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听《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

听《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

作者: madamadadenei | 来源:发表于2020-01-06 18:11 被阅读0次

          再听《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然后思考易效能一年的践行,有很多感悟,也解开了我不少的疑惑。

    【太关注于目标是否好:我们的关注点应该是准则】

          其实践行一段时间后,我会觉得效能有所提升,但是因为聚焦目标,有些与目标无关的事,我就会有抵触情绪。比如:同事间的闲聊,我知道闲聊其实没多大意义,如果把这时间用来精进业务或者学习可能更好,但是有时候我又会担心,这样我会不会比较另类,不那么合群。就像每天三只青蛙,如何保证八大关注都能平衡好呢?至少如果我只按三只青蛙践行,八大关注的一些目标,优先级一定在比较后面,我是觉得较难完成。
          就像作者说的,当你关注一个方面是,其他的方面就变得相对不那么重要,所以可能跑着跑着就会跑偏;而且随着年龄的变化,我们的目标是会边的,所以我们该保持不变的是准则,就像法律一样,规范着我们的行动,这样才更容易达到平衡。
          正如一次我参加一个活动,有个人问我“你是在想清楚做这件事的价值后再去行动,还是先行动?”,我说“我会先去思考这件事对我有没有什么意义,如果有意义,我再去行动。不是我不行动,而是我更清楚我要什么。”接着他又说“有些事的意义,只有你做了会后才能体会到的”。确实这一串的问题让我思考了很久,目标到底有没有那么重要?而我说的目标真的是我真实的目标么?而作者的这段话,让我了解,不变的应该是一些准则,就像法律一样,约束着人们的行为。

    【选择与三只青蛙】

          很长的一段时间践行,我会发现我常常列的事项太多,完成不了,而且当我长时间完不成时,我会有一种挫败感,对于我做其他不在三只青蛙内的事情有一种罪恶感。我觉得这种状态并不好,因为没有一种幸福感和满足感,所以我在思考三只青蛙对我是否合适。
          书中讲到,在事情与行动间有一个过程叫选择。当我再回看三只青蛙时,我会问自己,这是我自己的选择么?我隐隐的觉得不是,我仿佛只是把我觉得重要的应该做的给列了出来,然后被动的按照目标去做,所以我不享受这过程,很多时候都要挣扎半天才开始行动。所以回看选择,其实我可能只是看似做了选择,然后被动的按照自己以为的选择行动,但这个应该不是真正的选择吧。

    【由独立期到互赖期:情感账户】

          这本书前三个习惯:积极主动、以终为始、要事第一和易效能有很高的契合度,而我也是在践行易效能之后才更好的从依赖期过度到独立期。以前我可能会依赖别人的意见,现在我可能更能坚定自己的看法。但是践行着也觉得卡住了,就像前面说的同事间的闲聊和我的目标无关,很多事很能也和目标的关联度不大,我在犹豫是否该做。直到听到这段由独立期到互赖期的转化,我才好像找到了出路,它帮我跳出个人的范畴,去看我与他人的关系。
          人与人相处中,情感账户就是一个关键点。因为人与人间的关系实际可以情感账户来衡量,所以有些事情可能对个人目标来说并不重要,但可能可以转化到情感账户中,所以这么一转念,我的一些纠结也就释然了。
          2020的梦想板中,我列了个目标是关爱他人,那时候也不清楚为什么要写这个目标,可能是想对别人多些包容吧。今天听这本书时,我想更多的是在情感账户里储蓄吧,因为我们不仅仅是一个个体,更多的是与其他人间的互动、协作,如:家人、朋友、同学、同事。

    【我之后的侧重点:每天记录6件事】

          之前在听樊登讲书时,他提过每天做6件事,那就很了不起了,而且每天进步一点点,一年后的变化会很大。那时候我就在想其实对我来讲更适合的可能就是抓住一件大事,围绕着这件大事,适当的逼一下自己,即使有时有所抵触。其他事情,即便是小事,只要我能感到有所进步,我就记录,一天选6件。

          之前好长一段时间我写感恩时刻、巅峰时刻都不怎么写的出来,可能是写多了就皮了,也可能太形式化了,又或许少了些对生活的感知。所以换个方式,试着给自己更多的选择权,多去心甘情愿的做些事,哪怕这件事很小亦或不那么重要,但心里的满足感和幸福感应该并不会少吧。今年得把这本书找出来再看一遍,也许会有不同的感悟。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听《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efmkac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