仰慕柴老师的课已久,今日终能如愿,心中自是欣喜异常。
常言道,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有时总会听到外行人轻描淡写地说,老师不就是一天上那么一节课或几节课吗,太简单了!其实只有真正上过课的我们,才有切身的体会。要想真正上好一节课是多么的不易,因为一节好课能彰显出老师各方面的能力,首先是文本解读能力,其次是教学设计能力,再次是课堂实践能力,即课堂驾驭能力,面对不同学情的学生,能否展现出不同的教学机智。
听了柴老师执教的《紫藤萝瀑布》一课,我感受到了柴老师对文本解读深入浅出,对教学设计匠心独运,在教学实践中,无论是知识传授,方法运用,还是情感体验,都是自然渗透,于潜移默化中对学生进行了语文核心素养的熏陶。
作为语文老师,拿到一篇文章,首先老师自己要走进文本内部,走进作者内心,更重要的还要引领学生走进文本内部,走进作者内心。柴老师在这节课中创设了一个学习活动。她先带领学生进行了整体感知,理清了作者的行文思路,然后让学生跳读课文,摘取课文中的词语和句子,借鉴作者的写法描写紫藤萝,也可以加入自己的想象进行创作。柴老师一直在强调,并鼓励学生可以进行自己的“创作”。听到这里,我也甚感纳闷,这样的活动设计,难度系数是不是有些太大了?尤其是对于农村的孩子,真的可以在五分钟“创作”出来吗?而且这样的“创作”意义何在呢?带着这样的疑问,我特别关注老师接下来的做法。虽然孩子们由于怯生不敢举手,不太自信,但被老师鼓励站起来展示的学生还真是写得蛮像回事,有的同学确实在借鉴的基础上加入了自己的思考,完成了“创作”。最出彩的要数老师的适时评价和引领思考了。其实每位同学在写的过程中,能抓住关键的词句,就表明他对紫藤萝的美已有了初步感受,接下来的师生对话,其实就是对紫藤萝花的美进行了深一层的赏析。而这些都是针对着学生自己创作的内容进行的,他们自然印象深刻,趣味盎然。如果没有老师对文本进行深入的解读,是不可能设计出如此精妙的学习活动的,因为这不仅是读写结合,还加入了赏析,实在是一举三得!
如此深入浅出的功夫,让我不禁想想到了朋友曾对我说起过的学游泳,好的游泳教练总是一下子就把孩子投进深深的水池里,然后再一点一点地教他怎么吸气、呼气、摆臂等一些游泳的基本要领,不同环境中的教学思路确实有异曲同工之妙啊!
就这样,孩子们在柴老师的引领中,开始走进文本内部,既品尝到了初创作的乐趣,也在语言文字的魅力中,欣赏到了紫藤萝那一朵花,一串花,一瀑花的与众不同之美,感受到了一种蓬勃向上的生命力量。
本节课的教学环节,柴老师用三个匠心一线串珠,层层深入,可谓匠心独运。我想,她的灵感应该得益于作者宗璞的那句关于美文的匠心之语,“美文不在辞藻,如美人不在衣饰,而在天真烂漫的舒卷自然之中,匠心存矣!”柴老师的匠心设计如下:写景之匠心:概写一笔,细写几笔,多个层次,多个角度,巧用修辞;引申之匠心:由实到虚,物我交融;升华之匠心:由物到人,由个体生命到生命长河。
就这样,孩子们在柴老师的引领中,渐渐的由走进文本到走进作者内心,由花到情再悟出理,思考向深处漫溯。
每一个教学环节的推进,每一次情感的渗透,主旨的升华,都是不着痕迹,自然而然的。尤其是找到关键的词语或句子后,老师在难点处进行了适时的背景链接,如《哭小弟》的内容,文化大革命的背景等,都补充得恰到好处。
就这样,孩子们在柴老师的引领下,在文本中走了几个来回,慢慢读出了人的不幸和花的不幸,写花的不幸实际上是写人的不幸,从人的不幸中,有了理的感悟,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
师之匠心,课之神韵,生之幸运!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