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网一百多天搜索一个少年,这些自媒体简直让人无语至极。
不想说这些自媒体的无聊和狡猾了。说说这个少年吧。
一个花季少年的离去固然让人痛心。但千千万万个小胡同学的心理状态更让人揪心。
在我的教育职业生涯里,接触了太多太多类似小胡同学状况的学生。
他们厌学,渴望理解,渴望认可,却又无处发泄,无人倾听,有些本身又带有很多不良习惯,懒惰,缺乏正向观念。家长,学校,老师束手无策。听之任之或阻之挠之,亲子关系冲突,师生冲突有时真是轰轰烈烈。
我刚开始工作的那十年,很少有学生厌学退学或是什么反常的心理问题的,现在哪个班不有几个甚至更多个学生心理异常的?
原因归结为社会的发展是很笼统又难负责任的一种说法。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精神文明,心理建设也要跟上。国家社会做不了的事,为人父母者要有这个觉悟。
心理问题严重的孩子,他的家庭或父母的教育一定是有问题的。如果不从这里下手,小胡同学的问题就会一直是问题。类似的悲剧就会一而再再而三地发生。
今天这些孩子的问题还由他家庭扛着,等这些孩子走上社会,就是社会的问题了,与我们每个人息息相关。社会的运行逻辑就是:帮助别人就是帮助自己。
如果你我身边有这样的家庭,这样的孩子,伸出援手帮他们一把:一句温暖的话,一点切实的建议,一个有效的信息……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