谒金门 · 花过雨
作者:宋.李好古 译析:石宏博
花过雨,又是一番红素。燕子归来愁不语,旧巢无觅处。
谁在玉关劳苦?谁在玉楼歌舞?若使胡尘吹得去,东风侯万户。
译:
春花在一场雨后,渐渐地开放了。燕子飞回到这里,因为找不到旧时的巢穴而愁苦不语。
是谁在边关前线戍守,经历劳苦?又是谁在玉楼里莺歌燕舞?假如东飞能吹走侵略的敌人,那就封它做个万户侯吧!
注:
玉关:玉门关。借指南宋抗战前线。
胡尘:指蒙人发动的战争,异族的侵略。
李好古:宋,词人。清吟阁本《阳春白雪》载:“好古字仲敏,原籍下郢(今陕西渭南县东北),可备一说。”根据他写于扬州的两首《八声甘州》、两首《江城子》里的自述推断,他大约活动于南宋中后期。少年有大志,但无法获得报国的机会,大约30岁时尚未求到功名,于是乘船干里,到扬州一带游览。又据其《酹江月》:“四十男儿当富贵,谁念漂零南北”,可知他中年以后仍然不得意,到处流浪。李好古对苏轼极为倾倒,曾说:“夜吹箫,朝问法,记坡仙。祗今何许,当时三峡倒词源。”(《水调歌头》《和金焦》)他的词以苏轼、辛弃疾为法,纵意抒写,风格雄豪,有些作品或感怆时事,或呼吁收复中原,言词激切,情绪昂扬,属于南宋爱国词中的佳篇。较有代表性的如《江城子》:“平沙浅草接天长。路茫茫,几兴亡。昨夜波声,洗岸骨如霜。千古英雄成底事,徒感慨,谩悲凉。少年有意伏中行,馘名王,扫沙场。击楫中流,曾记泪沾裳。欲上治安双阙远,空怅望,过维扬。”《清平乐》中在“瓜州渡口”更向南宋统治集团大声疾呼道:“更愿诸公著意,休教忘了中原。”少数写闲适之情的小令则以绮丽见长。其词集《碎锦词》,有王鹏运《宋元三十一家词》本。
析:
这首词似在不经意之中,用活泼的文字,引出了一个庄重,重大,严肃的社会问题,即当时面对抗蒙(金)的严峻形势与沉醉在一片莺歌燕舞与纸醉金迷之中的朝庭。诗末诗人或使用反讽,东风真的能把侵略者吹跑吗?显然是不能的,可沉醉在纸醉金迷与莺歌燕舞当中的朝廷,却好像相信这一点,要不然他们为什么没有一点积极的作为呢?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