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img.haomeiwen.com/i14453500/4d62e306e64b05e7.jpg)
所谓“简史”,大抵就是作者以一己之见来解释若干个大的时代,既是一个大纲,也算得上是一种“注”。而尤瓦尔·赫拉利的《人类简史》浅述人类发展之历程,大有“六经注我”的意味。其中的“人类”,只算得是一种意象,是作者挥发见地的一个载体。市面上,某某简史、某某通史之类的书不胜枚举,但大多数只是俗套,而少有如《人类简史》一样不落窠臼的佳作。正如拉斐尔在宗教最盛最高昂的时期,大绘圣母像,假借宗教之名,却是抒发了人性的伟大。而尤瓦尔则是在人类最膨胀最自大的年代,用一部《人类简史》作当头棒喝,所谓文明,不过是一种想象,一种虚构,甚至是一种为了统治而编出的故事。
书中有一段提到,“不是人类驯化了小麦,而是小麦驯化了人类”。这种观点,乍一看有哗众取宠的感觉,但如果摒去不看主观的谁驯化了谁而单看谁是获益者的话,似乎并非人类。很显然,小麦的大规模种植虽然使人类种群密度快速增加,但它并没有使人类活得更快乐一些,相反,它扩大了人类的欲望,也提高了人类的幸福阈值。数万年前的智人会因为攫取了几颗苹果而欣喜,而今天的人类则要得到一部最新上市的iPhone XS MAX才会满足几分。我们真的变得更加幸福了么?几万年前我们不容易快乐,几万年后我们依旧如此。文明的进步?不过将敏捷的感官,矫健的四肢退化掉,然后大力制造工具来与世界相联系。《机器人总动员》中,未来的人类变得圆润如球,四肢短小,甚至连站都站不住,只能依靠机器行动,叫人看着颇感滑稽。但如果换个角度来看,我们与过去的智人或是尼安德特人相比,岂不也是如此?
与此同时,文明甚至更多地提高个体面临的竞争。智人可以在每天午后趴在一块大石头上慵懒地晒晒太阳,也可以在傍晚结伴在石壁上刻画白天狩猎时的场面。而现在,我们却要被无数的成功学轰炸,“睡觉只是浪费时间”,“不能输在起跑线上”。没有文明时,个体还是个体,但文明发达之后,个体却成了所谓的硕大的文明中的一颗“螺丝钉”。从前的忧虑只是果腹,而现在的忧虑甚至成了拥有奢侈品的多少。过去的人类会因饥寒而不甚幸福,现在的人类也丝毫没有因物质的增加,工具的进步而生活得无忧无虑(甚至因而产生了更多的矛盾和冲突)。
《人类简史》给我们更多的是一种辨证和批判的思维。其中,“虚构”的提出最耐人寻味。这有点类似唯心主义,但又好像无关哲学。如果企图因为它是唯心的而去严厉地反驳“虚构”,作者甚至可以戏谑地回应:“哲学不过也是虚构的”。“虚构”或许可以让我们少一些迷信——既然各种文明和许许多多、纷繁杂乱的主义都是虚构的,那我们又何必固执地拘泥于某一种或某一派呢?譬如书中提及的“平等主义”,虽然如今被大多数人坚信,但很明显,平等从未真正地存在。
但是,难道“虚构”的就没有意义么?不得而知,因为“意义”这个词本身就是人类“虚构”出来的。人类终究会灭亡,地球也有终结的一天,即使是偌大的宇宙,也早晚会化为虚无。既然如此,那“意义”又有什么意义呢?人类何其渺小,我们身处在浩瀚的宇宙里的一个普通星系中的普通行星上的某一座城市的某一个角落,被称为一个分子都如同谬赞,又怎能奢望探究出其中丝毫的奥义呢……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