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这篇文章的你,我想问你一个问题“什么是一米?” 如果你头脑中清晰确定的答案,答对有红包,你可以在评论下发回复联系我!
怎么会忽然想问这个问题呢?说来也简单,这是在培训班上,讲课老师提问我们学员的问题,我寻思半天大脑中没有答案,想问问大家,看有没有大脑中有清晰明确答案的人,我虽然不知道谁头脑中有,但我坚信一定有一些人头脑中有清晰明确答案的。
到底这个问题是怎么来的呢?今天,我按照单位通知参加一期劳动定额培训,讲授教师是河北轨道运输职业技术学院的孙国栋老师,孙老师大概五十五岁左右,讲课经验丰富,我第一印象是孙老师讲课思路清晰,概念准确,可以从他开讲初的提问中可见一斑。
孙老师进行自我介绍后,便提出这次培训的主题劳动定额,他先从定额开始说起,“定额”其中“定”是指规定,“额”是指“额度,或者说标准”,为了更细致解释“定额”这一概念,他提问在场的学员,“什么是一米?”,当时我使劲搜刮自己的记忆资源,并对与“米”相联系的厘米、毫米、千米等概念进行对比思考,还是一无所获,上学时老师应该讲过的吧,怎么没有一点印象。这时,一位学员回答,“一米就是100厘米!”孙老师接着说到,“我还能说一米就是1000毫米,那么什么是厘米,毫米呢?”当孙老师说到这里时,我脑子里立刻出现一句话!“概念是一切知识构架的基石。”
这是李笑来提出观点,关于概念的理解与运用,他还举出自己的亲身经历以论证。他说刚上初一时,她的母亲告诉他:“这么厚厚一本书,其实就那么几个概念,讲一个概念就要花费一个章节的篇幅,从结构上来看,其实讲的都一样,无非是一个接一个的概念,要说清楚它是什么,它不是什么,它和别的概念有什么异同等等,然后就是与它相关的方法论。比如,使用的时候需要注意什么,怎么使用是正确和错误的,容易发生错误的地方是什么......这些都弄明白了,一个概念就算是学透了,这些概念都弄明白了,这个本书就算是看懂了”。他自己就是按照这样的方法来实践的。
在李笑来看来,概念的学习跟是否完全理解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要通过学习、理解、应用、练习等手段,更好地把消化吸收的概念一字不差地记在脑中,随时调用,并强调说,这个“可随时调用”很重要,就好像信息放在内存里、硬盘里、亦或是云端,对中央处理器都是不一样的,别人要等从云端下载到本地再处理,而他却可以直接调用——这不仅是效率问题,更重要的是因为效率而大大提升的“累计应用次数”,这是看不见的差异,却有着完全看不见却又真真切切存在的巨大威力。从李笑来上述观点这个角度来看,很多成年人其实从未学会过如何学习——绝大多数甚至从来没有意识到概念的重要性。
这点在我身上尤为明显。从事文秘工作近四年来,关于公文、信息、调研报告、通讯、评论、时评等工作常用的题材,概念一团迷糊,从来没有自己去主动查阅过相关的概念,导致自己实践工作中一些材料形式混乱,文不对题,重点不明确,中心不突出,当然这直接影响工作效率也影响自己在领导心目中的形象,当然最直接的是影响自己职业生涯发展。
现在反思自己为何不愿去厘清工作所用的基本概念呢?最主要的原因是自己认为这些东西非常枯燥,跟小说漫画比起来可读性差了太多。
可如今自己必须正视这一现实,谁让咱不幸从事了这份工作呢?看在要养家糊口的份上,实质上挣钱的事就没有不苦的。学习并弄清接触题裁的概念,琢磨清楚相关的方法论,直到自己能够独立地、正确地使用正确的概念。
道理想明白了,关键是要去践行,一个弹一个弹拆,都是成年人了,逼自己一把,耐着性子好好去厘清基本概念去!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