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情绪管理(心灵向导-6)

情绪管理(心灵向导-6)

作者: 小小斐 | 来源:发表于2017-11-19 13:50 被阅读28次

你能在每次发怒时,让自己立刻平静下来吗?或在在平静下来后立刻发无名火?

如果不能,你,怎么可能是你情绪的主人呢?如果你都不是自己情绪的主人,又怎么成为自己人生的主人呢?这也是为什么现在市面上,不管是企业培训也好,还是大家会自费去上的一些课程,都会拿“情绪管理”这四个字来做一个噱头。我为什么说“情绪管理”这四个字是噱头呢?因为,要能“管理”情绪的前提是,你是主人,让情绪为你所用。

我个人从来不觉得,完全没有情绪是好的。而且正因为我们有七情六欲,喜怒哀乐,我们才像一个真正的人。有时候,甚至在沟通中,当你有愤怒的情绪时,还可以帮助你去把握一个会谈的方向。所以情绪其实是有用的,但是在于你会不会使用,有没有能力去使用。

在分享怎么与情绪相处之前,先要讲一下理性情绪ABC理论。ABC代表的是不同的元素。当有一个刺激性的事件(A)发生时,你会有一些认知和想法(B);事件本身并没有什么意义,你对它的诠释才是重要的,当你有了一个你自己的信念时,你就会做出行为(C)。

详细剖析一下ABC理论,触发的事件A发生时,我们看到了事情的一个片段,可是并不一定是这个事情的全貌。所以片段本身就会制造很多的误解。电视剧里的误解大多由此方式引发。

有个朋友举了一个例子,有一天他在挤公交车,突然后面冲上来一个人,拼命的往前挤,为了抢到一个座位,他当时觉得非常愤怒,太没有素质,不排队。可是,当那人坐定后,后面又有个人抱着孩子上来了,并把孩子交到了那个抢座位的人手里。他突然明白原来这人是因为抱孩子不方便,所以想要抢个位置。这时他的气就消了。巧的是,他看到了事件的整个过程,可是如果他只看到片段呢?或者说,当事情发生到一半的时候,他就发作情绪了,那也许就会发生一个让人不舒服的画面。所以事件本身,我们到底能看到多少,看全多少,能否了解事件背后的真实原因,其实是有待商榷的。

那我们的信念B是来自于什么呢?我们的信念大多数来自于自己过去的经验,有的是成长过程中,父母告诉我们的;朋友告诉我们的或者是我们在别人身上观察到的;在新闻,报纸,杂志上我们所看到的故事,让我们有了一个既定的、旧有的观念,之后在碰到类似的事情时,会有一个自动反应。所以心理学认知学派认为,当一个人对一件事情的想法/信念改变时,他的行为就会发生相应的改变。

有一次,我在一个群里听一个微课,那个老师每次在讲话的当中,会时不时的突然发出一阵笑声。我当时听了这个声音,觉得非常的不舒服。我想他为什么要莫名其妙的突然呵呵的笑,感觉好像有一种,被嘲讽的感觉。所以五分钟后,我就不听了。但是我知道这只是我自己的认为,不一定是事实,只是不知道对方触动到了我哪个点,才让我体验到“被嘲讽”。所以为了证实,我让一个好朋友去听微课,想得到她的反馈。对方在听后表示没有不适感,只是觉得说的东西让她不感兴趣?那一刻我确认这种被嘲讽感是我自己内在的问题,和分享者无关。后来,我无意间在群里面听到另外一位朋友的分享,说她非常喜欢这个老师。原因就是他每次讲话的时候,都会不断的发出一些笑声,让她觉得这个老师充满了喜悦。同样是这个老师,同一堂微课,可是经历的不同,让我们三个的诠释和想法不同,最后的行为也是不一样的。所以信念是真实不欺的吗?信念是客观的吗?

同时认知其实是多方面的。一个认知是对于事情本身的想法;另一方面,对于情绪,我们的头脑会在情绪发生的初始就有一个立刻的,粗糙的定义。这也是是偶然间发现的,那一刻,我自己都非常惊讶,突然意识到并不能完全去相信头脑的定义。

我第一次去禅修时,老师让我们去拜观音菩萨并发一个为众生的大愿,我并不是佛教徒,参加禅修是出于好奇,求神拜佛在之前是很功利的,不在乎求财求平安等等。不过我还是按照老师说的话去做了。当我发完大愿时,突然内心涌动起一股情绪,并莫名其妙哭起来。我自己当时很惊讶,因为这个身体的反应,让我有点不知所措,也不知道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可是那个感觉和伤心难过非常相像。我问自己,发一个大愿,怎么可能伤心难过呢?后来,经过分析,也许就像别人所说的,可能是爱或慈悲的感觉。但是,那也只是头脑的分析,我并不知道实情如何。但是这件事,教会了我一点,就是不要轻易对自己的情绪下判断。因为如果难过和爱的能量是如此的相近,给人的体验是如此的相似,而难以区分的话,那也许以前很多时候都错误的定义了自己的情绪,而这个定义其实是让自己更有情绪的。

所以,如果事件可能是个误解。认知的形成是很个人化的。情绪也是会被误读的。那么在有情绪的当下,立即去作出反应,这是否合适呢?

同时在心理学的领域,曾经大量得去研究有家暴和酗酒情况家庭长大的儿童。他们以后婚姻生活,其实很多,甚至超过50%,到达80%的孩子,成年后他们在寻找另一半的时候,也会去寻找一个会家暴和酗酒的配偶。我们当时听到这个研究的时候是非常震惊的。可是从精神分析理论来说,这反而是很正常的一种行为。因为,无论在我们小时候体验到的,在我们成人眼光里是说,是比较痛苦的童年还是比较幸福的童年,那对于我们来说,都是我们对于父母的记忆。而我们的潜意识,其实一直希望去寻找,再次体验小时候的记忆,如果我们小时候是在一个比较痛苦的环境当中长大的,我们希望长大了,也能有同样的环境,去疗愈那个幼小、受伤的自己。而如果是快乐的话,我们也希望把那个快乐延续下去。所以在学习传统心理学的过程中,我确实听到过非常多被家暴妇女的案例,当他们找到另外一半的时候。一开始,配偶甚至是非常温柔的,可是他们会用各种方式去激怒对方,让对方被逼到对自己大打出手。可在外人眼里看来,这些人是受害者,但潜意识里,其实他们是始作俑者,他们只是希望回到童年,去疗愈那个受创伤的自己。所以,其实作为一个普通人,要看到事情的全貌是不容易的。我们并不能那么的自信,去对所有的事情,去下一个断论。这也是我觉得,在当下直接去对一件,让你有情绪的事情,去做出反应,是非常没有必要的一个重要的原因。

还有一个原因是,认知行为流派一直提到一个词叫“自动想法”,所谓的“自动想法”就是我们的认知和信念,但是如果你去观察你自己的日常生活,你会发现我们的反应速度是很快的。我们有时候对一件事情去做出反应,并不会意识到自己当时的想法是什么,更多的可能是回想起来说,为什么我会有这样的反应,然后再去重新检视自己的自动想法。而这些自动想法,恰恰是我们疗愈自己的关键,恰恰是让我们情绪能变得平静,变得越来越快乐的关键。我们不断的去提高自己的觉察,去认出自己自动想法。这就需要你去保持觉知,同时要不断的练习,去看到面对自己的情绪,不去躲避、不去压抑。所以,如果一切都可能是个误解,在发生情绪的当下,我们是否应该放下对那个让我们产生情绪的对象的执着,回到自己内在做功课,才是最有效的解决之道。当然,这个问题我也一直在问自己,同时一直训练自己回到内在。我自己的体验是,很多情况下,我都可以不再是情绪的奴隶,成为了那个真正的主人。

那在各种情况下,我们到底应该如何去处理?

情绪的来源,无非就是一个来自于他人;另一个是自己。

他人的话,也分两种:一种是和你有直接接触,你跟他可能就一下子是对抗的状态下,发生冲突了,这个时候你会直接受到情绪的影响。当你和人发生冲突的时候,你不但在情绪上,可能会比较激动,你的身体可能也会有一些反应。

有次,一个微信群的群主抛出来一个问题“如果当你受到一个人的无端指责时,你有情绪了,会怎么反应?”当时我正好看到有一位群友,开始发出一些情绪比较激烈的反馈,话语里含带着很多的三字经,他的意思是我们不能装,我们要怼回去。平时,我在各个群里都处在潜水的状态,可是当我看到他的很多的三字经时,感觉到自己胃部非常的不舒服,像抽筋一样。所以,我就做了一些反馈。大意是,如果有人骂马云,你是一个loser,你觉得马云会生气吗?他应该不会生气。因为马云绝对不会把自己等同于loser。反而这个骂人者会被人嘲笑。可是如果有人骂我们是loser,我们会不会生气?可能多多少少都会生气,因为他可能戳中我们了。我们可能真的觉得,自己其实挺失败的。也许这个情绪是在提醒我们,我们需要回到自己内心,安抚内心里那个觉得自己是loser的小孩,给到他更多的关注,去爱自己。去对抗这些无端指责又能改变什么呢?它只能让我们在下一次有人再说“你是loser”的时候,有更强烈情绪反应。当我表达完后,那个群友就开始用比较难听的话骂我,当时我觉得很莫名其妙,因为那个人我不认识,所以我并没有搞清楚到底发生了什么,我的哪些话触怒了她。但是我看到他那些话的时候,身体是不舒服的,所以我决定关闭对话,没有再去跟进接下来事情的发展。可是我胃部的不适是如此明显。当时我正在等女儿补习下课。一个人坐在那里,静静地把手放在了我的胃部,去感受胃部的不适。突然有一瞬间,我意识到如果女儿这时候下课了,来到我的身边,做了一些让我不开心的事情,我肯定会把气撒在她的身上。我身体的不舒服需要有一个渠道去释放掉。情绪是能量,有一些很古老的记忆,不但只是留在你的头脑里,也会留在身体里。所以为了不伤害到女儿,我必须当下立刻先做一些处理。在我静静地坐在那里,和我的感觉待在一起一段时间后,我开始不停的打嗝,打嗝是能量被疏通的表现。由于我经常做身体的练习和静心,所以我知道这个情绪已经被我释放掉了很多,可是还是有残余。但是已经不会让我不受控制的去对别人发脾气了。那天回到家里,又做了昆达里尼静心。静心完,整个人都舒服了。

同时我也意识到每当我听到别人骂人,吵架时都非常不舒服。不管那个对象是不是我。这就是讲到第二个,除了和人对抗让我们会产生情绪以外,有时候这个人甚至不用跟你有沟通,他往你旁边一坐,你可能就会受到它的影响。而这个受影响,有时候是我们觉察得到的,是在意识层面的,而有些是在无意识层面,你自己都没有察觉的。这就是情绪能量层面的影响。前面讲到我对于别人骂脏话,会身体不舒服,会有一种心惊肉跳的感觉,心口堵堵的,胃部还会抽我在一次打坐当中,终于意识到了问题在哪里。小学的时候,有一个老师非常的喜欢我。可是有一次我和同桌吵架,那时候我因为很小,我其实不太会吵架。骂不来人的话,我就没有办法把气撒出来,觉得自己没有办法占上风。然后,就想起听到一些老人骂人的话,尽管不知道什么意思,但他们骂的时候,气势特别足,我就拼命的把这些话,全都倒给了我同桌。骂完以后,我终于爽了,可是老师听到了。他非常的生气,他说你一个小姑娘,怎么可以骂那么难听的话呢?我当时并没有意识到这个话有多难听,但是从老师的表情上,我看出来这个话很不好。而且从此以后,我感觉这个老师再也不喜欢我了。因为他可能觉得,我真的不是一个很好的小女孩。我想起这件事情的时候,突然意识到,我内心对于脏话和不被爱是等同的。所以每一次我听到别人骂脏话,我都会想起自己那段不再被人爱的经历,这让我非常的难过。

所以,不论怎么说,我很感谢这件微信事件的发生,它让我找到了一个在我身体里面卡着很久的一个点。我不能很圣母的说,我感谢那个人,因为那个人虽然他也是我吸引过来的。但是其实,我们没有必要去感谢谁,宇宙也是通过他来帮助我们,所以我们既不需要去讨厌那个让我们生气的人,也不需要去喜欢那个让我生气的人,我们只要在事件当中找到让自己能成长、能受益的部分就可以了。

第三点是我们受他人无意影响的部分。这里也有一个例子,其实挺好玩的。有段时间,我非常非常的累,从来没有感觉到那么疲惫过,就是那种可以倒头就睡,然后早上怎么也起不来,上班无论喝多少咖啡,都觉得还需要一张床。我是一个生活非常规律的人,我每天早上最晚七点起床,我晚上做完静心最晚十点整睡觉,所以我的睡眠其实是很充足的。当时自己都觉得奇怪,为什么会这个样子?后来,我就跟一个朋友分享,他当时学了一个课程。然后就问我,他说这个问题真的是你吗?这个问题真的是你的吗?这个问题真的是你的吗?每当他问出一遍,我的脑子里都会冒出一个人。第一遍的时候,冒出了我老公;第二遍的时候,冒出我的领导;第三遍的时候,冒出我的同事。我说我也不知道为什么会冒出这三个人,后来我自己仔细想了一下,我说,我老公最近工作压力一直很大,他们正处在业务的一个旺季,然后我觉得他真的好累,我好想让他能回家时能把工作的事情放下,不要那么焦虑,早点睡觉;不要一直看手机,可是他也不听我的,我也没有办法,我觉得他太累了,但又帮不了他。而我的领导,我看他每一天,要有那么多的事情,希望所有的事情都做得尽善尽美。有时候其实我在他下面其实挺累的,可是我看他这样子,做事做人我感觉更累。我也希望他能成为一个放松一点的人,不要总是那么紧张,让自己紧张,让周围的人紧张。第三个,我的同事。她经常加班,她的女儿还没有满三岁,她一直跟我说,她女儿多么希望她能陪她,然后她的女儿有多么、多么的在乎她,可是她每天基本上都要加班到七八点,回到家要一个半小时,回去的时候女儿都睡着了。可是无论我怎么劝她说,工作是做不完的,你还是好好休息,多陪陪女儿,工作和生活需要平衡,她都还是选择加班。这三个人,我都改变不了,这三个人我都觉得他们真的是太累了。当我意识到这个问题的时候,我说我要把他们的疲累还给他们,这个是他们自己的问题不是我的。可是我也怀疑,我这样说了就不累了吗?可是经过一天的调整后,我发现那个疲累就没有了,然后再也没有来过。后来我听他说,很多身体敏感的人,都会不自觉地去疗愈身边的人,去为他们承担一些事情。这让我突然想到,我老公之前肩一直疼。是很久远的伤,大概有十年了。但是一直发作,然后每到一些可能比较累的时候,就会发作,但是又没有什么实质性的病症,查不出来。我当时去让他看一个心理医生,那个医生听了这件事情之后,就问了一句“你爸爸、妈妈的身体好吗?”我老公说,他们的身体不是很好,这个心理咨询师就对他说,你没有办法代替你的父母去承担他们的病痛。我老公说,当他听到这句话的时候,他抑制不住的眼泪就出来了。所以其实这种不自觉地去疗愈别人的事情,不管是在灵性心理学还是传统理学里边,都不是一个很玄妙的事情,我们只需要知道。

第四个,就是我们自己产生的情绪。我们很多时候情绪也不一定是来自他人的,大多数时候我相信所有人都能和周围的人和平相处,也不会发生一些很奇怪的现象。而大多数的情绪是由于自己,比如我很多时候是很焦虑的一个人。我有一阵子由于焦虑,就开始不停的吃东西,然后吃到自己把自己的一颗蛀掉的残牙咬断,吞下去了,都没有意识到。还是后来刷牙的时候,才发现怎么这里的半颗牙没有了。如果是我们自身产生的焦虑,我们就需要有很强的觉知,我们要保持和身体的沟通。每次在吃东西的时候,我就知道我又焦虑了,可是有时候其实我也会控制不住自己。这时我就会跟身体沟通,身体啊请你帮帮我,我知道我现在很焦虑。这件事情我好像也觉得自己真的有点处理不了,或者可能要等我做完了这个事情之后,我才能把这个焦虑放下。我允许焦虑的存在,因为我很重视这个事情,但是可不可以,你能协助我,放下对吃东西的欲望。有时候很成功,我的身体就会觉得不需要了。当我觉得胃里空落落时,我会问这个空落落,到底是饿,还是焦虑的感觉?基本上98%的情况下,我是能很好的分辨出,接着就可以做一个决定。我到底是吃,还是不吃。重要的是,你是那个决定的人,而不要把决定权交出去。如果,你能很好的控制住自己,就要谢谢你的身体,因为身体很需要我们跟它的沟通。它其实一直都在提醒我们,我们发生了什么事情,都是第一个从身体的反应去了解的。如果不成功,还是想吃或者是通过别的途径去发泄一些欲望,你只要知道了,你就可以告诉它,对,我知道了,你想通过这样的方式,我觉得有点难过,我可能现在控制不了,所以我决定享受一下美食。身体至少知道,它其实提醒到你了,你有看到它,那么它就会持续的、再次的给你提醒,你就可以跟自己做一个更好的连结,同时你的觉知会越来越高,你的掌控力也会越来越高。

综上所述,对于情绪的处理,需要放下对对象的执着。放下头脑里我们认为是对方让我有情绪的这个信念,回到自身。改变别人是很痛苦的,改变自己,才是最有效、最快速、最便捷的方法。和情绪在一起,去听情绪要告诉你的。对所有的情绪说YES。对情绪敞开自己,去感受它。当你愿意让它流经你,它也会很快流走。但如果你执着于它,拉住它,它就会在你的身上留下印记。

我曾经被很多人问我到“我不喜欢心理学,因为我觉得心理学都是让我们自己改变,可是错的人是对方。为什么他不改变?为什么我不能改变他?”。我还是很喜欢李中莹老师说的“谁痛苦谁改变。”如果你受到影响了,如果你想让自己变得更快乐,你为什么不去做改变呢?我们每个人都希望对方改变,可是我们自己也不完美。你想这个人这样变,那个人想这个人那样变,他到底应该听谁的。假如我们变成自己最喜欢的样子,接纳自己,这不是才是最便捷、最有效的方法吗?

佛陀说“生命,是一张无边无际的大网,而我们都是这网上的一个节点。”当我遭遇微信事件时,以及当我意识到我可能会对我女儿去撒气时,突然我理解了这句话,同时意识到慈悲和爱是什么?慈悲和爱就是我们不再把自己所受的苦传递下去。在这个世界上每个人都有各自的苦,不要再对别人去加注苦难,不再让自己受苦是对这个世界的贡献。

我们每一个人,发泄情绪最多的对象,难道不是家人吗?难道不是家里那个最小最弱的人吗?如果你没有孩子,你可能就把情绪发泄在配偶身上。如果你没有配偶,你可能就把这个情绪,发泄给你的父母。这难道真的是我们愿意看到的吗?这也是为什么,总是会有些文章说,请善待你最亲的人,可是其实我们如果真的想一想,我们也不愿意。所以,请从,对你身边的人的慈悲开始,从对你最亲的人的慈悲开始,去好好每当有情绪的时候,回到自己的内在,去好好看一看我们自己。停止去传播苦,停止去把自己所受的苦,再加注在另外一个人身上,这才是真正的慈悲和爱。

面对情绪,对它说yes,敞开来去感受它,去看看它要告诉我们的是什么,重新看到那个被忽略的自己,坚持静心。才是重新成为情绪的主人的道路。


「如果你審視每天的生活,不難發現生命是兩點之間不斷移動的旅程。」從這裡到那裡,從此刻到彼刻,從此岸到彼岸。做為一位心靈嚮導,你要知道自己想要去那裡,也需要知道現在究竟身在處何處,更需要清楚自己是誰。一旦看見前行的路,旅程的目的地離你就不遠了。摯愛們!我們都是先後踏上這個旅程的行者,彼此在途中分享所見所聞和點滴心頭的滋味。願那道本性的光已經開始引領你前行。--Punitam

相关文章

  • 情绪管理(心灵向导-6)

    你能在每次发怒时,让自己立刻平静下来吗?或在在平静下来后立刻发无名火? 如果不能,你,怎么可能是你情绪的主人呢?如...

  • 情绪管理2 (心灵向导-7)

    情绪的本质是什么? 是“空性” 以下是别人去参加瑞哈夏见面会的分享: 昨天去参加了瑞哈夏的见面会,见面会上他做了两...

  • 追逐心灵向导

    在读书会我偶遇了一位心理咨询师书友,她拉我进了《非暴力沟通》读书小组,志趣相投的姐妹们在一起格外开心,其中...

  • 心灵向导-2

    前几天帮一个朋友解生命数字图。她的婚姻宫是一个业力数字。这意味着在婚姻中,她势必会有比别人更多的纠结。那个纠结不是...

  • 心灵向导-3

    所谓念念不忘,必有回响。前一阵子突然身体特别的疲累,由于对自己的作息一直是有比较好的把控的,所以这个疲累让我感觉到...

  • 心灵向导-4

    熬过了个人年1的各种忙碌和新开始,耐着性子加各种自我安慰走过了个人年2的纷繁复杂,以为能在个人年3找到轻松愉快,想...

  • 心灵向导-5

    今天挺低落的。低落的原因是我发现每个人都在改变,曾经我多么希望每个人都不要改变。我们一直可以那么好,那么亲密。当我...

  • 心灵向导-1

    「看見我們對事物的本質,存在著個人不切實際的幻想。」世間所有偉大的成就都不容易,請勿認為你可以一蹴可及,你的目標和...

  • 愿做你心灵的向导

    “养儿容易育儿难”, 这点每个父母都有真切的体会。尤其在孩子出问题时,头痛在所难免,于是就唠唠叨叨,暴跳如雷,...

  • 为加班正名,为“加班”默哀

    作者:向导团队--向导 加班还是不加班? 简单直接说问题,加班是管理的概念,到底要不要加班? 实际上部分管理者完全...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情绪管理(心灵向导-6)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eeobu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