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学期我们凡是有心理咨询证书的老师,都可以由学生点名寻求心理援助。向我寻求帮助的是一位小男生。
第一次咨询:一个受伤的男孩。
“为什么会来参加咨询?”
“我想找回原先那个阳光、快乐、开朗的自己,现在的我心情特别压抑、失落,感觉整个天空都是阴沉沉的。”
孩子有比较强烈的求助意愿,他能意识到自己的问题,并勇敢地来到心理咨询师面前寻求帮助,这是主动想成长的状态。
“你压抑、失落的表现是什么呀?”
“晚上经常睡不着觉,有时候虽然上床很早,但是到凌晨一两点钟还睡不着。”
“这种情况从什么时候开始发生的?”
“从小学四、五年级开始,成绩开始下滑,感到自己非常有压力。”
“爸爸妈妈知道吗?”
“知道。他们总埋怨我学习成绩不好,爸爸还经常打我。”
一开始就强调了保密原则,孩子还是怯怯地问:“老师,你能给我保密吗?”
“一定!”
“爸爸会用皮带暴打我。”
“他打你的时候,你是怎么表现的?”
“我会哭,但是却坚决反抗,想远离他们!”
“妈妈会怎样表现呢?”
“妈妈经常吓唬我,说我如果做不到什么,就让爸爸打我。”
这是一个典型的简单粗暴的家庭教养方式,孩子对父母尤其是父亲充满恐惧。这种恐惧让他极不自信,没有安全感,导致他出现失落、压抑、失眠等症状。
咨询室里正好有三个小布偶,我们把它们当做爸爸妈妈和孩子。我请这个孩子摆一下他们一家三口平常在家里的状态。孩子摆的三个人并排坐在沙发上,眼睛都是直视前方,谁也不看谁,谁也不理谁。我想让孩子试着和爸爸妈妈对话,他说不敢。
这是一种怎样的家庭氛围呀,孩子身处其中都不敢出声、无法呼吸了。我真想把他的父母叫来,问问他们是怎样把孩子逼到这种境地的。可是,现在来求助的是孩子自己,他又一再要求保密,还是要从他自身来入手。
孩子浑身很紧绷,始终无法全身放松,我让他闭上眼睛,深呼吸。一开始他会很警觉,很快的睁开眼睛,我请他相信我,相信周围都是安全的,即使外面有响声,他依然会很安全。渐渐地,渐渐地,孩子放松下来。
“每一个人的心灵深处都住着另外一个自己,一个非常强大的自己。你试着找找看,看能否找到他?”
过了一会儿,他点点头。
“试试看,把你现在的苦恼告诉他,问问他是不是愿意帮助你一起来克服困难?”
过了好一会儿,孩子说,“他说他愿意。”
“很好,你看你并不孤独,只要你愿意向他人求助,真诚说出你的想法,别人是愿意帮助你的。”
打破状态,让孩子回到现实。
征询孩子的同意之后,我们约定下一周再做一次咨询。我给孩子布置了一个作业,找到自己的20条优点。
面对这个受伤的男孩,我感觉特别棘手。因为我的咨询经验很少,不知道应该从哪里入手来帮助他。事后和学校咨询室的两位老师进行交流,他们一方面建议我将咨询继续做下去,多肯定他,多为他赋能,另一方面建议我同孩子的班主任进行交流,让班主任从侧面与家长进行交流。
下周回来孩子会有变化吗?我的心里是打鼓的。我很想帮助他,却又觉得无能为力。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