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个阴沉下午忍着喝了冷咖啡带来的肠胃不适读完了芥川龙之介的短篇小说集《罗生门》。读完更难受了,尤其读完《河童》和《枯野抄》,《河童》的阴翳自不必说,《枯野抄》对人物细致心理的揭示几乎使我悚然一惊,仿佛灵魂被偷窥般惊悚。
一代宗师去世,临终之前弟子们要用一根羽毛为师傅点临终之水,各个弟子心怀鬼胎,面对临终者的遗容,想的倒不是尊师的教诲,而是自己,自己在师门中的利害相争,甚或是自己的兴趣和算计。甚至用观察的目光记录师傅的死亡,以便记录在自己日后的某部回忆录里,毕竟自己的师傅是名师,就算是死也还是有极大的利用价值。
这当然是不道德的,让人心生厌恶的。可是深深窥视人类心底,难道没有这样自私凉薄的想法吗?真是透彻心扉的一盆冷水,浇得我在那愣了好一会。想到前几日听书,讲到季羡林先生的葬礼,人很多像市集,全然没有学者该有的肃穆和庄严,真是失了读书人的体面。可如果人去的人少,人们又觉凄凉。还是杨绛先生聪明嘱咐不要办任何追悼会。质本洁来还洁去,走得轻盈空灵。
说了这么多无非是说这本书带给我太多心灵的震撼了。初识芥川龙之介还是从三毛的书里,那时她经常和荷西一人一摞书看到深夜。她最经常看的就是阿加莎还有日本作家大江健三郎、三岛由纪夫、芥川龙之介的小说。那时我高中心想等上了大学一定把这些书都读读,可是大学时候喜欢的却不是这些作家,倒是英美等国的作家。这几年忽然又转回了亚洲,尤其对日本文学和美学着迷了。
《罗生门》买来一两年了,之前只读过《罗生门》、《竹林中》和《蜘蛛之丝》,因为《罗生门》这部电影太出名了。仔细查询才知道是改编自这两篇小说,两篇都对人自私利己的本性做了深刻剖析。《竹林中》更是对人的言语的不可靠性和眼见为虚做了巧妙的多角度叙述,让人不禁对世俗的一切甚至历史都产生了深深的怀疑,一不小心就坠入不可知论的深渊,但是却甘之如饴。也许那样更符合自己的主观感觉。人首先是悦己的不是吗?
《蜘蛛之丝》只用短短数语就深刻阐释了佛教里所说的福祸善恶、人生轮回和因果报应,而且让人过目入心,记忆深刻。小说阐释之深刻让我每次观赏荷花甚至观看一口大缸的时候都不禁想到这个故事,看着水缸的时候也常想里面就是另一个大千世界了,那些浮游生物拥有另一个不为人知的天堂。
由此还想到另一个故事,我们常以为不存在三千世界,但是假如我们去看一个在水洼中挣扎的蚂蚁,一个瓜子壳对它来说犹如一座孤岛。我们庞大的身姿对它来说可能就是如来佛祖了。那我们自己所在的世界难道不是万能造物主眼中的另一个小水洼,虽则这个水洼于我们便是整个大千世界。换一个视角看世界获得的便是全新的体验,由此也深深懂得了作者的慈悲。
不过芥川龙之介对生命的态度是矛盾的,这在《蜜橘》、《杜子春》中深有体现,借由现实发生的一件小事和中国古代传奇,芥川讲述了自己对生命的眷恋。农村来的小姑娘打开车窗把蜜橘扔给来送自己的小伙伴,那蜜橘红红火火好像生之温暖。杜子春在经历了富贵荣华和地狱之炼,终是舍不得亲情未能升仙却获得新生。
芥川博览群书,精通古典文学对中国古典文学也多有涉猎,很多小说改编自唐传奇,但都赋予了人物新时代的内涵,读来令人耳目一新。这不光显示了作者高深的文学修养,也显示了古典文学本身的魅力。芥川对日中古典文学的解读本身也是他文学作品的一大特色。其文笔之典雅优美读之心旷神怡。
《大石内藏助的一天》则表现了“四十七武士”在复仇之后的表现和影响,很多是他们始料未及的,在一件事做成之后世人的误解也是不可避免的,有时甚至是南辕北辙。很多历史事件的发生也是出于偶然,可能是当事人在情非得已时刻的一种抉择,至于后世怎么看,全凭有话语权的人的解读了。这看似荒谬却也道出了世事的实情。
项羽是不是英雄,李清照觉得他是,张爱玲也觉得是,芥川也认为是,他认为他是知其不可为而为之,向死而生,为一种理想而殉难,所以也是英雄,彰显了其人格的伟大。读之,深受鼓舞。至少比成王败寇要深刻得多。因为,有时我们也许一生都在为一种可能永远实现不了的梦想而努力,人生的意义就体现在如西西弗斯一样不断把滚石背上山的悲壮中。这也是他的作品深深打动我的地方。
打动我的还有《毛利先生》,一个小人物,一个热爱教育的人,可是长得可笑,口齿又不是那么清楚,但天生热爱教育诲人不倦,并不因为别人的误解诋毁而懈怠。如堂吉诃德一般勇敢无畏,这普通人的勇敢又一次使我落泪,功成名就的人如凤毛麟角,世上多数人还是如毛利先生一样勤勤恳恳兢兢业业活着。
《地狱变》是芥川作品丰碑之一,一个画师因为艺术而忍看自己亲生女儿葬身火海,画下这地狱恐怖的一幕,因为艺术而不朽,但也因此不能承受心灵之沉重而自杀,是为艺术祭奠,也是为得人生解脱。这可能是作者的艺术观。艺术来源于生活但又高于生活,艺术的完成可能需要创作者自身的献祭,这生命的代价未免沉重。
但于芥川而言,这也许是最好的结局,因为他的母亲死于疯病,他的姐夫自杀,好友死于发疯。他在后期创作力衰退,抚养姐姐和两个孩子的生活,还清姐夫的债务,他本神经脆弱敏感,这更把他逼到了死亡的边缘。但他绝不是如太宰治那样软弱无力的家伙,常常让家人陷入经济困顿。
他是文学界耀眼的明星,大学毕业就获得了海军教员的教职,后来辞职也是因有足够支撑一家人吃穿用度的报社稿费,他是一个有责任心的男人,符合我们对作家的想象。英俊有才,有责任有担当,风华正茂,可是因为自身羸弱的身体和家族遗传疾病的缘故而选择在35岁的年龄结束自己的生命。整个文学生涯只有十年却是熠熠闪光的十年,至少他的作品没有像他想象的那样,“积满灰尘,摆在神田一带的旧书店角落里,徒然等候读者”。相反,他离世后八年,“芥川文学奖”设立了,现今是日本最重要的文学奖项之一。
文学就是人学,我们该怎样汲取其中的养料来丰富自己的一生呢?也许正如芥川借《黄粱一梦》中卢生所说,“正因为是梦,才需真活。彼梦会醒,此梦亦有醒来之时。人活一世,惟愿此生精彩纷呈,方不辜负自己。”诸生以为如何呢?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