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丹思心舞
一、与内在批评之声的抗争
内在的批评之声往往是写作的障碍。这部分我们去看如何扫除批评。
1. 内在的批评之声
内在的批评有不同层次:一个层次是现实中某个人跟你说的话,第二层次是隐蔽的、想象中的批评之声,第三层次是内化得更深的信念,即使现实中有人表扬你、鼓励你,你都可能不相信、都会觉得羞愧。第一步就是认清这种否定来自于哪里。
2. 批评的动力学起源
内在的批评否认之声往往来自早年抚养者,用精神分析的术语来说,叫做“摧毁性的严苛超我”。物质匮乏、竞争和斗争恶劣的环境,形成了前辈们在教养中批评否定和压抑的习惯,在批评中长大的孩子不仅挑剔自己,还潜意识地挑剔身边的人事物,形成“攻击者和被攻击者”的一体两面。
当一位“书写者”能够反思和意识到这种模式及其代代相传、环环相扣的成因,就有了改变的可能。心理咨询能帮助我们看到潜意识的模式并引导转化,表达性书写也能成为一种替代性的方案,而且在“书写”这个行动上更加强化了转化的可能。
3. 与批评共舞
一个死循环是:“因为被批评而无法动笔,因为无法动笔导致无法使用表达性书写来让自己逃离批评”。除了求助心理咨询,我们还可以用自助的三步法来打破这个被批评而无力的局面。那就是识别、观想和书写。
二、打包你的批评之声
写下每当你写作时,浮现在耳边的批评否认之声,具体的内容为何,你觉得这些话语来自于谁。然后把它们打包在一个盒子里(在观想中做),对着这个盒子,写下你现在浮现于内心的感受。
回顾这么多年,自己的文字输出了不少,但是个人性的表达很少。学生时期,写的是命题作文和大学以后的论文,工作以后,大多数是研究报告、调查报告、白皮书、工作汇报等等,也偶尔写写软文。博客、微博和微信出现后,我的网络写作大多是“晒”,晒生活、晒观点,比较碎片化,也比较浮和浅,那么每天“自己写点自己的东西”是近两年的事情,虽然也是借用了简书这样的自媒体平台,但更多是将它当成一个工具,整理自己的内容库,并不求曝光和粉丝,输出更多的还是带有个人体悟的一些笔记类的,还有读书观影感悟、简快的随笔,仍然没有更多深入自己内心的东西,不是不晒,是没有写。
没有写,自然也就没有太多来自现实的批评之声,但为什么不写,其实就是内心有着对可能的各种批评的担心,对自我暴露的害怕,这让我心有触动的时候不敢去深入体验,更不敢将它表达出来和分享出来,其实这些未必都是通常羞于见人的部分,也有很多美好到让我害怕被怀疑、被玷污、被嫉妒、被破坏的部分。这样的害怕来自哪里呢?也许,在小时候,当我展现天真时被制止、表达兴奋时被投来异样的眼光、低落郁闷哭泣时被人厌烦,是抑制我表达的源头。那个时候我在家里是长女、姐姐,在学校是学生干部、三好学生,父母的冲突比较多,他们都有被我看见、被我倾听的需要,我表现出来的是小大人的样子,直到成年,这些情境也会在我的亲密关系中重现。
此刻,很多过去的画面和图景浮现上来,想到这些,看见这些,感觉它们真的摆在了眼前,我可以把它们收拾到一个盒子里面,我有了松一口气的感觉!
网友评论