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世上,无论大唐人或是歪果仁,无一例外不渴望幸福美满而安乐的日子。只不过有的富贵有的贫穷,就拉开了距离就显出了区别罢了。
现拿有人类以来的男男女女找对象与搞婚配之况来说事儿吧!
原始人愚昧,与畜无异。智人就进了一步,那女的每找对象就先挑选谁体格健壮谁打得猎物多又好的男性亲近,为的什么呢?为的就是时常有肉吃。常饿着肚子、连自己都顾缠不住的男猿,谁肯青睐他?谁愿委身跟他一块儿活受罪呢?
随着古猿进化,劳动创造了人。有了人,就有了相对文明的人类史,人类作为灵长类之首,率先进入奴隶、封建、资笨竹椅射回…不管啥涉灰,都是有本势之人主宰着一切,把女的当财物也好当附属品也罢,谁有势力谁有能耐谁就三妻四妾七十二妃后宫佳丽三千天下粉黛无颜色的绝对不要,而被收拢的女子也多半乐意安身立命,坐享其成,而不愿就范或直接作反对反抗的也有,但少之又少,不足为据作证,也或许是因别的什么原因而另有所图,也不是不愿安享人人所梦想的幸福的,只是她追求的是另一种理念的幸福而已。相反,埃及艳后、则天武氏及异邦女王们一旦掌拳得势都也天然性地行使了男人们的惯例作派,作风浮华,生活奢侈,招揽N宠无数,以图怡心怡神,乐乐自在。
几千年的文明人类史,折折腾腾开新卷。直到民果后的地猪阶级还在孜孜不倦地搞那一壶对多杯的勾当,或老夫少妻之类的行径…只要有点财资,对那方面很崇尚,很流行,不以为耻反以为荣。
还是后来,解放区的天才是明媚的艳阳天。区里大力提倡一夫一妻制,也提倡自由恋爱,反对并废除包办婚姻等旧俗。解放后的五六七十年代,更光明正大地推行男女平等自由恋爱,提倡奉献,反对拜金主义,精神风貌方面都向良性健康方面发展,适龄青年只要到了婚嫁阶段,若投缘若志趣相配又很对眼儿,那怕只备一条毛巾或一个茶缸,有一张席子一套薄棉被子就可乐呵呵地组建一个新家,也过得有滋有味,幸福又美满。那时人们特崇尚极简!
进入八十年代,取缔了成分界定,一些耽误了婚配的大龄男人也图谋成家,于是就出现了有史以来不很常见又很奇特且十分奇怪的婚配现象,叫换亲或转亲。换亲,一般是两家对调;转亲,就较繁琐与复杂了,可三家转可四家转或更多家庭串连儿着转…等等。那时,走街串巷的媒妁很受热捧,也很吃香,耍着三寸不烂之舌,口吐莲花,能把黑的说成白的能把无色的吹成七彩斑斓的,仿佛祥云悠悠晃荡在人间,也算为人类发展做出了应有的贡献。这一阶段的换与转,无非是民间底层人民为延续家庭传宗接代不至于一族香火在他那一枝儿断根熄灭而做的权宜补救措施。其换与转的目的,主要多半是为了解决大龄男的婚配问题。这些大龄男也多半生于曾经的高成分敏感家庭,一度曾受到过来自外力的辖制、排挤和歧视才落单打成光杆儿的。当然,这些大龄男中也有生于穷家或自身少材冇料等不佳原因而一度滤剩下的,趁春风又绿江南岸之良机才想出窍门(也是万般无奈之举)通过让其姊或妹<以其妹为哥换转亲的现象较多,那些女子是做了不情不愿的牺牲了。>为之换和转,以求家族繁衍。这么搓合式组建的家庭,多半也能琴瑟和鸣也能恩恩爱爱过一生,但也有极少不如意的,成天怼怼吵吵MM咧咧矛盾不断,万不得已无法再维系只有离异一途,而大多女子碍于情面,还不得不顾全大局,因牵一发而动全身,跳一棋而全盘皆毁,由一个闹离异就易引来整个转亲链儿的断裂,又加上彼此亲戚在情感上启先又有千丝万缕的联系而不是藕连丝断,故这些换转亲的女子也基本上都能做到委屈求全与忍辱负重舍己为家本着我下地狱谁下地狱慷慨受难的精神而毅然决然地完成婚姻的使命相安无事度过那卑微的一生。只是其下辈儿的子女们彼此称呼记有点儿乱了,待慢慢长大了,也就适应了,相见笑笑,不多呼唤就是了,亲善来往一二十年后,那一片不甚圆泛的页面也就哑不腾地算翻卷过去了,自己人不提,外人也没几个能知其内情是换过或是转过亲的。总之,那一环儿已成为历史,已不很重要了。
当换与转亲盛行的那些年,还有一种现象,在民间也悄然兴起:即攀高枝儿或叫跳龙门。这个跳龙门不是指考学升迁,而是指生在农村山乡指拥有农村户口的〈多半指女子〉凭着社会亲戚关系和美貌,趁自由嫁娶的东风,经中间红娘们的穿针引线,七绕八转即可嫁入城镇,一下子脱离农村不再种田不再头顶烈日背朝天了,而后可借婚姻渠道转入城镇户口,就可干非农之事儿进而堂之皇之吃上商品粮。而这种婚配,男方多为城镇大龄或四肢大脑都多少有点不怎么全备者,即也是不好订娶者。明摆着,若能好生婚娶,何以会落单儿?落单了那肯定自身条件也不会怎么好,但生的是好地方,又是非农出身,就极大地影住了那些爱慕虚荣好尽情享乐的乡下个别女子,且这些女子多半又是同代女子中有些头恼特显机灵又很赶时髦追潮流非常前卫的出众女性。
八九十年代的广大农村居民,温饱问题逐渐解决,年轻一代穿衣戴帽也开始讲究起来,勤恳守业实诚的父母也会着力于修房盖屋,把一个小家建一处又建一处,打理得一展一展的明窗净几,只要他们的儿子不太傻不太二流子,都可以顺利找到对象,又可顺利结婚成家。这一时期,落单的男女,整个世面,也找不到几个人,几乎满目都是出成对入成双的年轻夫妇。而女青年陪着父母亲人和媒人去相亲,到一村,远远一看,整排整排的左邻右舍,整齐划一,忽见有一条檐条高门楼气派院子大,加上那家小伙儿挺高条又精明健壮…好!不跑了…就是他了,这辈子非嫁他莫属。就这么简单。没那么多曲哩拐弯儿桥桥空空虚头巴脑的花花肠子和鬼把戏可玩。故那时男女剩下搞单飞的老少老少。
后来,兴考学了,兴打工了,兴改开了,攀高枝儿之风不约而同地就狂飚起来,女的择偶,比自己条件差的,不屑一顾坚决不嫁,三无(无房无车无存款)之家之男相约搞拍对,想都别想…门都没有,久而久之,把自己娇躯一尊也给晾晒一边了,于心也老不甘愿此种落泊的结果。有财有史有背景之男青年,立求找门当户对的女子,特讲究之家,还着意在婚前针对女方作全方面健康史是否有遗传病等情况的调查,由于男方站着主导地位,并不是是个女子随便摇摇晃晃就可步入宫门的,女子的攀高枝儿之愿也是不容易得逞的。有的暴发户,可仰杖资财挥金如土眠花问柳成天在温柔乡里乱折腾要么金屋藏娇包二N挎小三儿要么昼夜不三不四成群结队广泛占有雌鸟资源,而一些贪图富贵的女子,宁可给富贵者献身做妾做婢仰人鼻涕忍气承欢也不愿再回农村嫁给穷小子…穷人子弟竞争不过那些罗绮者,光靠出力养蚕怎么着也还是找不来对象,只有落单。而大多女子这山望着那山高或不务正业甘愿沉沦走那歪门邪道儿…献了青春,却误了大好一生,高不成低不就,最终,就造就成了剩女大军中的一员。也很是不值得,众目击之,深觉杯脆<悲催>!
其实,所有光成汉儿与所有剩N们的初心与出发点都是好的,他们都迫切向往美好的未来与亟待想过那幸福美满又欢快的子,怎奈光成汉儿只是再努力也干不出,无学历无文凭三无字标在额头上深深镌刻着,农家建的房又没别人的高…处处自卑着一筹莫展,想找对象十分渺茫;而剩女无论怎么施出浑身解数又怎么再挑剔也无缘半决赛,于是,双双都合不围一个浑然的圆,就只有尴尬着成为货真价实的孑然一身的份了。
3月31晚8点初稿于苏州玉出昆冈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