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有一位家长朋友和我聊天,说起她家老二又和老大一样淘气,聊到孩子的起跑线问题,我认为,孩子的起跑线是对父母的一种警示,而不是给孩子报多少补习班,小女子不才曾经做了几年幼教,希望我接下来的一段话(个人建议)能帮助一些暂时情绪紊乱的家长朋友,二胎政策放开,多少家长追逐数量而忽略了质量!
我一直认为孩子未成年之前是跟父母一起成长,并不是放到学校交给老师就万事OK,作为父母能给予孩子的并不是经济条件占了第一位,而是给孩子树立正确的三观才是重中之重,首先是把自己给整明白了,教育起来才轻松!
孩子教育问题我也不是专家,因为我的孩子还没有带给国家和社会价值,只有调研才有话语权,我目前也一直在思想教育路上学习者,只能分享我学习的感悟吧。我接触过很多幼教,小学,初中,高中的家长我了解过他们的教育方式方法,值得借鉴和学习,孩子的成长和后期发展取决于自己的父母带给孩子多少影响力!家长朋友们教育孩子是长期工作,十年树木百年树人,一定要先稳住自己的情绪让孩子先成人再成才最后成器!
孩子优秀的背后一定要有思想立场坚定的父母作为支撑,以身作则才是最好的教育方式,孩子的起跑线也并不是输给那家家庭经济条件和自家家庭经济条件,而是输给了“父母”和孩子的生活习惯!
以前我听到好多家长说遗传,爹笨,娘笨,孩子也聪明不到那去,每次听到这样的话,我就感觉孩子有这样的家长真的好悲哀,其实遗传二字不是这么理解的,遗传二字的意思是要分开理解,遗是遗,传是传,遗是指“基因”没法改变,传是指“言传身教”可以改变,若单一的理解遗传,那么你的孩子,最终会有两种样子,第一种“与你同行”孩子成为你的复制品,你好他就好,你坏他也坏!第二种“与你为敌”孩子看不起你,他对你不再尊重,不再体谅,觉得你做事他不认同,慢慢的孩子走向叛逆,你还抱怨自己多么辛苦付出那么多,孩子不成器是孩子自身造成的!
我曾经读过一段话“上梁不正看下梁,娶媳妇看丈母娘”不是没有道理的,父母才是孩子的第一印象,绝不是说说就可以的,孩子未成年之前没有对错是非,只会看你怎么做,自己每天睡懒觉,想让孩子勤奋几乎不可能的,自己每天出口成脏想让孩子知书达礼,孩子根本就做不到,我以前在城市和乡镇幼儿园接触过市里的孩子和家长也接触过村里孩子和家长,教育方式和生活环境以及个人的思想认知让我内心对家长就有了评价差异。
我并不是看不惯村里父母教育孩子方式,我也来自农村,我的父母更是大字不识,从小父亲就离开了我们,母亲为了我们生存对我散养,一步步我走到今天全是凭着自学自立和自强,我从未埋怨过父母给我的基础条件,我只有努力改变自己,从我这里给我的下一代树立正确的三观,我不敢保证我的孩子将来是否优秀但我敢保证他的一生精彩和无悔,所以我努力学习和改变并不在意我将来走向什么方向,而是我为了我的家族荣耀而继续战斗,城市和乡镇生活环境我们改变不了,但是父母自身对价值观的认知和教育是平等的,没有不听话的孩子,只有不学习和不改变思想的父母,所以孩子没问题,家长才是最该好好学习的那个人。!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