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生活观察与思考
人文清华讲坛•万俊人《追问正义》文字实录

人文清华讲坛•万俊人《追问正义》文字实录

作者: 城乡规划师qal | 来源:发表于2019-06-27 10:33 被阅读0次

我经常用火车加速拐弯来比喻我们的社会转型,这个社会最大的不公是什么,就是很多人上车,有些人压根连车都没上,因为我们是从传统社会进入现代社会,从过去的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所谓市场经济,你必须相信经济理性的作用,让每一个人遵循自己的欲望去行动,这在某种意义上来说,既激发和焕发了全体社会成员的创造能力和逐利动机,同时也打开了整个社会的潘多拉。


01 什么是正义?

什么是正义?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解答。在金庸的小说里,每个武侠有自己心中的正义,在座的各位也一定有自己关于正义的理解。在我的理解中,正义其实很简单,它的本质是秩序和公平,它的实质内涵就是人们以社会的方式,公平、对等地分配社会的基本权利和义务。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曾经有他的正义理解,他说:“正义就是城邦国家中每一个人各安其位、各司其职,整个社会纳入正轨”。法学,在另外一种象征意义上来看,就是正义之学。对于我所研究的伦理学来说,正义就有额外的意义,除了公平对等的分配以外,还要考虑“道德应当”,还要考虑社会的边缘群体,还要考虑那些无产者、无辜者、弱者和老者。所以,正义就变得非常复杂了。

过去我在北大上学的时候我的导师说,伦理学从哪里开始呢?从正义开始。如果一个人连基本的正义感都没有,你期望他有很好的道德,这不大可能。一个社会如果连基本的正义秩序都没有,你期待它有很好的道德也不可能。所以正义它作为法律的最高价值,恰好是道德的起点。


02 正义为何如此脆弱

对人类社会来说,正义复杂而又脆弱,是因为我们的观念、概念理解和我们的现实生活常常存在着各种各样的距离,甚至是矛盾。一个方面,正义作为一套普遍的社会原则或规范,或者是用我的话说是秩序,它对所有人都是有效的,都是有约束力的。但另外一方面,对于每一个社会成员个体来说,承诺和遵守正义的规范或者原则要求却又是有条件的。每个人都盯着眼睛看别人,如果你这么做了,那我就这么做,你不做我也不做,因此每个人都常常希望自己是进入正义约束的最后一人。如果有一部分人能够例外于正义原则的约束,那么其他的人就会群起效仿去,那么正义原则就普遍失效了,不能约束任何人。

举个例子,假设在我们北京市都不用售票了,而且我们大家都养成良好的习惯,自己售票、自己买票、自己刷卡,这时候有一个人逃票是最容易,反过来如果逃票成了一个相当普遍的现象,那就不行了,公交司机开始配售票员检查了。

我们刚才说权利与义务的对等,如果当这两者之间出现脱节和脱离的时候,那么问题就很严重,就会导致不义,甚至反正义,比如说一个社会上如果出现不正义或是反正义的行为得不到应有的惩处,或者是一个大义的行为得不到应有的奖赏,那么这个社会的正义是不可能普遍盛行开来,所以这两个方面,构成了我所谓的正义的脆弱性。所以你经常看到,由于正义原则和应用的范围不同,他们会有各种各样不同的表现形式。

古代正义与现代正义的区别

我们从历史的角度来看,正义至少可以分为古代正义与现代正义。一般的说,古人的正义是比较直接的,常常直接付诸于行动。这就是金庸小说里经常描绘的那种情形:你要是杀了我的师父,我必杀你的师娘;你若是杀了我的师兄,则我必杀你的师妹。

应该说,现代正义比古代更复杂,古代正义因为它相对比较简单,因为靠能力、靠力量,你抢走了我的东西,我把它抢回来,在现代社会你不行,你要是走了我一拳,我再揍你一拳,咱们两个同样都是犯罪,你要是伤了我,不小心开车撞了我,那我开车去撞你们家人,这行吗,不行!

所以在今天的现代社会里,随着社会的公共化,结构的复杂化,正义也具有了间接的中介化的特征。今天的正义实现必须借助于第三者,所以你要伤了我,我必须到派出所、公安局去报案、去控诉,然后通过公正的司法机构给予你相应的惩罚,给予我相应的补偿。

也就是现代正义,一般我们把它称之为制度化的正义,当然直接的正义和间接正义不是截然两分的,有的时候,借助于中介的正义,常常不能够得到非常充分的实现,这是时有发生的事情,这个大家很好理解。有的案子拖得很久,几年甚至十几年,有的甚至判不了,所以并不是说所有的非正义的行为,能够得到及时的惩处,那些受到非正义的或者不正义伤害的人,能够得到及时的补偿,从这个意义上来说,现在的中介化的正义,不如古典社会的那个直接的正义来的痛快。那个只要我判定是你杀了我师傅,我关进深山老林拜师学艺,知道我的功夫能战胜你了,我就讨债上门,实现我的正义。但是这个现代社会不行。

好多年前,我在美国看过一部电视剧,叫做《黑暗的公正》(Black Justice),主审的法官,他经常在法庭上主持各种刑事案件的审判。美国的审判一般是审判团最后投票裁决的。这位主审法官了解整个案情的真实详情,然而他经常发现,审判团投票最后裁决的审判是不公正的。于是每到夜幕降临,他就扮成大侠替天行道,直到有一天,他的这种做法被发现,他自己也受到了惩处,因为他违背了现代正义的法律。这部片子给人很多的启示。

所以这就是为什么在我们这个世界上出现很多不可能用单一标准来判断分析和定论的事件。比如说中东战争,比如说以色列或者犹太民族与阿拉伯民族之间长期的积怨,比如说现在我们大家都很熟悉的欧洲的难民问题,更不用说恐怖主义。当然在我的价值判断中,恐怖主义是绝对的恶,但关键是你不可能下这个判断就完了,你得考虑它是怎么发生的,它的根源在什么地方。恐怖主义常常发生在两个力量不对等甚至是极为悬殊的行为主体之间。说实话,如果我能够跟你打个平手,我绝对不会干那种事情。

正义其实是最基本的东西,在社会生活中往往一个最基本的东西同时也是最难达成的东西。


03 正义如何不再脆弱

条件1:社会制度安排

通常讲,弱者或弱势群体他们的正义诉求更强烈,这是因为,他们在社会的竞争或者是在各种社会事件中常常处于不利地位。而当人们的正义要求和诉求得不到满足的时候,就会产生怨恨、复仇、怀疑、失望,甚至绝望等各种各样的心理和情绪。

所以,要使正义变成一种坚强有力的社会力量、一种稳定强健的社会秩序,需要很多的社会条件的供应。第一个条件就是制度安排。

制度也是我们中的一部分人,代表大家的公益,慢慢博弈,通过不断地博弈而到达成的规则。用制度经济学的话说,制度就是多数人的行动控制少数人,控制个别人的行动。另外一方面,任何制度都是人为的产物,任何人,任何一部分人,都不可能制定出一套完美无缺的制度,制度的安排,不可能没有遗漏没有缺陷。

我们每一个人,都不是生来就是君子,恰恰相反,作为一个生命主体,我们都有生命自保的欲望。遇到火我们会本能地把手缩回来,遇到风险我们会本能地逃脱;遇到好的利益,我们都想能够分享,甚至能够独断。这不是什么很令人羞耻的事情,是我们真实的人性。80年代初,我在北大念研究生,那时候我们最大的愿望就是渴望每周能吃到一两次的排骨。所以在食堂里插队是经常,为什么?就是为了吃到排骨,为了满足食欲口味。

人类作为一种社会动物需要教化、驯养、培育和自我改进,所以我们成为这个星球最有活力的生命群体。我看《动物世界》,比如说,非洲草原上的像马,生下的马驹,它们一般是一个小时就能站起来,有的甚至是不到一个小时,半个小时就能站起来,七个小时后就能小跑,我们人类生下来什么时候才能站立?至少需要一年!人类其实是很脆弱的。但是,我们选择了用社会化的方式、用不断改进自我的方式、用变化的方式,使得我们的力量变得非常强大。我们能“改天换地”,我们能够成为这个星球上所有生物和植物的监护人和看护者。所以,不要因为我们的本性不是那么纯洁美丽,就感到自我羞愧。恰恰是因为我们生来并来不那么完美,而后来变得完美,才证明并且显示了人性的光辉。

条件2:制度操作要及时有效地确保公平正义

所以,对于正义,对于创造正义的社会条件来说,我们一定要有信心,还有尤其是我们的制度操弄要有效、及时。如果社会正义的行为得不到及时的褒奖,非正义的行为得不到及时的惩处,那么他们就会动摇人们对正义的信心,对社会秩序的信心。

对于中国,在中国独特的历史文化传统和政治语境中,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要使社会正义变得坚强有力,政府和公职人员的示范作用特别重要。我的老家有一句话,非常朴素,但是非常真切,叫做“村看村,户看户,群众看干部”。

一个交警闯红灯和一个普通的司机闯红灯,它的意义是完全不一样的。比如说,我闯了红灯,我一个普通司机,那我得罚分罚钱,我下次不敢了。但是交警闯红灯,他给我们的感觉就是说,你交警是管交通规则的,你自己都不执行规范,那我怎么干?

条件3:公民的正直美德和正义感

还有一个条件就是公民正义质感或者正义感的培养。在一个自由民主的社会里的,公民必须具备也应该具备的两种基本品质是:一是善观念正常,就是我们的生活理想,你有追求好生活的目标、理想和动力;第二就是正义感,即the Sense of Justice。正义感是判断一个社会道德温度的最基本的尺度。如果在一个社会里出现太多的道德冷漠,那么这个社会的道德温度就有问题。

我第一次严肃的思考这个问题是上世纪90年代初,合肥有一位公共汽车的售票员,他看到车上有个小偷正在偷一位大爷的钱包,他挺身而出上前制止。结果这个大爷自己不承认,就导致了严重的恶果,这个小偷就揍他,最后把他捅死了。那么这样的事宣传导致的后果是什么呢?所有的人就不会去多事了,因为你多事你就会导致像这个售票员的悲剧的结果。所以在一个道义程度比较低的社会里做道德的行为,它是需要特别的勇气。一个年轻的生命,不到20岁的小伙子,就这样没有了。

这件事让我非常难过。我难过在什么地方,不是说那个小偷有多么的凶残,这当然是我很愤怒很愤恨的,我难过的是,这个老人在大是大非面前,他成了站在了不义的一方,所以当时的社会我们讨论的很多。这是关乎我们大家每一个人的事情,大家不要以为这个事情很简单,如果你生活在这样一个社会里,与你生活在一个战火纷飞的中东地区,其实没有什么两样。因为他的不安全感和恐惧是一样的。你想我怎么行路?我晚上怎么散步?怎么坐公交车?怎么能够保证我在任何地方是安全的?


04 正义的远景

如果你能够理解了正义脆弱的原因,以及使正义脆弱的因素,你就能够理解和更深刻地透视我们今天的社会生活,能够看到今天的中国。我对今天的中国是很有信心的,我几乎是三十几年改革开放的亲历者、经历着,某种意义上的参与者。

对于我们这个国家来说,结束文革的灾难开始把重心转移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主题上来,这是一个伟大的转折。可是等到我们要一心一意搞经济的时候,我们发现,70年代末期的中国与整个现代世界已经脱离得很远了。所以,不仅要进行社会的转型、经济的转型、政治改革的转型,当然首先是思想观念的转型,而且还要加速。我用火车加速拐弯的隐喻(metaphor),来刻画当代中国的社会改革,我认为是比较确切和完美的。

因为火车拐弯的时候是要降速的,加速拐弯它会导致几个后果,第一乘车者感到不适应,因为它有离心力,车的行走也不稳,风险和代价增高。还有我们可以允许人坐商务舱、一等舱、二等舱、三等舱,但是我们不允许没有事,有的人甚至可以站票。

中国“火车加速拐弯”带来的问题

所以对于我们这代人,生逢在这个时代,我们一定尽最快的速度追赶,所以社会“加速”是不可避免的。但是你知道加速拐弯必定带来这样的社会效应:第一危险系数激增,社会风险加大。就像我们开车一样,你拐弯加速,风险当然是大。社会一样。其实学过历史、学过近代史的人都知道,我们用了三十多年,走完了西欧先行资本主义国家用300多年才走完的历程。

也许在座的很多同学们,你们不知道,作为我们的晚一辈你们可能根本很难想象,我们来北大读书的时候北大清华之间都是菜地,我们那个时候吃不饱,经常晚上偷农民的白菜熬白菜汤喝。三十年过去了,在中关村这个地带,你还能找到一颗白菜吗?所以这样的速度,大家知道吗,不容易啊!

第二这样的加速拐弯,不仅是社会的风险系数剧增,而且代价巨大。我的家住在洞庭湖边上,有几年没有水喝,我的母亲问这是怎么搞的?这个湖水怎么不能喝了?这就是代价。

除了环境的代价,最大的代价莫过于文化和道德的代价。人的精力是有限的,一个社会的精力、一个国家的精力、一个政府的精力也是有限的。在这么短促的时间内做这么多的事情,它没有办法,不得不把一些事情搁置起来,不得不忘记一些事情。

那么这样的转弯更重要的是什么,是社会的代价,是社会公平的代价。经济学家和经济史家们的研究证明,六七十年代,我们社会的基尼系数是0.1。0.1是什么概念呢,就是今天的北欧那些国家,福利非常好,基尼系数贫富差距非常小。今天,三十多年过去了,我们现在的情况如何?官方公布的基尼系数是0.45,甚至超过0.45。

你必须相信经济理性的作用,让每一个人遵循自己的欲望去行动。这在某种意义上来说,既激发和焕发了全体社会成员的创造能力和逐利动机,同时也打开了整个社会的潘多拉,我们过去西方人经常把政治把经济看成是必要的恶,但是必要的恶如果是你释放的太多,在短期内突然爆发,这个社会在很大程度上是一时间你感到很眩晕的,你不好把握。这个就是因为有怨恨有抱怨,为什么怨恨?抱怨什么,抱怨自己受到不公正的对待,所以这些问题都要解决。还有就是在一个社会快速发展,财富急剧增加的一个国家,或者是一个历史时期,往往实力主义的价值观念容易支配人们的行为,所以像奢侈、嫉妒、聚敛财富、或者说羡慕富裕都会成为社会的主流,那反过来呢,正义、道义这些东西都会受到削弱。

罗尔斯的正义原则关注弱势群体

如果一个社会抛弃了一个群体,那么是这个社会的不义,何况我们的绝对贫困人数还有将近7000万左右,这是为什么习总书记把消灭绝对贫困当作一项头等重要的政治任务给各级政府布置下去,这是为什么?所以他不是一个道德事件,他证明我们这几年的改革开放,在制度安排、在社会的基本权利和义务的分配上,是有遗忘、有漏洞、有偏颇的。

所以回到我的哈佛老师罗尔斯的理论上来,他的正义理论有两个基本原则。我个人认为他的第一个原则没有什么贡献,十七世纪以来,西方的自由思想家就已经把第一个原则说的很清楚了。它的第一个原则叫做“平等的自由”,就是公平地分配社会的平等自由权利。但是他的第二原则,那是他大胆的创造,也就是“差异原则”。差异原则的基本要求是,要最有利于处于社会最不利地位的人。

所以公平不是平均,不是中间,而是有偏颇,就像我们古代用的老秤一样,那个中间的线并不是在那个称杆中间,它是在一侧,要保持称杆的平衡,它要是倾向于某一侧、某一端。这个原则是非常伟大的具有深远历史意义的一个发明,一种理论的创建。所以罗尔斯正义论70年出版以后,迅速地成为欧美资本主义国家开始实施福利资本主义改革的一个理论指南。

所以我就因此判断,拐点已经过去,哪怕我们的速度降一点,整个社会的公平度有了提高,以后我们的社会文明秩序都很好,那才是一个比较好的,像现在虽然速度很高、钱很多,空气这么糟,然后你家家户户装铁门装保险箱,到处都不安全,到处都充满欺诈,那就是这个社会不行。即使富裕了也不好,也不值得过。可能现在还有这样的症状,就是富人也觉得难过,穷人也觉得难过,如果是这样的话这个社会肯定是有问题,它必须要治理这个社会的问题,最好的是富人觉得好过,穷人也觉得好过,而且贫富之间不是那么遥不可及,截然两分,那就好了。

既要坚守底线伦理,又要倡导道德崇高

我们这个“火车加速拐弯”,我的判断是这个拐弯已经拐过了最急的拐点,过了最难过的时期,但是还在转型过程中。那么在这个时候,我们就应该把速度不要搞得太快了。你不能以为拐的最急的时候,最疯狂的时候,没有翻车,你就以为永远不会翻车,不对。所以现在速度要降,更多的是,我们是要清点车上的旅客,大家坐的怎么样?是不是都上车了?后来发现很多人还没有上车,必须把他们接上车,给他们补车票。正义不仅仅是一种基本秩序、基本制度安排,同时也是一种道德,而且我们一个完备的、文明的社会,应该不仅有正义的底线伦理,还应该有高于正义的道德伦理的安排、风尚。


作为清华的大学生,或者有的来自于兄弟院校的大学生,你们是天之娇子,你们是道德幸运儿。除了感谢政府,感谢人民,感谢你们的父母以外,你们尤其要感谢那些被我们社会遗忘或者严重关注不足的那些人。资源是一个恒定的数量,当我们分享到更多份额的时候,一定会有一些人失去了他们应该分享的份额。

这是我今天晚上演讲最后给你们的一句我个人的体会,希望也能够与你们分享的是:学会感恩,感谢穷人,感谢那些社会的弱者!谢谢大家!

                            2019年6月26日整理

                                                岩青推荐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人文清华讲坛•万俊人《追问正义》文字实录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efjlcc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