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步骤
第一步:调整磁盘分区
在安装之前,需要调整电脑的磁盘分区来为Ubuntu系统的安装预留空间。通过Win10下的系通管理器->磁盘管理进行调整。如果想将使用现有分区的空闲部分进行安装,可以使用压缩卷命令,随后删除以获得自由空间;如果想将整个现有分区进行安装,可以直接删除。
第二步:制作Ubuntu启动U盘
首先需要下载Ubuntu的镜像,随后通过一些第三方软件(如UltralSO或者rufus等)制作启动U盘。这一步可以参考一些网上教程,比如如何制作 linux 系统 U盘启动盘
第三步:在启动时从U盘进行系统安装
对于一些电脑,需要首先进入BIOS设置启动引导盘为刚刚制作的U盘启动盘。随后按步骤安装即可,对于支持UEFI的电脑,可能会提醒有一个系统通过BIOS引导安装,如果继续使用UEFI安装可能会导致之前的系统不可用,此时可以选择后退,然后等待约10秒后继续进行安装。
在安装过程中需要进行磁盘的分区,这里参考这篇文章中给出的建议是:
- swap 逻辑分区 交换分区格式(swap) 相当于内存条,可以设置为内存两倍大小
- / 主分区 EXT4格式 挂载在根目录
- /boot 逻辑分区 大小为500M~1G EXT4格式 启动引导项,存放系统启动时所需的文件
- /home 逻辑分区
第四步:通过EasyBCD设置启动项
可以添加Ubuntu的启动项,并设置启动时的默认系统和启动的时间。
相关知识
UEFI
全称Unified Extensible Firmware Interface,统一的可扩展固件接口
- 是一种详细描述全新类型接口的标准,是适用于电脑的标准固件接口
- 旨在代替BIOS(基本输入输出系统)
- 已具备文件系统的支持,能够直接读取FAT分区中的文件
- 可开发出直接在UEFI下运行的应用程序,通常以efi结尾,可以将操作系统做成efi类型程序,然后放到FAT分区中
BIOS
全称Basic Input/Output System,基本输入输出系统,是一个统一的固件接口。
它是一组固化到计算机主板ROM芯片上的程序,它保存着计算机最重要的基本输入输出的程序、开机后自检程序和系统自启动程序,它可从CMOS中读写系统设置的具体信息。其主要功能是为计算机提供最底层的、最直接的硬件设置和控制。此外,BIOS还向作业系统提供一些系统参数。系统硬件的变化是由BIOS隐藏,程序使用BIOS功能而不是直接控制硬件。现代作业系统会忽略BIOS提供的抽象层并直接控制硬件组件。
磁盘分区-主分区、扩展分区、逻辑分区
MBR下的硬盘分区有三种,主磁盘分区、扩展磁盘分区、逻辑分区。
主分区:也叫引导分区,最多可能创建4个,当创建四个主分区时候,就无法再创建扩展分区了,当然也就没有逻辑分区了。主分区是独立的,对应磁盘上的第一个分区,“一般”就是C盘。在Windows系统把所有的主分区和逻辑分区都叫做“盘”或者“驱动器”,并且把所有的可存储介质都显示为操作系统的“盘”。因此,从“盘”的概念上无法区分主分区和逻辑分区。并且盘符可以在操作系统中修改,这就是要加上“一般”二字的原因。
扩展分区:除了主分区外,剩余的磁盘空间就是扩展分区了,扩展分区可以没有,最多1个。严格地讲它不是一个实际意义的分区,它仅仅是一个指向下一个分区的指针,这种指针结构将形成一个单向链表。这样在主引导扇区中除了主分区外,仅需要存储一个被称为扩展分区的分区数据,通过这个扩展分区的数据可以找到下一个分区(实际上也就是下一个逻辑磁盘)的起始位置,以此起始位置类推可以找到所有的分区。无论系统中建立多少个逻辑磁盘,在主引导扇区中通过一个扩展分区的参数就可以逐个找到每一个逻辑磁盘。
逻辑分区:在扩展分区上面,可以创建多个逻辑分区。逻辑分区相当于一块存储截止,和操作系统还有别的逻辑分区、主分区没有什么关系,是“独立的”。
磁盘分区-系统分区、引导分区、启动分区
系统分区又叫引导分区,是指导包含加载Windows(比如Ntldr、Boot.ini、Ntdetect.com)所需的硬件特定文件的分区,系统分区可以(但不是必须)与启动分区相同。对于linux,通常是挂载到/boot。
启动分区则是指包含操作系统及其支持文件的分区。对于linux,通常是挂载到/。
参考
http://www.pc6.com/infoview/Article_53651.html
https://blog.csdn.net/buzaikoulan/article/details/44405915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