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同爱阅读认识了志鹏,很高兴。志鹏给我的印象一直是强逻辑,爱思考和勤输出。
和志鹏的一通语音电话,舒展开了志鹏的大部分人生版图,是惊叹也是佩服。
在志鹏的整个分享里,我特别印象深刻一句话:人生不应该太局限。
我也特别印象深刻,志鹏分享到的的很多好习惯,我想,正是它们一步步呈现出了今天优秀的志鹏,用多元化的思维看人生。
童年时的志鹏曾和父母分离过几年,父母一直在外打拼、自己留守老家,所以能从父母身上得到的关怀和理解较少,很难和父母建立良性互动、深度沟通的关系。后来父母将志鹏带到广州上学,由于地域环境和性格的差异,常被男同学欺负,那时他并不开朗,过得很糟糕,还出现厌学情绪。
在这样的成长环境里,志鹏开始思考起了哲学三问:
我是谁?我要去哪?
持续的思考,占据了志鹏大部分的时间。
阅读,也是。
志鹏过早地和书籍结交了深厚友谊,此后的生长历程里,这份情谊愈来愈深,也让志鹏越来越丰盛。
志鹏提到,自己大学的理想专业是汉语言文学,后来实际读的则是工商管理。
回忆起自己的大学,志鹏说,
“其实我大学整体的时光,都是有些虚度的,因为一些学科我基本没怎么学,没怎么听课。
比较好的是,大学四年看了八九十本书,虽然有时候不听课,但还是会看感兴趣、想了解的书和讲座,和志同道合的同学聊人生、聊社会、聊未来。
大学后期,差不多是大三大四,我看了不少像曾仕强、易中天、余世维等人的讲座,有些是文化学者、有些是管理学讲师,他们引发了我对“讲课”的兴趣。
让我觉得可以往这些方向走,而且我也有演讲的基础,小学开始就参加朗诵、演讲比赛,做主持人。”
讲师从此在志鹏身上种下了种子。了解的越多,志鹏对讲师身份越是认可。讲师可以给他人输出更多价值。
毕业后的工作历程里,志鹏有过多种不一样的尝试,但走过最长的路,是和讲师最相关的培训。从培训讲师到培训经理。志鹏坚定如初。
我问志鹏,在工作中是否遇到过什么比较印象深刻的困难?或者是否有过怎样的失败经历?
志鹏的回答是乐观的否定。
如何去定义一件事,更多时候是由我们对一件事的态度决定的。
志鹏举例分享了自己近期工作上的变动,也有不满的情绪。
在处理上,志鹏一方面进行了自我调节、疏导情绪,一方面转变了思维,改变了观念。
在这两个动作之后,事情似乎也不是那么糟糕了。
志鹏的自省能力很强,多元化思维也足够打动人。
比如,阅读上,志鹏会选择历史和社科类的书籍,不仅限于文学,不仅限于专业。
这又让我想到,志鹏说的,人生不应该太局限。志鹏活出了这句话的样子。
我还问了志鹏他是怎么选书的,让我很欣赏的是,志鹏是基于自己的思考进行书籍的选择。
在怎么阅读这件事上,志鹏也分享了自己的阅读方法,志鹏说自己没有什么阅读技巧,看一本书就是从头看到尾。
对自己启发大的书籍会写读后感,输出文章;其他书籍,则会形成思维导图。
在文章输出这个点上,志鹏也毫无保留分享了自己的经验。
第1步是随时划下有触动的内容。
第2步是写下自己的感受和思考。
第3步是输出读书笔记。
很受益。
在电话的开头,志鹏就问了我做故事聆听的原因,我说了我的想法,每个人的一生都是闪光的,值得被看见和记录,另外,听他人的故事,也可以长自己的经验,志鹏的分享就让我收获挺多。
特别打动我的几个点是
1.自省
可以常常反思自己的行为,并不断调整。
2.自我觉察
可以觉察自己情绪的高低起伏,并将低能量的情绪状态调和到和善的能量上。
3.闭环思维
志鹏提到,阅读演讲和输出是一个环环相扣的过程,三者也形成了一个闭环。
在整个交流里,我发现志鹏还有很多值得挖掘的点,等有机会线下,要继续听志鹏分享。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