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黄帝内针
黄帝内针临症微记:眼花、流泪怎么办

黄帝内针临症微记:眼花、流泪怎么办

作者: 张三针 | 来源:发表于2019-06-23 08:14 被阅读19次

蒋阿姨快80岁了,第一次来扎针是因为肩膀抬举不利。第二次来扎针时说,右眼花,看东西模糊,经常流眼泪,能不能也扎针?

眼花、流泪,首先考虑“内连目系”的厥阴经。右病左治,取其左手劳宫穴附近刺入一针。

同时考虑循行面部的阳明经,继续在其合谷穴附近刺入一针,然后表里倒换至太阴经鱼际穴附近。

我问蒋阿姨,眼睛还花吗?还流眼泪吗?蒋阿姨看了周遭一圈说,看东西明显变清晰了,眼泪也不流了。

在劳宫穴附近用针时,针刺点是不是一定要在劳宫穴上呢?

黄帝内针的根本是同气,取厥阴经劳宫穴,实际上求两个层面的同气,其一是头部与手掌上焦同气,其二是厥阴经络同气。

按照这个同气原理来理解,手掌部位厥阴经上任何一处,都可以看作是“劳宫穴”,都是理论上的下针点。

若以手掌为整体来划分,手掌的上半部可以看作上焦,在循行此处的厥阴经络下针,于三焦同气而言甚为相应。

如此引申出去,还有更多细分之处。倘再引入阴阳倒换,变化更是繁多。黄帝内针是简易之道,学习时可以这样来理解和思考,用针时要做减法,不要做加法。

怎么来看待阿是穴呢?阿是穴的前提是同气,是与患处较为相应的同气点。

找阿是穴这个方法,比较容易理解,也相对容易掌握,是学习初期不可忽视的一个抓手。但建立内针思维后,不能抱着阿是穴不放手,倘若用针时找不到阿是穴,怎么办呢?

如何具体用针取穴,讲究的不是如何精准定穴,而是对阴病治阳、阳病治阴的把握和认知。

落到用处,就是对左病右治、右病左治、上病下治、下病上治以及同气相求这些法则的灵活应用和变通。

眼部的不适之症,主要考虑的经络是阳明经、太阳经、少阳经以及“内连目系”的厥阴经、少阴经。

根据头手(掌)同气原理,在拇指背侧的大骨空穴附近用针,也是一个行之有效的方法。

相关文章

  • 黄帝内针临症微记:眼花、流泪怎么办

    蒋阿姨快80岁了,第一次来扎针是因为肩膀抬举不利。第二次来扎针时说,右眼花,看东西模糊,经常流眼泪,能不能也扎针?...

  • 黄帝内针临症微记:下腹疼痛怎么办

    方女士下腹疼痛,患处主要在脐下巴掌大区域,患者自述患有子宫内膜异位症。 症在脐下,三焦定位为下焦。肘膝以上禁针,下...

  • 黄帝内针∥识症

    中医的症,从根本上说是病变在人身自然整体功能层面的反映。对患者表现于外的几乎一切症状、体征都要给于关注,包括人体生...

  • 2019-02-08

    黄帝内针

  • 黄帝内针漫谈:如何看医案

    很多人喜欢看黄帝内针医案,尤其是看一些疑难杂症的医案。 相比于黄帝内针理法的学习,医案确实能比较直观清晰地勾勒出用...

  • #黄帝内针临床记录#030眼花

    日期:20180904 1.陈述:(症状描述) CGL,女,40,眼睛模糊看不清,稍远可以看清(1天半、原来近视)...

  • 黄帝内针

    任脉居中, 任脉旁开0.5寸是少阴经, 任脉旁开1.5寸是阳明经, 阳明经旁开1.5寸是太阴经, 太阴经旁开1.5...

  • 黄帝内针∥随症治之

    辨证论治是很神圣的,在中医眼里,他更在乎的是证(症),证是生命应对异常的直接呈现,相比之下,病则已然经过了概念的逻...

  • 黄帝内针——黄帝内针的传承(一)

    1.我是如何学针的 现在传讲的这个针十法叫黄帝内针,也许乍听黄帝内针这个名字会认为起得太大,但,它是名副其实的。黄...

  • 黄帝内针学习笔记(29):在心不在手(上)

    黄帝内针是针道,自然要讲用针方法。之所以现在才开始提,是因为我一直坚持不明理不下针。学习黄帝内针重点在人不在针,讲...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黄帝内针临症微记:眼花、流泪怎么办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eetiqc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