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最奇异道德——《阅微草堂笔记》

最奇异道德——《阅微草堂笔记》

作者: 张二辰不喜欢文学 | 来源:发表于2017-09-27 09:12 被阅读94次

《阅微草堂笔记》仅从名字上看,很难联想到它是一本鬼怪妖魅的传奇。一般以笔记为名的书,如《南野堂笔记》、《援鹑堂笔记》等,都是主人翁读书有所感或论经有所见时写下的精句净言,读之或无聊,甚至生涩。而以笔记记叙鬼神的,大概独有纪昀纪晓岚。这本堪比《聊斋志异》的书,也许是读来最令人生乐的笔记之一。

初读《阅微草堂笔记》,我抱着谨慎以至随时放弃的态度。一则以笔记记叙鬼怪,似不如经传那般描写传神清晰,略略记叙又篇幅较短,不见神鬼人相处细微之处,流水账是最有可能的;二则自唐至清,神鬼传奇小说数不胜数,《搜神记》《幽冥录》《西京杂记》等大肋在前,只怕纪晓岚之笔反复套路,难以有多少新意;三则由于我孤陋寡闻,对纪晓岚此人不是很熟悉,印象里他应该是一位凛然严肃的大儒学者,这类人写什么传奇小说,颇为滑稽。

如果说世上有什么最具欺骗性的东西,书名应该算一种。以前往往受网络小说书名蛊惑,待翻阅时又大失所望,所写之驴唇不对马嘴大有人在。所谓《阅微草堂笔记》,欺骗性更甚。

读完第一部分《滦阳消夏录》,心里有了个底。原来这本书,竟是一本虚构的 真实人世。言之虚构,它确实写得是阴鬼灵狐,“俶诡奇谲,无所不载,洸洋恣肆,无所不言”,实际有所夸大,但邻里奇事、灵畜怪牛、盗魂贼鬼、楼阁妖狐无所不包,间有婚丧嫁娶、经商农作、读书闲暇之百态,又确实是生与活尽皆包容;言之真实,是因为在《阅微草堂笔记》中,鬼神事的发生似乎就在身边,不仅有先祖父辈、亲朋邻友的所见所闻,而且事发之地遍布乡村城县,事件也极富有生活气息,《聊斋志异》比之则更加玄幻、更加有距离感。

这果然是一本和《聊斋志异》完全不同的书。蒲松龄所写《聊斋志异》大抵是为了发泄命运不平,讽刺社会和当朝者,“反抗封建礼教的束缚”。这样一看,蒲松龄似是把满腔愤怨都倾倒在这书中,散发着浓浓的黑色能量,读来便觉压抑,即便是空前绝后之作。也许这才是鬼怪小说的原本面目,读起来既觉奇又觉惊悚,读完感慨中带有后怕,算是不失水准。

《阅微草堂笔记》与其不同,鬼怪小说读来令我时常发笑的,这应该是头一次。这本书并不刻意营造什么气氛、渲染什么幽暗,每一个小故事都冲着最终目的去。“大旨要归于醇正,欲使人知所劝惩”,道德层面高于一切。在这里,有三世轮回的因果报应,有浩然正气与阴暗鬼魅的对决,有受害者化为鬼报复仇人的痛快。

这么一看,这里的鬼便是人、人便是鬼,人鬼并不分明。喜怒哀乐贪嗔痴,全在鬼怪的脸上体现了出来。把当时的社会风俗和封建道德一股脑加在另一个世界里,这世界也就充满了勃勃生气。你我不再惊讶害怕,反倒会津津有味如故事会。光从题材本身上看——鬼魅有了人的模样,本来就是一件奇异新鲜的事。

纪晓岚是一个标榜文以载道的人。他是大儒,是朝廷命官,但他懂得如何取悦人民。纪晓岚不是刻板的人。

“稗官小说,似无与于道矣。”

“虽不足数,其近于正者,于人心世道亦未尝无所裨欤!”

之所以第一卷称为《滦阳消夏录》,是因为当时纪晓岚便在滦阳,初是打发时间所记,亦在消夏时。“以编排秘籍,于役滦阳...昼长无事,追录见闻,忆及成书,都无体例。”纪晓岚编选故事的唯一标准便是是否存在道德教化,哪管主人公是商家官宦或乡野村民,哪管是狐是鬼是盗是无赖,甚至一些巧合的迟来报复之故事,也跨入门槛。滦阳,今河北靠近天津处,所以故事事发地大都是沧州、献县、天津一带,夹杂远道而来的南方、西北怪闻。沧州刘孝廉、献县周氏仆周虎、交河老儒...指名道姓言之凿凿,似是存在于我们身边的真实故事,恍若史书上的人物,愈发近了。

当道德风俗与鬼怪结合在一起,迸出的便是不一样的花团锦簇。老学究夜行遇见亡友之魂,二人共论士子儒生之才气光芒;恶少与诸人欲玷污妇女,却发现是自家内人,羞愧投河自尽,化蛇眷恋;俗士、少年与老儒在赏花会上煞风景,被道士略施小法术,丑态百出;书生救下将死之少女,日夜服饰,少女死后夜夜报恩;两村狐族械斗,一方请人类帮忙,以暴力结束斗争...人间百态、人情冷暖尽皆显现,鬼魅狐狸不过是作为道德方面的辅助工具出场,以促成因果报复的圆满。

也许是当时的风俗变更了、复杂了,许多事并不能一味以法律推断,教导人们如何明道尊俗,借大家都相信的神鬼来说事是极好的。纪晓岚之所以能收集如此多的小故事,说明道德教化之流在当时的民间极为稳固,自觉维护者不少。

第二卷《如是我闻》,故事体例上和《滦阳消夏录》大致相同。《如是我闻》,“我自己所听闻的”。这一次,由于《滦阳消夏录》的出版,主动把故事送上门的人不少,这正合了纪晓岚的愿。这一卷故事的发生地散发开来了,人物也更加丰富多样,乃至于甲乙丙等角色纷纷出场。

此时我终于意识到《阅微草堂笔记》中蕴含的不和谐之处,那就是关于“男童”的存在。男童代替侍女占据了很大一部分的出场次数,成为成年男子的宠爱专属。“里胥宋某,所谓东乡太岁者也。爱邻童秀丽,百计诱与狎...”“有书生僦住京师云居寺,见小童年十四五,时来住寺中。书生故荡子,诱与狎,因留共宿...”男童是往往作为弱势一方的存在,待恶人之事做尽,或伤或死后,报复从鬼狐或地府而来。

读时我不觉皱着眉头,或许当时的社会上便有宠信秀丽男童的风气,这并非是同性的喜爱,而是男童清秀如女子的外表吸引着他们。大抵道貌岸然的人最喜舒适表象下异样的刺激,愉悦感官中寻找与众不同的感觉。可笑的是竟有人因此沉沦,因宠爱者去世而伤心欲绝、日渐消瘦,看似痴情,不过是对一张面皮的留恋罢了。可笑!

后几卷《槐西杂志》《姑妄听之》《滦阳续录》均如此,不提。

《阅微草堂笔记》中所坚持倡导的的道德,未免没有那个时代道德的缺点和局限性,也许让人觉得迂腐。但我想他做到了心中文以载道的誓言,《阅微草堂笔记》已然成功。一个时代中的书,必然有一个时代文化的限制。官话套话听的多了、说的多了,乏味,我也就不再多言。

这算得上是一本好书,就是会使很多人读来感觉刺眼。道德?呵。

(欢迎关注微信公众号“梦人文馆”,简书同步更新梦人文馆的原创内容。若找我有事,请联系QQ:2283242053 或微信:shidazhangzhenzhen. QQ微信名称均为:江右梦人。)

梦人文馆二维码: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 最奇异道德——《阅微草堂笔记》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eepye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