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心非名为错,有心非名为恶!——弟子规
孩子的错误区分为错误和不良行为。——正面管教
关于人犯错,中西方教育专家的看法如出一辙。也就是说,作为家长和老师要先判断孩子的错是哪一种,前者提示下次怎么做要注意即可。而后者就麻烦些,因为那隐藏着孩子心理上的目的。
不良行为的其实有四个目的。
1.寻求过度关注。——你关注我我才有归属感。
应对:每一个人都愿意被关注,获得归属感。布置任务,转移注意力。接电话,孩子用打扰,妈妈把手表递给孩子,让他看秒针转三圈妈妈就打完电话了。结果电话结束,孩子说:“妈妈,你还有时间呢。”
也可以安排特别时光。向孩子强调,每天这部分时间是你和孩子的特别时光,谁也不能打扰,以至于孩子会对来打扰的人说:“这是我和妈妈的特别时光,你不可以打扰。”当下手机,全身心的陪伴,才能给孩子归属感。
2.寻求权利——我说了算,我才有归属感。
应对:要承认不强迫,寻求孩子帮助。不开战也不投降,和善而坚定(温柔的坚持)。让日常惯例说了算,或者家庭会议引导益于社会和他人,全员通过再执行。
3.报复——我得不到归属感,你也得跟着我一起痛苦。
应对:表示理解获得同理心,一起研究解决问题的方法。避免惩罚和还击,做到倾听。一起想办法。
4.自暴自弃——不能获得归属感,放弃。
应对:我相信你会想出办法来。一小步一小步的引导解决。做示范,孩子看完自己做。设置成功的机会,再肯定,建立自信和性质。
有人说,孩子有不良行为非常可怕,如果家长没有意识到这一点,没有及时矫正教育,将来就会走向违法的道路。这这观点虽然是错误的,但是也绝不是空穴来风,还是有一定道理的。我们如果能准确区分错误目的,可以采取最有效的行动,来帮助孩子达到他们的目的,获得归属感和价值感。这样就有效的矫正了孩子的不良行为。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