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到了老年,总想着留下些什么给后代,可留什么、能留下些什么暂且不论。在日新月异飞跃发展的年代,晚辈后生们能喜欢那些个遗留,能与祖辈阴阳两隔共情吗?有的朋友说,物质性的遗物,可能难以延续价值,精神性的遗产,总还是可以传世的吧?比如文字作品、书画、声乐作品等等。可是否能够达到预想的效果,也没法说得清楚。因为每代人的价值取向,受着所生活的年代与环境的影响,肯定会有所不一样;再则每个人的兴趣爱好,也会有所不同。老辈津津乐道的珍贵,后生晚辈不一定能完全认同,想要传承的心思,如愿还得两说。
代际之间就一定需要刻意传承吗?就普罗大众的家庭来看,其实用不着大费周章,也不必把自己看得神乎其神。顺其自然吧,做自己喜欢的自己,做晚辈后生喜欢的样子,做好当下的自己,如此这般也就够了。家族精神的有机传承,其实就出现在朝夕相处当中,比如生活的习惯、基本的人格个性、喜欢的兴趣爱好、重大事件的立场态度、与晚辈后生相处的真实情感,如此等等。在长期的耳濡目染、潜移默化中,该传承的都会得到传承,能认同的也会得到认同,根本不用煞费苦心寄情于将来。
其实我想表达的,就是老辈有传承的心愿,并非是什么过错,只是不要过分自恋,由此给自己带来失望。我们的民族传统,非常强调世代传承,那种建立在相对固化状态的经验,确能起到应有的借鉴作用。处在当下人工智能逆天状态之下,对于未来根本难以预估,对于未来人的千变万化,也根本无法作出推测。由此我们应该转变观念,不要因为自己价值观固化,让自己心理承受重负。尽可能轻轻松松、快快乐乐,活在自己喜欢的当下就好。
(本文插图系作者在库塔山林间随拍)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