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对胡适的认知只停留在新文化运动的领军人,白话倡导人,学者大师,今日读《南渡北归》才了解胡适“国士”的担当。
日军侵华之初,群情激愤,胡适忧于国家军备落后,经济疲软,短期内实难应敌,一经交战,后果难料,先是力主议和,后预见未来世界大战的形式,修正了主和的观点,1938年以中华民国驻美大使的身份开始了他的外交救国。他在美与罗斯福交涉,四处演讲,讲中国国情,分析国际形式,力争美英人民同情与支持,两次在中国弹尽粮绝之际,争取美国政府对中国的贷款,同时也力争让美国卷入远东地区战局,他走遍美国、加拿大揭露日本暴行,表明中国人民的抗日坚强信念,他呼吁民主国家对日实行禁运,在美欲抛弃中国与日妥协之际,对美提出严正抗议,并请求英丘吉尔致电罗斯福撤销对日妥协方案,使日陷于孤立,太平洋局势彻底翻盘,日偷袭珍珠港,无论胡适发挥的作用多么微不足道,他在最后一分钟无畏无惧,竭尽其智与力为国奔走,后来因受国民党官员排挤,蒋介石不信任,他隐忍抽身任北大校长,他日记中写到“我本将心向明月,谁知明月照沟渠”表达自己一心为国,却倍受谗毁的痛苦,“飞鸟尽,良弓藏,敌国破,谋臣亡”。
如果作者岳南所写属实,胡适不愧为真国士,国难当头,不退缩,有责任有担当,无论爱国方式行为是否正确,他的一片赤诚之心与躲在象牙塔不问国事,只做顺民的教授学者比高出甚远。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