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学书日记(1)

学书日记(1)

作者: 一溜风云 | 来源:发表于2023-11-14 10:08 被阅读0次

    昨日临临赵孟頫尺牍,不佳,未拍照,大致临帖每隔一段就会毫无状态的时候,当然最大的问题是笔法不够熟练;孩子中间一搅闹,心里琢磨着拍一张好的发出来晒,存了此念,往往就临不好,有了露脸的包袱,不放松,往往就不成,节奏全无,烦乱直选临了篇圣教,亦杂乱。想写小,不觉就写大了。想古人何曾有大量纸张,都是小字。周末去中国美术馆看到文彭(文征明之子)一块钱硬币大笑的行草,极震撼,这么小的字如何写出如此丰富的笔法来,绝非想我们想象的用小号笔写出来,盖控制笔尖到到随心所欲的程度。

    赵孟頫字特点笔法丰富细腻,结字端正,有雍容华贵之皇家气象,少起伏跌宕之姿,大约其皇室后裔有一定的关系。我是十一开始入赵贴。其起笔斜切滑入往上运行,收笔往上挑出往下一笔,中间粗细变化,就须得有提按轻重。起笔,连接多牵丝,初学不容易出来。字与字时有关联映带,这也是个难点。当然更深入的,结字的左右、上下、奇正、粗细等等更精细入微的都需要随着临习的深入去体会。

    初学大体行笔是慢的,揣摩古人当时的动作,怎么把这个点划写出来。抖音上往往有很多是描出来的,数笔描出来的,大体是错误的,古人用笔一个主要功能是书写,因此书写时一定是很流畅的。这就是自学最大的难度,有的点划你写不到位,但又不知道方法。这就是学习中的一层窗户纸,需要找高手捅一下,才会恍然大悟。我目前就遇到这个问题,有些点划怎么写都出不来,就学得找高人请教了。

    临帖人的精神是比较集中在原帖上,章法什么的肯定就照顾不到了,这是很正常的,就想学车,在操作方向盘、车门、油门、刹车,手忙脚乱,路傍有什么标志物就无瑕顾及了。当你熟练了,操纵的游刃有余,路边美女脸上的一颗痣也许都能看清楚。

    学习技巧就是忘记技巧 ,形成条件反射。笔法熟悉到一定程度大约提笔就来,写出来就是二王体系的味道。当然,从艺术层面的评判就另当别论了。

    历史记载,元太祖忽必烈未见赵孟頫之前,认为是一个神仙人物,大致是看了他的书画作品;及召见之后,认为不过是一介书生。这是自然,倘若他是个龙行虎步、 瞻顾非常的英雄人物,端坐在龙椅的帝王岂能放心。宋祖一介武夫得天下,培养的子孙多艺术家气质,除了皇家能受到最好的教育,确实还有一个家风问题,在诡谲的宫廷气氛下,宋氏相对的开明开通,也成就了灿烂的两宋文化。尤其书画艺术更达顶峰。同样武人得国的明祖,就偏狭的多了,尤忌读书人,所以他的子孙一个个残暴猜忌,奢侈无度,不学无术,荒诞到极致。仅有一个朱家后裔朱耷成了顶尖的艺术家。白瞎了这么多教育资源。

    赵孟頫的尺牍写给一个中峯老和尚的多,我没有查和尚的资料,想必是当时地位隆重的僧人。少数名族政权入主中原,文化上不自信或者根本没有 体系文化来支撑统治或统治心理,佛教就是初汉文化的另外一个支撑。像鲜卑北魏一样,蒙古人崇佛礼佛。

    赵孟頫在信札里多次提到自己的妻子,充满感情,略可窥探其内心情感世界。

    临帖一方面是学习古人书法技巧,另一方面是与古人对话,当心存敬意。短视频时代,滚世滚洪流,泥沙俱下,很多人半瓶水,半懂非懂,俨然以大师自况。就像许多做国际关系生意的,英语都不会,跳出来点评国际人物、国际形势、 事件,大放厥词,好像世界再他掌中似的。问题不在跳梁小丑多 ,而是听信他们互喷的人多。书法亦是。什么事一旦成了流量生意,往往就没有鱼龙混杂了。

    扯远了。

    没听说宋四家鬻字赚钱。

    什么时候写字为了悦乐自己,也许艺术的美感就出来了。

    附上昨日字,自觉不好,然而真实。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学书日记(1)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efhjw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