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从小是在有一对很爱我的父母,家庭环境是很民主和开明的,有什么意见可以开诚布公的来说。做事情是以肯定和鼓励为主。每次做事都能得到满满的认可和爱。
读书时他们为了让我节约时间基本家务活很少让我去做。所以我的独立自理能力是毕业后才锻炼的。
结婚后,姻亲家庭的父母却是批评型的,无论你做了什么,基本都会被批评,从来不鼓励。这让我很不习惯,特别是在有小孩后,天天在一起相处,还有在他们老家产假那个封闭的环境里,整个人是处在非常压抑的状态下的,上班后每天两点一线,上班到家然后上班。整天围着家庭转,比较单调,评价体系依靠家庭,如果伴侣与姻亲家庭的父母看法一致,那我就是孤援无助的一方。整个人的状态就很不好。
今年以来,与朋友建立了更多的链接,有了更多的分享和交流,通过对比,能够看到自己家庭里好的地方。有了家人,朋友,社会力量的支持,状态要好了不少。可以乐观的看待周围的事物。
在做饭方面,我一直没有起步,因为做饭有家人擅长,所以你做了之后受到的批评会更多。即使你做到了他们之前要求的标准,他们也会从中找到漏洞,找到误差,再提更高的要求。所以以至于后来我就放弃了。放弃了要变得更好,放弃了改变。
与学友王丽一对一交谈中,她听了我的苦闷,说你需要改变。婚姻就是不断磨合不断改变的过程,可以向着他们希望的样子改变。我听出了需要改变的项目,但却迟迟没有行动,因为现实生活中的处境,感觉难于上青天。向前走一步是错,会有很多批评,那不如干脆不去做。
最近听了学友吴靖的分享,她说我们改变是为了让自己变得更好,而不是得到他人的认可,要把被动的状态变成主动的状态。
还有读者上面有篇文章写的《修行是遇见你自己》,他讲修行不是绕过问题跑到庙里去烧香去打坐,到不认识你的地方去修炼,你的生活有矛盾那就是漩涡,就是道场。修行是哪里有问题就在哪里修。修行也不是向别人显示自己有多好,而是向自己显示,看,这个问题难不住我。
这让我联想到了我学做菜的事情,也让我重新有了一种动力。
对,我做菜,他们认同与不认同是他们的事情,他们吃与不吃那是他们的课题。我做菜,是为了让自己变得更好,自己的自理能力得到提高,我的生活更有意思。而不是仅仅为了得到他人的认可。这样,即使他们批评我,不认同我,也与我无关了。
所以,学做饭,变成我周末的小确幸,爱好。这周末做了牛肉酱。我也会持续的做下去。为了自己变得更好而努力。
凤尾菇,蒜,牛肉末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