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年我还没长大,很期待过年,过年时有新衣服穿,有平时很少能吃到的好吃的,尽情地解解馋,还可以天天玩,不用担心回家晚了挨吵,这些过年的超级福利,还有那过节时的各种习俗和氛围,让那时的年味十足,令人难忘。
我记得爸爸说年三十有守岁的习俗,就是让我们吃完年夜饭,守在那里,可以看看电视,也可以看年长的人打牌,反正是尽量守到凌晨,迎接新年,家里的烛火和灯一夜都不许灭,一个个房间都亮着,灯火通明。
我记得那年是第一年《梨园春》栏目在大年三十举行总决赛,跟春晚同时进行,这在往年是没有的。之前年三十是春晚的专场,一枝独秀,其它节目都主动避让。
爸爸妈妈是《梨园春》的忠实观众,自然不会错过这精彩的总决赛,冠军可以得到一辆小轿车,更增添了他们看的兴趣。但家里只有一台电视,孩子们可不愿意听上四个小时的戏,还是春晚对他们吸引力更大。
春晚在那个电视节目还不是很繁荣的年代,意义非凡,成为了一代人的回忆,成了春节必不可少的配置,尤其是小品,不容错过,看春晚也成了守岁的动力,看了春晚感觉年味更足。
在除夕夜来临之前,爸爸跟邻居们都交流了意见,一番询问调查后,在友好的氛围下做出了决定,喜欢看戏曲的都去邻居家,喜欢看春晚的都去我家,要不说关键时刻还得靠邻居。
那年的除夕夜守岁分成了两个阵营,大人们看起电视来还是全神贯注,中途离场的很少。小朋友可就没那么安生了,除了语言类节目不可错过外,歌舞类基本就是听个热闹,所以也就闹哄哄的,时不时的两家串串门,带回来一些大人们的有趣消息。瓜子和糖果对他们才有点吸引力,闲下来时就吃个不停,口袋里还装了不少。
当然守岁时也少不了打牌的,我不喜欢看他们打牌,总觉得有点赌的意思。但有些人打牌就是有瘾,不过忙碌了一年,今天打打牌也说得过去,只要懂进退,不一晚上输不少,家里人也不会说什么。
守岁还不到十一点呢,已经开始有小朋友支撑不住了,眼皮子直打架,困了还是要睡的,不过等第二天早上起来,会感觉错过了好多。
终于等到了电视里主持人带着一群人开始倒计时,大人们也开始准备鞭炮了,随着一声欢呼,鞭炮声也此起彼伏,迎接新年的到来。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