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向我诉苦说:我天天在公众号上刷育儿文章,那些零零星星的育儿知识我都应用尽用,随着儿子长大,每天遭遇的情况越来越多,我发现我实在是黔驴技穷了。
我打趣说:你这就是典型的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
收到新书Dr.魏的《给孩子的未来脑计划》如获至宝,一口气读完,又一次印证了我的这个看法:很多父母都属于朋友这类型的父母,崇拜并模仿一些流行的育儿方法,但是育儿法有千千种,孩儿却有万万面,如果没有系统的科学的指导性方法,不结合我们孩子自身的特点和家庭环境,我们的模仿的那些育儿方法大都在孩子成长的路上夭折了。
我们所处的时代真的能称得上是日新月异的时代,人工智能、无人驾驶一系列新鲜词汇撞击着我们的耳膜,我们似乎还没准备好,就已经进入了未来。
那么孩子们的未来呢?
我们现在将无从想象。就如我们的祖辈父辈二、三十年前从未想过现在能通过视频和远在异乡的亲人闲聊一样。
物质生活上的充足给我们带来了更多的思考人生的空间,现在的父母开始思考怎么教育孩子,但是,学校教育却没有给我们开设这样的课程。
碎片化的信息又不足以满足教育需要时,很多父母选择拿起书本或是走进课堂学习怎么教育孩子。
我也是这样的父母中的一员,从枯燥的教育、心理学理论到实用又便利的方法论,我都求知若渴。
方法论可以现学现用,理论知识能让我自己连点成线,形成一套自己的育儿观。
读Dr.魏的《给孩子的未来脑计划》我非常感动,感动作者的用心,理论下有实例,实例也能从理论上找到支撑,还有特色的叨叨和导图。
Dr.魏的脑计划分五关。
智慧脑
风靡网络的“右脑开发”曾一度吸引过我,我花过钱听过课,试图让自己更聪明,能一目十行,结果差强人意。
读Dr.魏的脑计划才知道所谓的“右脑开发”不过是谬论,左右脑确实存在分工,但是并不分裂,所以不需要专门去开发左脑或右脑。
倒是可以通过增加适宜的刺激来增强大脑的驱动力。
比如,给孩子提供更多的感受的机会,让孩子的感官感受有用武之地,不要切断孩子与环境接触的机会。
我常常会让孩子去玩泥巴和沙,有一次,一位奶奶带着孙女从我的孩子面前经过,孩子玩泥巴玩得正起劲,又是捏又是揉口中还念念有词。
这位奶奶把我的孩子当做了反面教材,对孙女说:你看,这小朋友多脏啊,衣服裤子鞋子都是泥巴,好多细菌啊,你可不要这样,奶奶从来不让你玩这些,你身上都是干干净净的。
说完,用鄙视的目光看看我,走看看我家孩子,拉着孙女的手快速走开了,那小女孩一步三回头地朝我们看过来。
我为那女孩惋惜啊,多好玩的泥巴啊,还可以看到蚂蚁从这边爬进去,那边爬出来,她怕是永远都看不见吧!
孩子通过对大自然的观察和互动,学到的东西要比书本里学到的更生动、更深刻。
情绪脑
很多父母养育孩子弄得鸡飞狗跳,父母身心俱疲,孩子恐慌逆反。
对小事过严,对大事又过宽。孩子在小事面前没有自主,大事又没有能力自主,父母往往过于看重小事,觉得大事可以锻炼孩子,一股脑丢给孩子,孩子承担不起,又来责备孩子。当然也有大小事都不愿放手的父母。
你觉得养孩子累吗?养育孩子本是一件相互陪伴共同成长的过程,如果觉得累,那么可以反思下自己的养育方式,是不是过度了。
前几天和朋友聊天,她的宝宝一岁多,孩子对于吃饭这件事很好奇,用手抓着就往嘴里喂,可是又没有那么精准,往往吃一顿饭下来,就满头大汗,全身都是饭粒,桌上地上也都是一团糟。
这样吃了几顿后,年轻的妈妈终于失去了耐性,不再让孩子碰碗。
从此吃饭演变成了抢碗、哭闹、打骂的战争。
朋友说:孩子现在脾气越来越大,一点不顺心就发脾气,摔东西。
我想:那么小的孩子除了这样,又怎能表达心中所想呢?
Dr.魏说:每次孩子闹脾气,他都不生气,因为那是大脑整合的机会。
孩子大脑发育是渐进的,如果在孩子还没有自我控制情绪的时候,你去和孩子计较,那就是你的不讲理。
运动脑
常有人说:四肢发达,头脑简单。
这样的说法显然是没有科学道理的,恰恰相反,运动也可以促进大脑发育。
还记得2017年湖南一所高中全班同学感染结核的新闻,其中一名女生感染了盆腔结核,有可能就此丧失了生育能力,真的为孩子们感到惋惜。
同时,我认为更应该反思,我们的头脑装的知识再多,没有强健的身体支撑,也是枉然。
有神经科学证据表明,孩子运动能力的发展,能促进认知能力提升。
语言脑
语言学习对孩子的重要性不言而喻。除了沟通,语言也在记忆、情绪理解及控制、社会技能等方面都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认知科学家艾莉森·高普尼克说:我从简·奥斯丁的小说里了解到的人类性格与社会生活,远远多于在《人格与社会心理学》杂志中了解到的。
要知道,《人格与社会心理学》是心理学领域的顶级期刊。
阅读是提升语言能力的有效途径,阅读故事能让我们对世界的理解更加深刻。对儿童来说,更是如此。
儿童阅读有个马太效应,阅读能力强的儿童和阅读能力弱的儿童,在语文能力、对世界的认识方面的差异会越来越大,强的越来越强,弱的越来越弱。
创意脑
和孩子在一起,觉得自己的思想都长了翅膀,和孩子聊天,不知不觉就进入了天马行空的世界。
当孩子在你面前说一些你觉得不可能的事情请千万不要打断他,还记得那个著名的故事吗?
阿姆斯特朗小时候对妈妈说,他以后要去月球,妈妈说:请记得回来。
后来阿姆斯特朗成为第一个登上月球并在月球上行走的人。
Dr.魏列举了很多实例和方法,都是可以现学现用的,我一直都有一种困惑就是:想方设法去怎么教育好孩子,首先我们得知道孩子需要的是哪种教育,孩子即将要面对的世界,我们的教育能get到吗?
感恩遇见Dr.魏的脑计划,让我清楚地意识到,孩子的未来我们到不了,但是我们可以做好当下,和孩子一起打好底子,让他有足够的心智对面对未来,因为他的未来属于他自己。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