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论《朱子家礼》的诞生、发展及其在东亚世界的普及

论《朱子家礼》的诞生、发展及其在东亚世界的普及

作者: 薛宝钗的冷香丸 | 来源:发表于2021-07-06 01:32 被阅读0次

        《春秋左传正义》有云:“中国有礼仪之大,故称夏;有服章之美,谓之华。”这大概是自有文字记载以来,关于华夏民族这个称谓最早的来源。作为“衣冠上国,礼仪之邦”,“礼”在中国传统社会中担负着调节社会秩序、维系国家稳定的功能,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成书于南宋末年的《朱子家礼》是朱熹对自己礼学思想的实践性著作。这套礼仪制度,在制定时秉承礼仪,删繁就简,中和官方礼仪与民间礼仪,贴近普通百姓,具有很强的实用性,对中国封建社会后期的民间通用礼仪影响颇深。不仅如此,它还漂洋过海走向东亚诸国,成为朝鲜、越南、日本等东亚世界共同遵守的标准礼仪规范。

          在《爱敬与仪章:东亚视域中的<朱子家礼>》中,日本早稻田大学文学博士、关西大学文学部教授吾妻重二将全书分为:文献足征、礼文备具、礼书传承,此三编,内容之丰富,包罗《家礼》版本、木主、深衣、日本《家礼》接受史等广泛议题,并融文献学、历史学、哲学于一身,深入而细致地揭示了《家礼》的诞生、发展以及在东亚诸国的普及。

          宋代作为中国封建王朝中承上启下的一个时代,在中国礼学发展进程中,无疑具有相当重要的地位和意义。《朱子家礼》就是宋儒对传统礼仪在传承的基础上加以创新的成果。北宋立国后,太祖制定了科举取士制度,文人地位较之前朝有了空前的提高,极大程度上打破了过去贵族门阀把持朝政的现象,寒门学子同样可以通过科举实现阶层的跨越,此时士家大族如若有意继续维持较高的社会地位,也必须要与普通士子一同通过科举以求功名。

          值得肯定的是,朱熹在编定《家礼》程序时以实用、易行为上:他打破古代庙制限制,首创“祠堂制度”;简化古礼程序,将婚礼“六礼”删为“三礼”;同时秉承“兼及士庶、化民成俗”的原则对冠、婚、丧、祭及日常居家诸礼进行了明确而细致的规定。并在不违礼义的原则下,特别注重礼仪制度的时代性与创新性,努力使《家礼》成为贴近士庶实际生活,规范冠、婚、丧、祭及日常居家诸事的士庶通礼,以期真正实现礼仪制度的全民普及化。

          《朱子家礼》不仅对宋代以后的中国社会影响深远,并且远播东亚诸国,成为15世纪之后东亚世界普遍遵循的生活方式。韩国学者卢仁淑认为“《文公家礼》在中国所发生之影响,实未若韩国之深远”。

          明清时期,朝鲜李氏王朝与中国为宗藩关系,在政治上接受中国册封,在文化上则“经与礼,一遵朱子,无敢少差”。李朝太祖李成桂认为“冠婚丧祭,国之大法”,令本朝礼仪“一用朱子《家礼》”。在朝鲜半岛,《朱子家礼》被士大夫视若国礼,奉之为圭臬,家礼学也成为朝鲜李朝之显学。在朝鲜封建社会制度巩固与社会伦理道德发展中作用极为重要。时至今日,每年春秋两季,韩国成均馆仍会举行祭孔的释奠礼,《朱子家礼》对朝鲜半岛礼俗影响之深由此可见一斑。

          15世纪时,即室町时代中期《朱子家礼》传入日本。吾妻重二讲道,在日本江户时代,知识分子对《朱子家礼》就已经表现出浓厚的兴趣。日本知识分子研习《家礼》,尤重丧礼和祭礼,并有大量论著和实践。江户初期林罗山、中江藤树、山崎闇斋、野中兼山、林鹅峰、德川光圀等,都有《朱子家礼》丧祭礼的实践经验。自江户后期以降,日本祖先祭祀中的牌位乃遵循《朱子家礼》的制式,由此可见《朱子家礼》在日本的深入人心。

          在越南,《朱子家礼》的影响大致始于15世纪前半期,在黎朝仁宗完善科举制度之后。圣宗时代继承了前朝遗志,一应礼仪典范皆向明朝学习,旨在建设以朱子学为理想的儒教国家。从此时开始,《朱子家礼》倍受关注,圣宗时代的婚礼及服丧均依《朱子家礼》进行。而在琉球,18世纪初蔡文溥的《四本堂家礼》可以清晰地看到《朱子家礼》对其影响至深。因此,我们似乎可以这么认为,朝鲜半岛受其影响最大,日本、越南次之。

          自南宋以来,《朱子家礼》由中国走向东亚世界,并深刻影响东亚世界长达五百多年,最终渗透到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成为东亚世界共同遵守的礼仪规范。21世纪的今天,炎黄子孙又该如何看待这个早已在意识形态上退出中国历史舞台,却依然活跃在东亚各国的传统礼制文化呢?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论《朱子家礼》的诞生、发展及其在东亚世界的普及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efewul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