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不如一行波德莱尔。”
此句出自日本作家芥川龙之介之口。
这位阴郁而克己的作家,完美的诠释了自己对人生的注解,三十五岁时结束了自己璀璨而饱受磨难的一生。
如烟花般划过天际的芥川龙之介,是如何度过这极其短暂的人生?
![](https://img.haomeiwen.com/i23930195/a65847969cdeea82.jpg)
1.寄人篱下的童年
1892年3月1日,芥川龙之介出生于日本东京。
因生在辰年辰月辰日辰时,故取名龙之介。
芥川龙之介上面有两个姐姐,其中大姐不幸在六岁时去世。
芥川龙之介的到来,本是件全家欢喜的好事。但喜悦的气氛在他出生仅仅七个月后就戛然而止。
因为他的母亲富久疯了。(母亲的发疯似乎也注定了芥川一生沉重忧郁的底色。)
母亲疯后,芥川龙之介的舅舅芥川道章将其接回芥川家抚养。芥川家是没落的旧世家,有些家底,但也需节俭度日,家风颇为高雅,芥川自幼便受到艺术熏陶。
芥川龙之介是个生性聪颖,但身体孱弱,性格敏感忧郁的孩子。
寄人篱下的芥川总是乖巧懂事,常常惹得大人怜爱不已。
在物质上,芥川是幸运的,丰衣足食,不曾受过困顿之苦。
在情感上,芥川虽与父母无缘,却深受母亲一族照顾,尤其是母亲的姐姐,姨母富纪,姨母终身未嫁,悉心的照顾着妹妹的遗子芥川龙之介。
但始终是寄人篱下,凡事都需隐忍。这也导致了芥川龙之介日后压抑的个性,这成了他终生的枷锁。
(离世前给好友的一封信中,芥川如此写道:“我是个养子,在养父家里,从未说过任性的话,做过任性的事,如今,自杀在即,也许是我此生唯一一次任性吧。我也与所有青年一样,有过种种梦想。可如今看来,我毕竟是疯子所生的儿子。”)
在芥川家族的照顾下,芥川龙之介懵懵懂懂的长到了十岁。
十岁那年,母亲去世。疯了十年的母亲终于找到了自己的平静。
而对于芥川龙之介而言,他的人生才刚刚拉开序幕。
这个十余岁就能写下了“但将落叶焚,夜见守护神”的孩子,他的人生注定不那么平凡。
2.读书恋爱的少年
芥川天资聪颖,酷爱读书,因此学生生涯一直都是令人艳羡的佼佼者。
1910年9月,十八岁的芥川更是因优异的成绩免试进入第一高等学校文科。
在这里芥川认识了今后的人生挚友。同样喜爱写作的久米正雄、菊池宽、松冈让等人。
(1935年菊池宽为了纪念他而设立的“芥川奖”,如今已经成为日本文学的最高奖项。)
跟这些志同道合的伙伴在一起的龙之介,无疑是快乐的,青春在文学里浸润着。
这一时期也是龙之介大量阅读的时期,他读遍了莫泊桑,波德莱尔,易卜生,托尔斯泰,萧伯纳,斯特林堡等人的著作。
1913年9月,二十一岁的芥川以第二名的成绩进入东京帝国大学英文科。
进入大学的芥川开始了文学创作,并且尝试发表了几篇作品发布在校内刊物上,但并无什么反响。
此时的芥川并不十分在意,因为大学里显然有比发表文章更重要的事情,那便是——恋爱。
1914年的夏天,一个叫吉田弥生的姑娘,敲开了龙之介的心门。芥川对这段恋情非常认真。
但好景不长,在得知龙之介的恋情后,芥川家族表现出了强烈的反对,尤其是自己最最敬爱的姨母。
芥川龙之介在给好友的信中写道“我打算求婚,向家里说了这件事,遭到了强烈反对,翌日清晨,我脸色难看,说我放弃了。”
少年恋情最终以龙之介的妥协告终,他放弃了自己的爱情,成全了姨母在内的芥川家族的自私。这无疑成了他心中难以释怀的一个痛。
生不由己的人生,更加深了芥川龙之介日后的的忧郁敏感。
情场失意之后的芥川创作出了《罗生门》和《鼻子》两则短篇小说。(均为芥川龙之介的代表作)
《罗生门》发表于东大的内部刊物。但跟前几篇作品一样,无什么大的水花。
芥川曾经回忆道:“当时写的小说是《罗生门》与《鼻子》两篇。从半年前开始,拘泥于恋爱问题的影响,独自一人时便情绪消沉,因此想写尽可能与现状隔离、尽可能愉快的小说。因此首先从《今昔物语集》取材,写了这两个短篇。”
真正的转机出现在一次见客会上,芥川在1915年底在朋友的引见下有幸参加了夏目漱石的见客会。
原本就光芒难掩的芥川被夏目漱石一眼相中,立刻大力提携起这位优秀的晚辈。
![](https://img.haomeiwen.com/i23930195/540c607278e4b430.jpg)
龙之介在《新思潮》上发表了自己的短篇小说《鼻子》,《鼻子》得到了夏目漱石的如下评价:“作品非常有趣、沉稳,没有戏谑、却自然地流露出幽默之处,具有优雅的趣味。而且材料新颖,文章结构十分匀整,令人佩服。这样的东西,今后再做二三十篇,必会成为文坛无与伦比的作家。”
得到文学泰斗夏目漱石的鼓励后,龙之介开始佳作频出,《山药粥》《手绢》《烟草与魔鬼》等相继问世发表,芥川龙之介在日本文坛中迅速崛起,成了耀眼夺目的一颗新星。
![](https://img.haomeiwen.com/i23930195/555f00ec74b1c78e.jpg)
3.意气风发的青年
1916年,年仅二十四的芥川龙之介的人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这一年他以第二名的优异成绩东大毕业,这一年他迅速在文坛崭露锋芒,这一年他成为一名英文老师。
1917年,作为文坛新星,芥川龙之介出版了自己第一部短片小说集《罗生门》,同年11月出版了第二部作品集《烟草与魔鬼》,如此神速的发展,令所有同窗艳羡嫉妒。这真是少年得志。
此后不久,二十六岁芥川也即将结婚。对象是十八岁的冢本文子。文子是芥川朋友的外甥女。婚后的芥川龙之介与冢本文子,夫妻二人感情融洽。十年婚姻中育有三子。
芥川也成为大阪每日新闻社的签约作家,稿费加上薪水,芥川的新婚生活无限滋润。
白天任教,晚上创作,芥川在这一时期,依旧是佳作频出。经典的《地狱变》出自此时。
4.急转直下的中年
随着芥川在文坛上的地位越来越显著,于是1919年3月,芥川辞去了学校的教职,结束了三年教师生涯,回到东京成为专业作家。 (此时生父因患流感去世)
开始专心创作的芥川尝试突破自己,但却佳作不多。
1921年3月到7月,芥川曾游历中国,约见过胡适等人,日后更是出版了《中国游记》。但本就身体羸弱的芥川自从此次旅途归来后身体状况频频出现问题。
![](https://img.haomeiwen.com/i23930195/60ae3ebe7c64876b.jpg)
此后六年,芥川常常因神经衰弱,胃痉挛,肠炎,心悸失眠等身体上的不适而饱受折磨。身体上的痛苦也严重的影响着芥川日后的创作。
文坛上开始出现了他江郎才尽的言论,芥川的身心都饱受折磨,于他而言,这是多么大的痛苦啊。
病情的不断恶化之时,亲朋的悲剧纠纷更是一记重锤,令芥川心力交瘁。
1927年,是芥川龙之介的最后一年。这一年他遭遇了两件事,一件是姐夫的自杀。一件是好友发疯,无疑都加速了芥川的离开。
1月,二姐家中房子失火,但此前不久,姐夫曾投下巨额保险,因此被怀疑是故意纵火。导致姐夫卧轨自杀。芥川需要照顾姐姐及其子女,更是要处理欠款及善后工作。本就虚弱的身体何堪此击。
此时的芥川是无助且疲惫的,芥川无法对姐姐置之不顾,但亲人间瞬间压来的责任那么沉重的倾斜在一个本就自身难保的人身上。
芥川像一个虚弱的旅人,背负着超越自身承载重量的包袱,他根本无力前行。
同年6月芥川的好友作家宇野浩二发疯,芥川看着这位昔日的好友,陷入深深的恐惧。
母亲发疯,好友发疯,他真的害怕,他害怕自己会遗传了母亲的疯病,他害怕自己像好友一样流露出疯子的模样。他害怕这一天的到来,就好像这一天必将到来。
这样的重压和恐惧使得芥川更加决然的踏上了毁灭之路。芥川似乎也早已经暗下决心,开始谋划着这场自杀。
“他的面前只有两条路,发疯或自杀。他独自走在黄昏的道路上,决心等待慢慢前来毁灭他的命运。”《一个傻子的一生》
疾病的痛苦,阴郁的心理,生活的重压,遗传发疯的恐惧,江郎才尽的折磨。这些都成了芥川自杀的助推剂。
1927年,7月24日,芥川龙之介于家中服用过量安眠药,在读了一小段《圣经》后,伴着寂静的雨声,沉沉睡去,不再醒来。
这个才华横溢的的年轻人,如昙花一现般惊艳过世人后,迅速凋零。
那些留给世人警醒深刻的文字,是他来过的痕迹。
他的《一个傻子的一生》中有这样一段话:电线依然放出锐利的火花。他综观人生,并没有什么特别想要的东西。可是,只有这紫色的火花——只有这空中激烈的火花,哪怕要用生命去换,他也想握在手中。
他握在了手中。
![](https://img.haomeiwen.com/i23930195/e1e7cfe99a1fa5d7.png)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