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远古时代,人们开始狩猎起,一些简单的搏斗招数便由此而诞生。然而,在经历漫长的岁月润色下,从简单的狩猎招数,逐渐演化成了众多的搏斗技巧,由此,它有了一个特殊的名字——武。
“武”这个字直至今天还仍然有着强大的生命力,而且比起以往那些简单、粗暴来看,它所拥有的并不只属于随着在这个时代发展而焕发的生命力,更多的是它被赋予了灵魂,赋予了思想,赋予了“哲”。
中华武术博大精深,在“武”之上,人们给这种小到强身健体,大到保家卫国的层面又给加上了一个字“术”。中国的搏斗之所以被先人所称之“武术”,是因为经过五千年历史的沉淀来看,搏斗并不只是身体层面上的碰撞,而是思想和艺术的结晶。
如果说“武”是一门艺术,那么“术”便是它的思想,它的灵魂所在。而这种思想,便是那蕴含真理的“哲学”。一种武术能够久经不息,长盛不衰,关键是在于它的灵魂是否能时间的检验下得到顽强的生长。
武与哲之间是相辅相成的,“武”即是一种哲,“哲”也是一种武。武是外在的哲,是对身体的启迪;哲是内在的武,是对思想的强健。
以“武”来看,经过了漫长的时间的检验,无论派系,无论出处,它们之间都有许多联系,无论是出于目的的学武,还是出于研究爱好的学武,最终所参悟所渗透的都是它最核心最本质的哲。
何为武,我为武,何为哲,武为哲,何为我,哲与武。
中华武术与西方搏击术的最大区别是武术套路多,不实用,实战时比较吃力。而西方搏击术简单直接,比较实用,实战能力强。介于两者之间各有所长,各有所短。
先来说一下关于武术的“哲”,武术的精髓在于它的抽象,武术的“哲”是一种抽象的概念,近代武术大师李小龙先生曾经说,武术就似水一般,实质上,无论何时何地,都是一种处于“武”的境界。古人为求养生之道,而修习吐纳炼气之法,实则是将天地万物视为一种“武”,在与世界所接触之时,“武”强健了他们的筋骨,又润养了他们的精神。
“武”之大义而传承,不仅是它自身所承载着人们为了身体的所需,也是时代变迁使然。而我们去看待“武”,不要去以什么头脑简单四肢发达的印象去看待习武之人。当然,习武不是追求以极端的方法来使自己拥有碎石块、裂木块的力量,而是通过习武,来使身心得到一种强健,然后通过感受它的“哲”来使得精神能够得到洗涤。
无论是中华武术还是西方搏击,它们之间所进行沟通的桥梁只有一种——哲。我们在和西方搏击进行交流学习时,同样不要忘记那种中华武术所特持的魅力。西方搏击教会我们的是片面上的“哲”,是防身之术,而中华武术所教会我们的,是抽象的“哲”,是无论内在外表的防身之术。
武与哲与我三者间的关系缺一不可,无我或无哲,这武也不便是武。
所习之武,所行之武,一哲为道,一我为心。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