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渐行渐远的“年味”

渐行渐远的“年味”

作者: 远方的云浅雪 | 来源:发表于2019-01-20 16:38 被阅读0次

“唉,一晃又要过年了!”不知从何时开始,这样的声音总是萦绕耳际,这是成人的感叹。“今天怎么一下子就过完了,又要等一年!”这是童年时,每个正月初一晚上惆怅的声音,这是孩童的感伤,或许,也仅仅是那个物质贫乏时代特有的失落吧。如今,大家都在说“这年味怎么越来越淡了?”于是一幅幅画面在脑海里不断浮现,谨以此篇,追忆那“渐行渐远的年味”!

记忆里,“年”是辛苦的准备。

“要过年了,赶快打猪草,存起来,才能安心走人户哟。”一放寒假,妈妈就会这样告诫,我和哥马上开始商量,一天打几背篓呢?意见总是出乎意料地很快达成一致,因为想到“过年要安心走人户”。于是,每天上午、下午,我们都在村后那几个山坡上辛勤耕耘,临近腊月二十八、九,偶尔会听到放鞭炮的声音,我们会叹息“谁家这么早就吃年饭了?”手中的镰刀却不能停歇。

腊月三十,快乐开启。一大早,妈妈就开始用竹叶做成的掸子扫屋顶、墙面的灰尘,看妈妈包着头巾的样子,忽然觉得好优雅,嘴里恳求着“让我来试试,让我来试试!”,得到的回答总是“这哪是你干的,别来捣乱!”于是,开开心心跑去院坝,那里,早有一群伙伴摆开了阵势:踢毽子、跳绳、修房子、老鹰捉小鸡……一个又一个游戏,大家乐此不疲,欢呼声、争执声在小村上空久久回荡,直到家人呼唤“回来吃饭了!”呼啦一下,院坝才得以清净。

吃过午饭,一般就不出门了,因为要守着灶台炸酥肉、炸汤圆。妈妈把瘦肉放进早已发酵好的面粉瓦钵里拌匀,然后把大大的瓦钵搬上灶台,锅里的热油翻滚着,灶膛里的火苗跳跃着,第一团酥肉下锅了,我紧紧盯着它慢慢变黄、变硬、变成“小鱼”,随后,妈妈用竹编漏勺捞起它,放进我面前早已准备好的空碗里,我便迫不及待拿起筷子,那美味,应该叫“幸福”吧。结婚后,第一年在婆婆家过年,大姐负责炸酥肉,我习惯性地守在灶台边,第一团酥肉起锅了,大姐大声喊着公公端酥肉去祭祖,第二团才让我品尝,当时心里一激灵,难道我思想守旧的父亲不知道该先祭祖?竟然一直由着我先吃?还是母亲看我嘴馋的样子不忍心?到今天,我才明白,父母是怎样宠着我这个宝贝女儿的。

临近傍晚,父亲带着几个哥哥,用鬃毛扫蘸着米糊,将大红的对联贴上,哥哥们在门外将鞭炮支在高高的竹竿上,父亲对着镜子理顺头发、扣好风纪扣,在八仙桌前点燃香烛,纸钱,然后在笤帚上虔诚地跪下,深深地磕头,再恭敬地起立、作揖;再下跪、磕头……如此“三拜九叩”后,才将桌上早已斟好的酒洒在燃烧的纸钱上,嘴里吩咐着“可以放鞭炮了!”在我传递的声音中,哥哥们马上引燃鞭炮,“噼噼啪啪”。我捂着耳朵跑进厨房,妈妈已经做好了年夜饭,正在准备碗筷,只等鞭炮声停就搬上桌。

一家人围坐在八仙桌旁,每个人的脸上都漾着笑,看着满桌佳肴,我的肚子早已鼓鼓的,什么也吃不下,妈妈夹一片香肠在我碗里,慈爱地责备着:“每年都这样,叫你刚才少吃点,就是不听……”我慢慢地嚼着那片香肠,看他们大快朵颐,感觉也不错!

吃过年夜饭,父亲坐在长条凳上,招呼我们几兄妹领“压岁钱”了,记得最清晰的第一次压岁钱应该是每人“六角”(六张新新的一角),是父亲专程去信用社换的,后来的压岁钱应该在逐年增加,但我已记不得了。待我们恭恭敬敬接过压岁钱,收拾完厨房的母亲已将一笸箩崭新的布鞋端上桌了,全家人都雀跃着拿起自己的新鞋试穿,属于我的永远是白底红帮,鞋底硬硬的,配上金属鞋扣,穿上脚暖暖的,在地上轻走两步,赶快换下来,拍拍鞋底上的土,整整齐齐地放在床边。全家六双鞋子,是母亲在煤油灯下,一针一针做出来的,有多少个夜晚,梦中惊醒,发现父母房间的灯还亮着,寂静的夜里,麻线穿过硬硬鞋底的声音清晰可见。

或许就是因为经历了这一系列辛苦的准备,那“年”才显得如此弥足珍贵!

记忆里,“年”是焦灼的等待。

除夕夜到了,没有“红包”抢,没有“春晚”赏,我家窄窄的堂屋里却热闹非凡,屋子正中,红红的炉火燃得正旺,父亲和叔叔、伯伯们围着火炉打起了“长牌”,母亲摆出早已炒熟的蚕豆、玉米豆、红薯条,招呼他们边打牌边吃,然后开始制作明早煮汤圆要用的“馅”,红糖、花生米、芝麻、猪油糟和在一起捣碎,装进一个瓦罐里。此时的我们,早已进入狂欢模式,一会儿在我家,抓一把蚕豆,边吃边玩;一会儿去你家,尝尝你们家的花生;一会儿跑向院坝,因为男孩们在放“地滚转”,大家吆喝着“别停别停!唉!”由于出门时来不及把门带上,屋里打牌的大人们感受到冷风总会吼“关门关门!”见没人理会,也不恼,放下手中的牌,反扣着,起身关上门回来接着“战斗”。零点左右,外面的鞭炮声此起彼伏,大家互相道着“过年好!”准备各自回家睡觉了,忽然,门被推开,有人挑着一担水进来,伴着一阵风,嘴里嚷着“送银水来了!”父亲马上接过水,倒进水缸里,嘴里说着“好好好。”母亲马上进里屋拿出一两角钱交到送水人手里。

双眼已经睁不开了,赶紧洗脚,父亲总会提醒

“就洗脚板,莫洗高了,不然走到哪儿都没得吃。”我们总是深信不疑,草草洗完钻进被窝里,睡意一下子又没了,因为枕头边上放着新衣裤,脑子里想着“明早穿上什么样呢?”不行,得试试,马上坐起来,小心翼翼穿上新衣新鞋,蹑手蹑脚走到破旧的穿衣镜前,糟了,母亲拿着扫帚进来了,看我臭美的样子,也只是慈爱地笑笑,低下头很认真地扫起地来,边扫边说:“睡了吧,明早起来什么也别说,吃完汤圆再出去玩。”重新躺上床,心里计划着明天去哪儿玩,迷糊中听到母亲扫完地,将扫帚藏到床下。这一夜,家里的油灯是不能熄的,我们就在在闪烁的灯光下,带着满脸笑意渐渐进入梦乡。

记忆里,“年”是隆重的庆典。

“起床吃元宝了!”平常特爱赖床的我,一听到这声音,马上起身穿衣,心里念叨着“终于天亮了。”走进厨房,一大锅圆圆的、白胖胖的汤圆已被母亲一碗一碗地盛起来,“我不吃大汤圆!”母亲边用眼神制止我边轻声说:“别闹别闹,有小汤圆,我给你舀,但是至少要吃一个大的。”好吧,一口咬下去,什么东西呀,硬硬的,磕着牙了,定睛一看,哈哈,硬币!“你看你运气多好!”终于明白,母亲为什么要求我吃大汤圆了。吃完汤圆,飞奔去院坝,伙伴们早已等候在此,你摸摸我的新衣服,我瞧瞧你的新鞋子,转过身来再互相看看。差不多了,出发吧,去逛街!一路上,欢声笑语;集市上,人山人海;男孩们捏着压岁钱,眼睛瞟向那鞭炮、那玩具弹弓;女孩们呢,只喜欢那大大的红气球。一大圈转下来,每人都收获满满,回家啰!气球飘飞着,鞭炮噼啪着,一进门,昨晚没吃完的肉啊菜啊已热好了,狼吞虎咽吃完,又吆三喝四出门了,还是那些游戏,可大家玩得多尽兴啊!因为今天不用担心父母的吼声,他们也在悠闲地拉家常呢!只是祈盼着,时间,你慢些走!

记忆里,“年”是淡淡的感伤。

天黑了,我们的游戏还在继续,父母们一声又一声地呼唤“回家了,吃饭了!”谁也不想离开,再玩一会儿吧!后来,听父母们提高了音量,只得依依不舍的,慢腾腾地向家里挪。吃过晚饭,最难过的时候来临,“今天过得也太快了吧,辛辛苦苦盼了一年,怎么一下子就过去了?又要等一年,好长的一年啊!”母亲感觉到我的失落,轻声安慰:“睡吧睡吧,明早和哥哥们去外婆家!”想到这儿,总算好受多了,不难过啦!

今天的孩子们,看到这样的文字,会不会哑然失笑?有那么夸张吗?不就是过年吗?我只能说,如今的日子天天像过年,但是“年味”真的渐行渐远了!

相关文章

  • "年味"渐行渐远

    一年又一年,渐渐地,已记不清"年味"到底是什么样了!或喜?亦或热闹? 回想起孩童时,每每都盼着...

  • 年味渐行渐远

    拜完年,瞬间觉得真正的假期才刚开始,才有自己的时间,突然闲了下来不知道干点什么,刷手机,看电视,没意思,还是睡觉吧...

  • 渐行渐远的故乡,渐行渐远的年味

    昨天文友老哥泰山寒梅发给我他们家乡白鹿原闹社火视频,看后感慨万千。 我想起了家乡的社火,于是在百度上搜索到了201...

  • 渐行渐远的年味

    渐行渐远的年味 今天正月十一了,大多单位的年假已经结束了,工作的人们又从新回到了岗位。妻早上也上班去了,我从事的是...

  • 渐行渐远的年味

    “你好像有几年没回来过年啦。” 开车回老家的路上老妈感慨。 “这些人我一个都没见过哎,我印象中的主持人好像还是李咏...

  • 渐行渐远的“年味”

    过完元宵节戊戌年的春节就算真正的过完了。可是一提到元宵节,心里总是有点伤感。并不是伤感于年过完了,要上班了...

  • 渐行渐远的年味

    今天正月十一了,大多单位的年假已经结束了,工作的人们又从新回到了岗位。妻早上也上班去了,我从事的是教育行业,还可以...

  • 渐行渐远的年味

    耳边是热闹的鞭炮 楼下有三两小孩嘻闹 我在奶奶家 五人吃完个和平时差不多的中饭 晚上大概看一小时春晚 也不想多吃(...

  • 渐行渐远的年味

    小时候喜欢过年并且总是盼着过年。一方面是因为在盼着过年的日子里,寒假也悄然而至,另一方面则是因为过年期间的喜庆和幸...

  • 渐行渐远的年味

    一 春节七天假期转眼就要过去了,心里却总觉得空落落的,意犹未尽似的,像少了些什么。心底里在期盼着记忆中浓浓的年味和...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渐行渐远的“年味”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efnxj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