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字真的很神奇,一个字,一个词就能包含很多意思,甚至很多智慧。
我们习惯于从字面上认识感知意思,其实,很多经典只能用心去感受作者当时的心境与智慧,才能真正得到作者意图。
比如,老子就把他无尽的智慧隐藏在了了五千言中。
这五千言却在后人不同的解读下,泛延出无数的解读与版本,理论上,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感受,老子的智慧将会无穷尽地被一代又一代解读。
而第一次解读都会有难得的收获。
这也许正是老子作品的真正价值。
很多时候,我们无法评判一件事情到底是好是不好,但也有一个基本的原则,比如,不管你是宗教还是严肃的说教,只要教人向好,引导人做善事,就是不错的贡献。
我们知道有很多故事、传奇、寓言等都是编的,压根不存在,但还是有人去相信,去向往,去纠正自己的行为,那么这就是向好。
太平天国运动时,那些人崇拜的是孙悟空。
而孙悟空压概就不存在。
但是,即便是这个虚构的形象也会给人带来力量,甚至差点改变了历史。
由此说来,我们追求智慧就不能只看学理的书,还要对参透作者的意图,这也和人们自身的素质与修养有关。
段位高人的,同一件事的解读肯定是不一般的。
我们也可以从别人的解读中下手,再去对经典加以自己的理解,最终来指导自己的生活。
老子说为学日益,为道日损。是让我们多多地获取知识,知识越多越好,越广越深越好,而去体悟道,去感知道,则要不断地去掉自己毛病,却除的越多越好。
去掉什么毛病呢?
用佛家的话来说,就是贪、嗔、痴等欲念。
你一边不断地在学习,在增长见识与本领,一边又不断地在去掉自身的毛病,自然就会越来越进步。
为学日益中,老子也想告诉我们要不断地练习,重复,要让喜欢的事情更加熟练地去做。
比如,你想成为一个不错的写手,那就要不停地写,至少在表达时,能够有一种顺畅的心流状态,能让你的意思自然地从键盘上流淌出来。
损之又损,以至于无为。
一个人不断地锻炼自己的心性,不断地去掉毛病,那真正到最后接近无完美了。
完美的人是什么人?
是圣人,是大智慧的人,是得道之人。
也就是老子说的无为之人。
无为是一种境界。
我只认真的做事,不报有任何功利的想法,只是单纯的做事情,一切是那样的自然。
这样的状态是一种享受,也是一种境界。
我想,现实中的我们做事情很难逃得开功利。
无利不起早。
我们对别人的戒备也是从利益开始着手的。
这个人以后会不会对我有利,我会不会用到他。万千世界,无不功利。
养儿防老,就连生孩子也是有目的的。
如果,真的一切没了功利心,那肯定是洒脱了。
但又怎么可能没有功利心呢,因此,我们大部分都终将俗人。
一个人到了无为的境界,也就没什么做不到的,他就没什么能挡住他的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