世界的理由。你如果想了解世界为什么充满变化,你只有透过上帝,等于是透过完美的实现,才能了解存在的层级比较低的这些东西,即从潜能到实现、在运动的过程中的万物。世界充满变化,本身不能解释自己的存在。换句话说,如果你在世界里面寻找世界的理由,你找不到,因为一切都在变化之中。所以你必须在世界之外,在逻辑上找一个理由,那就是上帝,因为他是这个世界完美的说明。

    今日收获

    1、这个世界充满变化,而这个变化是可以理解的。它们都是从潜能走向实现,形成一个存在的层级,到最高的层次是纯粹的实现,也就是完美的形式,亚里士多德就称他为上帝。那个上帝他是什么?他就是“第一个本身不动的推动者”,用英文来说很清楚,the first unmoved Mover,当然这个Mover推动者要大写。

    2、万物发展有目的,那这个上帝有什么特色?他是纯粹的精神,是思想之思想。以前有人以为亚里士多德可能比较偏重经验,偏重物质,最后从他的思想体系还是要推出来一个“思想之思想”,他是完美的实现,他只能永远思想自己本身。

    3、这个上帝与人有什么关系?首先要知道他有位格,但与人不一样,不是人类这种位格。你不能向他祷告,也不用向他献祭,你更不用想要去爱这个上帝,为什么?因为这个上帝他不会回应的。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听傅佩荣教授讲哲学(三十三)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eenlp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