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美》读后……

作者: 明军 | 来源:发表于2021-04-21 21:16 被阅读0次

读朱光潜的《谈美》一书,是受了寻虎老师的文章影响,对他常言的意象及美学的概率和意义不甚了然,欲知其所以然,才读的。

说实话,文学理论类的书籍读的不多。但因怀了明确的目的,读起来也没觉枯燥,反倒有些乐趣。读罢,收获了不少新知和感悟。

先说概念类的新知。

“美就是事物呈现形象于直觉时的特质。美感经验就是形象的直觉。脱净了意志和抽象思考的心理活动叫做直觉,直觉所见到的孤立绝缘的意象叫作形象。”

把它变成自己的话说,我的理解——物(意象)本无大小美丑,人通过知觉(眼耳目舌口皮肤等感官)认识它,立刻会产生相应的形象,此时会有两种情况:一种是把物与外界的所有关系绝缘,单纯地欣赏它,从这种无所为而为的状态中,得出的物我交感共鸣而引起的美感,便是真正的美。

另一种是把物与外界关系联系起来,按着不同的态度(实用的、科学的、艺术的等)来想象和思考物的美感,因加入了理性的成分,使得物的美感失了本色。并不是说原本美的物不美了,而是出现了美的分别——同样的物会有不同的美——侧重于实用看到的是善,侧重于科学看到的是真,侧重于美感看到是美。而真善美都是美,只不过因了差别而使物的美失了本色而已。

简单说就是:意象--知觉--形象--直觉--美感。美感只存在于无所为而为的状态下,有所为而为的状态下生出的美感是快感。理论性的东西是有点拗口。

再说感悟。

知道了美感源于形象的直觉,于是便开始考虑形象的问题。因为形象的来源渠道多样,而且对待同一事物的形象,并不是每个人都能直觉到美感,也就是说美感是一种欣赏能力,是需要培养和锻炼的。就好比观赏同一幅名画,有人一看便说美,有人却看不出美,还有人看着不美,这就是一种美感能力差别的体现。

而这种能力的差别还不仅仅体现在欣赏环节,还体现在随后的传达环节上。还举上面的例子。说美的人若能把那美感的缘由明明白白地道个清楚,让别人信服,这又是一种语言表达能力的体现;如果他还能把那已有的美感动手绘画出来,形成直观可见的不同的新的画,并取得别人的认可,那么这种对美感的传达能力就又高了一个层次。

这里是针对一幅画而言,写文章也是这样的道理——把一个个美的意象,通过物我交感后的共鸣所成就出的情趣,联想出成片的新的美的意境,再用合适的恰当的文字,把它确切地、完整地描绘出来,自然就是一篇充满美感的好文章。

由此可知,发现美并不是件容易的事,而要表现和传达美更非易事。唯有勤学苦练,方有浑然天成的机会。是故,路漫漫修远兮。

相关文章

  • 《谈美》读后感——美的心灵之旅

    《谈美》读后感 ——美的心灵之旅 摘...

  • 《谈美》读后……

    读朱光潜的《谈美》一书,是受了寻虎老师的文章影响,对他常言的意象及美学的概率和意义不甚了然,欲知其所以然,才读的。...

  • 《谈美》读后感

    最近养成了拖拉的坏习惯,作业往往到了最后一天才写,每月必读书籍往往日期过半才读,朱光潜先生的这本书也是。五月中旬才...

  • 谈美读后感

    说到最近读的一本书,我好像有2年没认真看过了,整日沉迷手机里,于是乎,今又重新拿出来温习一下我之前看过的朱光潜先生...

  • 《谈美》读后感

    《谈美》这一本小小的书,寥寥数字之间,作者思想的深刻,思考的深远,也使我感慨颇深了。 ...

  • 谈美读后感

    1科学与实用 老先生开篇已经点明了美学的精髓。 无所为而为的欣赏 利用外部世界与环境而采用的一种应用主义思维(实用...

  • 《谈美》读后小记 — 与美同行

    厚积而薄发,通达而善思,彼时旅居于莱茵河畔的朱光潜先生将对美学的研究心得写成了一部给家人朋友的小书。由此激励...

  • 《谈美》

    此为朱光潜《谈美》的读后感,本书薄薄的,但对美的理解和分析倒是有板有眼,头头是道,我向来以为美这东西是见仁见智,最...

  • 《谈美书简》读后感

    什么是美?我觉得,从某种意义上来说,美并没有一个具体的标准,许多人认为,看过去舒服的就是美的;也许更深一层,会说心...

  • 《谈美书简》读后感

    什么是美?我觉得,从某种意义上来说,美并没有一个具体的标准,许多人认为,看过去舒服的就是美的;也许更深一层,会说心...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谈美》读后……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efnzll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